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研究

作 者: 刘灵辉
导 师: 陈银蓉
学 校: 华中农业大学
专 业: 土地资源管理
关键词: 安置区土地流转 补偿性质 补偿标准 意愿调查法 机制
分类号: D632.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1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兴修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不可避免地要征收大量农田,造成大量移民非自愿性搬迁。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的六十多年里,我国兴修水库产生的非自愿性移民达2500多万,水库移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移民是否能够得到妥善安置关系到工程的成败。我国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从单纯的安置性移民转变为开发性移民,开发性移民强调“以土地换土地”安置策略,让移民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施国庆等,2008),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办法,保证移民生活水平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我国农地土地产权基本结构是集体享有土地所有权,农民享有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所有权层面,法律禁止任何个人或组织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在承包经营权层面,农户获得的承包经营权受到法律保护,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土地。在移民的承包地被淹没后,无论是后靠安置亦或是外迁安置,都涉及到占用安置区集体或者居民的土地问题。移民的到来意味着分享当地居民土地、水和其它资源,最明显的是造成安置区居民承包地数量减少和农业收入水平降低,这对安置区居民的福利造成了负面影响。根据“卡尔多—希克斯”社会福利改进标准,要实现安置区土地向移民转移过程的社会福利改进,就需要对利益受损的安置区集体和居民给予相应的补偿以弥补其福利损失。但是,现行法律政策对安置区居民的补偿问题鲜有考虑,更没有完善的补偿机制(张绍山,2007),忽视移民迁入对安置区居民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影响,是移民安置规划的一个重大失误。因此,在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背景下,界定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的性质,在补偿性质清晰界定以及移民迁入对安置区集体和居民福利影响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对安置区集体和居民转出土地给予什么水平的补偿,才能使其福利水平不因移民的迁入而受到影响?在明确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标准的前提下,如何构建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机制?科学地界定补偿主体和受偿主体,明确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的方式及资金来源,同时,在农村土地产权由集体和居民共享的格局下,如何在安置区集体和居民间以及安置区居民间分配补偿资金,才能兼顾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的公平与效率?本文将围绕以上问题对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进行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七章,各章内容简介如下:第一章:前言。提出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研究这一课题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归纳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第二章: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及评述。对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的必要性、特点和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的实质及现行补偿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在紫坪铺水库、瀑布沟水电站、皂市水利枢纽工程、潘口水电站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区和安置区的调查问卷、访谈资料以及收集到的移民安置规划报告等资料,对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标准和补偿资金分配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和评述。第三章: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性质的界定。运用理论分析法对国外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性质是否适合我国实际进行了评述,同时,结合我国现行土地法律政策以及本文对集体和农户土地产权关系的界定,对学术界、政府及规划设计单位等认为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性质属于土地征收和市场化土地流转两种观点进行了反驳。然后,本文通过引入土地产权边界的概念,分“土地产权边界内的移民安置”、“土地产权边界外的非成建制移民安置”和“土地产权边界外的成建制移民安置”三种情况,分别界定了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的性质,并对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的福利影响及补偿与福利改进。在分析福利的概念及社会福利改进标准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调查资料,深入分析了安置区土地流转对安置区集体和居民、移民以及不同地方政府的福利影响。构建兴修水库淹没区土地征收和安置区土地流转两个阶段的社会福利模型,并通过假设条件有机地建立起两阶段之间内在联系,分析出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的社会福利改进标准。第五章: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定价及实证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农地价值评估方法的评述和对比分析,选择条件价值法(CVM)对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定价进行实证研究。分别以四川省瀑布沟水电站、湖南省皂市水利枢纽工程、湖北省潘口水电站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四个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测算出不同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标准,并对土地流转补偿标准进行了价值分离。最后,对四个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根据测算出的补偿标准对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执行标准进行了评价。第六章: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机制研究。明确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机制的概念和构建原则,科学界定补偿主体和受偿主体,归纳出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的可行方式和补偿资金来源。在此基础上,对安置区集体分得土地流转收益的比例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公平和效率理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阶段,阐述了不同土地流转方式下安置区居民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第七章:研究结论与讨论。总结全文,就如何进行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提出相关政策和建议,探讨了水库移民安置土地流转过程中还需深入研究的有关重大问题,最后,对未来的水库移民安置模式进行了展望。

全文目录


摘要  12-14
Abstract  14-17
1 前言  17-39
  1.1 问题提出  17-19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9-22
    1.2.1 研究目的  19
    1.2.2 研究意义  19-22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评述  22-31
    1.3.1 关于兴修水库对移民的影响和补偿  22-26
    1.3.2 关于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模式及性质  26-29
    1.3.3 关于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对原居民的影响和补偿  29-31
  1.4 相关概念界定  31-32
    1.4.1 移民  31-32
    1.4.2 移民安置区  32
    1.4.3 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  32
  1.5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32-39
    1.5.1 研究主要内容  32-34
    1.5.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34-35
    1.5.3 研究方法  35-36
    1.5.4 可能的创新  36-39
2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现状及评述  39-73
  2.1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概述  39-49
    2.1.1 水库移民安置与安置区土地流转的必要性  39-41
    2.1.2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的概念和特点  41-49
  2.2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的实质及内在机理  49-51
    2.2.1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的实质  49-50
    2.2.2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现行补偿的内在机理  50-51
  2.3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标准现状及评述  51-58
    2.3.1 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标准现状  51-54
    2.3.2 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标准现状评述  54-58
  2.4 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收益分配现状及评述  58-72
    2.4.1 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收益分配现状  58-64
    2.4.2 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收益分配现状评述  64-72
  2.5 本章小结  72-73
3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性质界定  73-100
  3.1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概述  73-77
    3.1.1 集体土地所有权  73-75
    3.1.2 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  75-77
  3.2 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之间土地产权关系研究  77-83
    3.2.1 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之间土地产权关系相关观点的批判  77-80
    3.2.2 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土地产权关系界定  80-83
  3.3 国内外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性质研究评述  83-90
    3.3.1 国外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性质评述  83-84
    3.3.2 国内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性质评述  84-90
  3.4 基于土地产权边界的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性质界定  90-99
    3.4.1 产权、土地产权及土地产权边界  90-92
    3.4.2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性质的界定  92-97
    3.4.3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的特殊性  97-99
  3.5 本章小结  99-100
4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的福利影响及补偿与福利改进  100-134
  4.1 福利的内涵、改进标准及农地福利  100-102
    4.1.1 福利内涵及改进标准  100-101
    4.1.2 土地对安置区居民之福利  101-102
  4.2 安置区土地流转对各产权主体的福利影响  102-128
    4.2.1 对安置区集体和居民的福利影响  102-116
    4.2.2 对移民的福利影响  116-124
    4.2.3 对地方政府的福利影响  124-128
  4.3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与社会福利改进  128-133
    4.3.1 模型的假设与建立  128-129
    4.3.2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129-133
  4.4 本章小结  133-134
5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定价实证研究  134-190
  5.1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的理论依据  134-136
    5.1.1 农地价值理论  134
    5.1.2 福利理论  134-135
    5.1.3 公平和效率理论  135-136
  5.2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定价方法  136-143
    5.2.1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定价方法选择  136-140
    5.2.2 CVM经济学原理、基本步骤及偏差控制  140-143
  5.3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调研及实证思路  143-152
    5.3.1 调研问卷设计  143-146
    5.3.2 调查区域的选择及样本情况  146-147
    5.3.3 数据整理及WTA、WTP的取舍  147-150
    5.3.4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标准实证及评价研究思路  150-152
  5.4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价格的实证研究  152-184
    5.4.1 瀑布沟水电站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价值测算  152-160
    5.4.2 皂市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价值测算  160-168
    5.4.3 潘口水电站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价值测算  168-176
    5.4.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价值测算  176-184
  5.5 安置区土地流转价格的横向与纵向对比分析  184-189
    5.5.1 横向对比分析  184-186
    5.5.2 纵向对比分析  186-189
  5.6 本章小结  189-190
6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机制研究  190-211
  6.1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机制概念  190-191
  6.2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机制的构建原则  191-192
    6.2.1 公平效率兼顾的原则  191
    6.2.2 可持续发展原则  191
    6.2.3 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191-192
    6.2.4 动态性原则  192
    6.2.5 利益均衡原则  192
  6.3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的构成要素  192-199
    6.3.1 补偿主体  192-194
    6.3.2 受偿主体  194-195
    6.3.3 补偿方式  195-196
    6.3.4 资金来源  196-199
  6.4 安置区集体和安置区居民间土地流转收益分配实证研究  199-205
    6.4.1 安置区居民对集体参与土地流转收益的认知  199-200
    6.4.2 安置区集体分得土地流转收益比例的影响因素分析  200-202
    6.4.3 安置区集体分得土地流转收益比例的确定  202-205
  6.5 安置区居民与安置区居民间的土地流转收益分配关系  205-210
    6.5.1 安置区居民间的初次分配——公平优先  205-206
    6.5.2 安置区居民间的再分配——效率优先  206-210
  6.6 本章小结  210-211
7 研究结论与讨论  211-231
  7.1 研究的基本结论  211-215
    7.1.1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现状存在诸多弊端,亟待理论研究并在法律政策层面逐步完善  211-212
    7.1.2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的性质复杂多样,需根据不同情况区分界定  212-213
    7.1.3 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过程中社会福利的整体改进,需要实现对各个产权主体补偿的均衡  213-214
    7.1.4 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标准由区位、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决定,应提高土地流转补偿标准,逐步实现完全补偿  214
    7.1.5 构建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机制,实现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的制度化和科学化  214-215
  7.2 相关制度及政策建议  215-222
    7.2.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界定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的性质  215-216
    7.2.2 明确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标准,体现安置区农地价值  216-217
    7.2.3 合理分配安置区土地流转收益,使各产权主体的利益得到保障  217-218
    7.2.4 科学合理界定安置区集体分得土地流转收益的用途  218-220
    7.2.5 理顺移民安置资金管理体系,防止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缩水  220-221
    7.2.6 整合安置区土地流转补偿过程中的利益,实现各方利益均衡  221-222
  7.3 讨论与展望  222-231
    7.3.1 讨论  222-225
    7.3.2 展望  225-231
参考文献  231-242
附录1:问卷A  242-247
附录2:问卷B  247-253
附录3:发表论文情况(第一作者)  253-254
致谢  254-256

相似论文

  1.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2.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3. 高端容错计算系统高可靠监控子系统的研究和设计,TP311.52
  4. 当代广告舆论化现象研究,G206
  5. 无线传感器网络组播路由协议研究,TN929.5
  6.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7.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8. 我国少数民族环境权研究,D922.68
  9. 面向服务的多主体协作机制的研究与实现,TP393.09
  10. 中国海洋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研究,D630
  11.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践和展望,X38
  12. NaHCO3在杨树溃疡病防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S763.7
  13. 基于SOA的Portal定制系统的优化与实现,TP311.5
  14. 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网络通信机制的研究,TP393.02
  15.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系春杂的鉴定与初步研究,S513
  16.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7. 服务型政府决策机制初探,D035
  18. 公共部门中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探研,F272.92
  19.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研究,D422.6
  20. 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状况研究,G522.3
  21. 小学与社区德育互动的理论与实践探讨,G62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民政工作 > 移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