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众工之迹”——景德镇明代民窑青花的“线”艺术特征研究

作 者: 李雪
导 师: 朱乐耕
学 校: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 业: 美术学
关键词: 景德镇 明代 民窑青花 线条艺术
分类号: K876.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72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历史中非常特别的一个门类。从唐代出现以来,经过元代发展,到明代,青花瓷已经成为景德镇陶瓷生产的主流。明代景德镇民窑不仅生产百姓使用的粗瓷器皿,还为富裕阶层供应华贵细瓷,为文人生产雅致的文房用品,以及生产适应海外审美需求的外销瓷。民窑青花瓷器造型简单质朴,装饰题材丰富,绘制笔调自在,不受拘束,在艺术上达到了辉煌的高度。中国古代艺术最独特的表现方法之一就是用“线”来表现,包括“线性”的意识和“线条”的造型手段,线的表现具有浓郁的东方韵味。中国古代的陶瓷艺术中也同样可见线化的装饰特征,弥漫着音乐般的旋律。明代民窑青花同样是用线条来构成画面,它的线条神采生动,坦露洒脱,使普通百姓手中的粗瓷器皿成为了感性深情的艺术品。本论文对明代民窑青花的线条艺术特征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深化对其深层审美特质的把握,发现其背后的形成条件,生存情境,勾画出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的线条艺术表现特征。论文首先界定了相关概念,并指出了研究景德镇明代民窑青花线艺术的特殊性和研究要点。第二章从艺术本体形式的角度分别对明初,明中和明末三个时期民窑青花线条的典型特征和用笔方法进行描述。民窑青花的“线的艺术”,是“物质材料”和“文化材料”共同的产物。换句话说,其生产方式,器用心理规定了它独特的艺术风格,社会风尚、哲学思想、审美趣味等也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不能忽视商品属性和官窑对它的影响。本文是对“物”的研究,然而这些“物”的特征却依附在其背后活动着的人,以及人作用于“物”的制作手段:生产资料、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等“物质材料”。正是这多种力量共同成就了景德镇明代民窑青花“线”与“线性”艺术的产生、发展和最终的成熟风貌。本论文分别对这些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明代民窑青花线条的总体艺术特征进行概括总结。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10
引言  10-18
  一 选题缘起  10-12
  二 现有研究的总结  12-16
  三 本论文研究角度和论文结构  16-18
第一章 线的概念与景德镇明代民窑青花线条研究的范畴界定  18-24
  第一节 “线”的概念  18-21
    一 线的定义与内涵  18
    二 线的作用与特性  18-21
    三 形成线的各种因素  21
  第二节 景德镇明代民窑青花线条研究的范畴界定  21-24
    一 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的繁盛发展  21-22
    二 线在青花绘制中的作用  22-23
    三 景德镇明代民窑青花线条研究的特殊性与研究要点  23-24
第二章 明代各时期民窑青花的“线”的艺术特征  24-45
  第一节 肆意张扬的明初民窑青花线条(洪武-宣德)  24-30
    一 线条特征描述  24-26
    二 “一笔点画”与富于变化的线条  26-30
  第二节 秀丽明快的明中期民窑青花线条(正统-万历)  30-36
    一 线条特征描述  30-32
    二 分水技法丰富了线条的表现力  32-36
  第三节 极致疏简的明末民窑青花线条(天启-崇祯)  36-45
    一 线条特征描述  36-44
    二 单线平涂与明快洒脱的线条  44-45
第三章 明代民窑青花线条形成的物质媒材  45-58
  第一节 青花笔的完善与青花线条的形成  45-49
    一 青花笔的特点与制作  45-46
    二 青花笔的种类与线条的形成  46-49
    三 明代民窑青花常用的青花笔  49
  第二节 青花料的特性  49-52
    一 青花料的水性颜料  49-50
    二 青花料制作工艺的变化  50-51
    三 明代民窑使用的青花料  51-52
  第三节 泥坯的特性  52
    一 陶瓷泥坯原料的特性  52
    二 明代民窑所使用泥坯原料  52
  第四节 釉面的作用与润泽的线条  52-54
  第五节 适应器型设计的线条  54-58
    一 明代民窑器型特点  54-55
    二 器型与线条的选择  55-57
    三 器型与线条的布局  57-58
第四章 官窑的控制与影响  58-63
  第一节 官窑力量的极致与消退  58-60
    一 明初官窑的建立与对民窑的排挤  58-59
    二 “官搭民烧”与官、民窑的相互影响  59-60
    三 民窑的生存与发展  60
  第二节 与官窑青花线条的比较  60-63
    一 官、民窑的器用对象与诉求  60-61
    二 线条的不同  61-63
第五章 商品属性和生产方式的影响  63-75
  第一节 明代民窑青花瓷的产品定位  63-65
  第二节 生产方式对线条形成的作用  65-70
    一 细化分工和流水线生产  65-68
    二 稳、快的绘制与准确、草化的线条  68-70
  第三节 商品属性与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吸收转化  70-75
    一 受其他艺术影响的线条形式  70
    二 景德镇地理位置与文化环境  70-71
    三 因顺应材质而产生的区别  71-75
第六章 创作主体的影响  75-86
  第一节 创作者身份与创作目的  75-77
  第二节 自由的创作状态  77-78
    一 对材质把握而产生的自由感  77
    二 身份的相对自由  77-78
  第三节 相对稳定的创作模式  78-82
    一 经验性驾驭  79
    二 “默记”的记稿模式  79-82
  第四节 浪漫与务实的精神  82-86
第七章 明代民窑青花线条特征总结  86-96
  第一节 坦露直接趣大于理  86-87
  第二节 中锋用笔线不藏锋  87-89
  第三节 大量自由曲线的使用  89-90
  第四节 简化与通透  90-93
  第五节 想象与体悟  93-96
参考文献  96-99
图版目录  99-104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104-105
致谢  105

相似论文

  1. 明代洮州卫研究,K248
  2. 明代三种小说对象类介词研究,H141
  3. 明代河西走廊的民族构成及其发展变化,K248
  4. 地域视角下的明代诗话文献考论,I207.22
  5. 明代户帖研究,K248
  6. 明代官制中的“左”与“右”,K248
  7. 明代社会的货币问题与黄宗羲的货币思想,F092
  8. 明代舆论研究,K248
  9. 明代人身损害赔偿研究,D929
  10. 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F592.7
  11. 旱魃为虐,如惔如焚,K248
  12. 魏焕《皇明九边考》研究,K248
  13. 杨一清《关中奏议》研究,K248
  14. 论吴应箕的史学成就,K248.3
  15. 高拱经济思想及其改革研究,K248
  16. 明代缠枝纹视觉形式语言研究,J522
  17. 明代游记、小说与戏曲中的海外国家形象,I206.2
  18. 简论猪八戒的喜剧性格,I207.419
  19. 明代建阳书坊的科考用书,G259.29
  20. 环列府州,纲维布置,TU-098.1
  21. 明代江汉平原水灾研究,K248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文物考古 > 中国文物考古 > 各种材料器物 > 陶、瓷、砖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