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研究

作 者: 梅艳
导 师: 刘友兆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土地资源管理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安全 影响机制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江苏省
分类号: F301.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245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土地是十分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土地的利用和改造,可以说人与土地的这种关系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最基本的生产关系。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在原始社会就已存在。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科学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土地的利用强度不断增加,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区域土地的生态承载能力,导致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陡坡垦荒、大面积森林砍伐、草场过牧、工业污染、城市过度集中拥挤等等,都会引起严重的生态危机并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的影响已经成为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作为改变全球环境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这一观点已经得到各界学者的普遍认可。1995年,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与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方面计划(IHDP)联合推出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计划,均将其纳入了自己的核心组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生态安全已经成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对区域土地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以上考虑,论文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人地关系理论的支撑下,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多学科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分析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论陈述如下:第一,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分析。从土地利用变化的理论内涵出发,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表现形式和一般规律,并根据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模型,从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结构变化和区域差异三方面对江苏省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来看,12年内江苏省的耕地、牧草地和水域面积均不断减少,而园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地分别呈增长态势。从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来看,耕地、牧草地和水域所占比例减小,耕地所占比例减少幅度最大。园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地所占比例有所增加,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所占比例的变化最大。另外江苏省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动态变化可以明显的分为两个不同阶段。从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来看,江苏省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存在显著差异性。差异性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园地,其次是牧草地和林地,而差异性最小的是交通用地。第二,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分析。通过系统分类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做了新的分类,并从自然驱动力、社会经济驱动力和土地利用政策驱动力3方面对驱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其中人口增长、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江苏省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从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已经达到95.63%,可以代表绝大部分信息。从逐步回归方程可以看出,耕地面积的变化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经济非农化率、公路客运量负相关,与农业机械总动力正相关。对园地面积的变化影响最大的是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其次是农业机械总动力。牧草地面积的变化与经济非农化负相关,与机械总动力正相关。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的变化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财政收入正相关。对交通用地面积的变化影响最大的GDP,其次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后是公路客运量。第三,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安全的影响研究。根据系统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从理论上构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安全影响的框架体系,并从微观生态因子和宏观生态系统2个角度出发,定性分析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生态安全的作用机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与具体过程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变化通过生物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两种反馈机制对气候产生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包括水量、水质和空间分布三个方面;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土壤养分迁移、土壤微生物的改变、土壤有机碳的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质地貌的影响主要包括地形地貌的变化、地面沉降和地质灾害;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包括物种栖息地的改变、物种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改变。土地利用变化在宏观上主要是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很大影响。第四,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根据土地生态安全的内涵,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方面选取18指标,构建了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结合江苏省具体情况,将指标划分为五级,采用未确知测度模型和熵值赋权法对江苏省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6-2007年间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呈波动发展趋势,其总体属于临界安全状态,且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分值略有上升。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的总体趋势主要是由经济因素子系统和社会因素子系统的变动造成的。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的经济子系统除2003年和2007年达到较安全状态,其余各年基本在临界安全和不安全状态之间波动,并呈逐渐上升趋势,其评价分值从1996年的3.0792上升到2007年的4.1304,波动幅度较大。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的社会子系统除1999年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其余各年均处于不安全状态,并有略微下降趋势,其评价分值从1996年的2.6807下降到2007年的最低值2.2900。第五,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调控研究。从调控的内涵、目标、基本原则、调控机制、调控模式和调控手段6个方面对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调控进行理论分析。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调控是指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为了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三者的和谐发展,根据土地自我反馈调控机制、土地市场调控机制与土地政府调控机制的内在要求,遵循持续性、协同性、阶段性、互补性和可操作性5个基本原则,运用计划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技术手段,采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模式,对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调节控制,从而实现区域生态安全的最终目标。论文最后针对研究的结论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1)制定保护耕地政策、提高耕地生产力;(2)实施生态建设工程,改善水土流失现状;(3)运用生态产业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4)控制工业“三废”,改善土地生态环境;(5)控制人口增长,缓解人地矛盾;(6)加大土地生态建设的投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7)编制土地生态功能区划,实施土地生态保护规划。

全文目录


摘要  9-12
ABSTRACT  12-16
第1章 绪论  16-24
  1.1 问题的提出  16-18
    1.1.1 研究背景  16-17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18
  1.2 研究方案  18-22
    1.2.1 研究目标  18-19
    1.2.2 主要内容  19-20
    1.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0
    1.2.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0-22
  1.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2-24
    1.3.1 可能的创新  22-23
    1.3.2 不足之处  23-24
第2章 文献综述  24-44
  2.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24-32
    2.1.1 LUCC驱动力研究  24-27
    2.1.2 LUCC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27-32
  2.2 生态安全与土地生态安全研究  32-42
    2.2.1 生态安全研究  32-38
    2.2.2 土地生态安全研究  38-42
  2.3 研究述评  42-44
第3章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44-58
  3.1 基本概念  44-50
    3.1.1 土地利用  44-46
    3.1.2 生态安全  46-47
    3.1.3 土地生态安全  47-50
  3.2 基础理论  50-58
    3.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50-51
    3.2.2 系统理论  51-53
    3.2.3 生态经济学理论  53-55
    3.2.4 人地关系理论  55-58
第4章 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描述  58-66
  4.1 理论内涵  58-60
    4.1.1 土地特性——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条件  58
    4.1.2 土地利用的基本竞争模型——土地利用个体行为的解释  58-60
  4.2 主要特征  60
    4.2.1 非线性  60
    4.2.2 多反馈回路  60
  4.3 表现形式  60-61
  4.4 一般规律  61-63
    4.4.1 时间演变规律  61-62
    4.4.2 地域分异规律  62-63
  4.5 变化模型  63-66
    4.5.1 土地利用的时间演变模型  63-64
    4.5.2 土地利用的空间演变模型  64-66
第5章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分析  66-83
  5.1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  66-70
    5.1.1 驱动力的分类体系  66-68
    5.1.2 驱动力的主要特征  68-70
  5.2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  70-78
    5.2.1 自然驱动力  71-74
    5.2.2 社会经济驱动力  74-77
    5.2.3 土地利用政策驱动力  77-78
  5.3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分析方法  78-83
    5.3.1 主成分分析  79-81
    5.3.2 逐步回归分析  81-83
第6章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安全的影响研究  83-110
  6.1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安全影响的基本原理  83-85
  6.2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安全影响的机制研究  85-95
    6.2.1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因子  85-92
    6.2.2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  92-95
  6.3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安全影响的评价研究  95-110
    6.3.1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安全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  95-103
    6.3.2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安全影响的评价标准  103-106
    6.3.3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安全影响的评价方法  106-110
第7章 实证分析  110-135
  7.1 研究区域概况  110-111
    7.1.1 自然环境概况  110
    7.1.2 社会经济概况  110-111
  7.2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111-117
    7.2.1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  111-113
    7.2.2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113-115
    7.2.3 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  115-117
  7.3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分析  117-123
    7.3.1 主成分分析过程  119-121
    7.3.2 逐步回归分析  121-123
  7.4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123-135
    7.4.1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23-124
    7.4.2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标准的建立  124-127
    7.4.3 单指标测度函数的建立  127-129
    7.4.4 多指标测度函数的建立  129-132
    7.4.5 置信度识别  132
    7.4.6 评价结果分析  132-135
第8章 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调控研究  135-143
  8.1 调控内涵  135-136
  8.2 调控目标和调控原则  136-138
    8.2.1 调控目标  136-137
    8.2.2 调控的基本原则  137-138
  8.3 调控机制  138-140
    8.3.1 自我反馈调控机制  138-139
    8.3.2 市场调控机制  139
    8.3.3 政府调控机制  139-140
  8.4 调控模式  140
  8.5 调控手段  140-143
    8.5.1 计划调控手段  141
    8.5.2 经济调控手段  141
    8.5.3 法律调控手段  141-142
    8.5.4 行政调控手段  142
    8.5.5 技术调控手段  142-143
第9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143-150
  9.1 研究结论  143-146
  9.2 政策建议  146-150
参考文献  150-158
致谢  158-160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加的科研项目  160-161
  (一) 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160
  (二) 参与的科研课题  160-161

相似论文

  1.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综合应用研究,X826
  2.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X826
  3. 江苏省陆栖濒危脊椎动物分布格局及优先保护区研究,Q948.2
  4. 福建省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X826
  5.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X24
  6.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7. 江苏省典型区域农村地表水环境现状空间分析及污染评价,S271
  8. 江苏省水稻、小麦施肥现状的分析与评价,S511
  9. 基于土地环境与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对策研究,F301.2
  10. 对江苏省部分高校不同年级大学生体质和体育活动现状的调研,G804.49
  11. 研究生自主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影响因素的研究,G807.4
  12. 江苏省高校体育舞蹈教师队伍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G834
  13. 江苏省女子沙滩排球运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G842
  14. 江苏省女子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G849.1
  15.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X2
  16. 论俄罗斯生态安全立法的发展,DD912.6
  17. 江苏省城市中小学足球运动开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43
  18. 江苏省老年人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G845
  19. 苏北滨海湿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安全动态分析,X171
  20. 婚姻状态对个体处境影响机制探究,C913.1
  21.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研究,F301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理论 > 土地经济学 >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