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国有煤矿煤工尘肺患者中结核的流行病学及控制措施的研究

作 者: 范红敏
导 师: 张孔来;袁聚祥
学 校: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专 业: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关键词: 煤工尘肺 结核 合并率 影响因素 工作人员 控制 治疗 管理 TNF-α-308 TNF-α-238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结核分枝杆菌 基因型
分类号: R135.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3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结核是尘肺主要的并发症,也是尘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尘肺患者是发生肺结核的高危人群。尘肺结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疾病。这些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当地矿区和居民结核的流行情况、尘肺结核的控制措施、尘肺患者的遗传因素、感染的结核杆菌的菌型特征等。本研究应用现况调查研究方法,在国有煤矿中选取6个煤矿的所有存活尘肺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集血液标本、收集结核菌株,分析煤工尘肺结核流行的现状和分布特征;采用现况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分析煤工尘肺结核控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尘肺结核的控制策略和措施;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PCR-RFLP)检测TNF-α-238G/A、-308G/A的基因多态性,分析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采用MIRU分型方法分析尘肺结核菌株的基因型特征和影响因素;从而为尘肺结核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6个煤矿煤工尘肺结核的合并率为13.63%。不同地区煤矿煤工尘肺结核的合并率不同(P<0.0001),安徽C矿尘肺结核的合并率最高,达23.26%;其次是辽宁D矿、北京B矿、山东F矿和河北A矿,其尘肺结核的合并率分别为17.47%、17.02%、10.99%、8.90%;河南E矿的尘肺结核合并率最低为1.41%。影响尘肺合并结核的因素有人均月收入、人均居住面积、尘肺发病的病程、结核接触史、工种、尘肺期别、煤矿别、开始接尘年代。2.煤工尘肺患者结核病知识/意识差;煤工尘肺结核患者以被动发现为主;煤矿企业的职防与结防机构防治尘肺结核的工作有待改善,职防与结防工作人员学历偏低,非专业人员挤占专业岗位。3.病例组中,TNF-α-308位点GG、GA、AA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3.10%、40.71%和6.19%;对照组中这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8.14%、28.32%和3.54%,两组人群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x2=5.44,P=0.07)。病例组和对照组携带TNF-α-308A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26.55%和17.70%,病例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x2=5.14,P=0.02)。病例组中,TNF-α-238位点GG、GA、AA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7.61%、10.62%和1.77%,对照组中这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2.92%、7.08%和0,两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1.81,P=0.19)。病例组和对照组携带TNF-α-238A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7.08%和3.54%,病例组比对照组高,但差异无显著性(x2=2.82,P=0.09)。经年龄、体质指数、卡介苗接种史、结核接触史、开始接尘年龄、接尘工龄等因素调整后,携带TNF-α-238GA/AA型者发生肺结核的危险性与携带TNF-α-238GG型者发生肺结核的危险性差异无显著性(OR=4.295,x2=1.27,P=0.2598);TNF-a-308GA/AA发生肺结核的危险性是TNF-a-308GG型的3.959(95%CI:1.297-12.086)倍,呈明显的等位基因效应关系。以TTNF-a-238GG和TNF-a-308GG为参照组,TNF-a-238GG和TNF-a-308GA发生肺结核的风险是参照组的1.98(95%CI:1.06-3.71,P=0.0118)倍;其他组合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分析结果表明以BMI<20和TNF-a-308GG基因型为参照组,BMI≥20和TNF-a-308GA或AA基因型共同存在时,交互作用产生的ORint为26.85,提示此基因变异与BMI之间存在正交互作用(似然比检验,P=0.0024)。TNF-a-238位点和TNF-a-308位点与卡介苗接种史及结核接触史存在负交互作用。4.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按是否成簇分为两型。成簇菌株可根据聚类分型的结果分为10型。在成簇菌株中,以Ⅲ、Ⅳ、Ⅴ、Ⅶ型所占比例较大。北京B矿收集到的菌株多聚集在Ⅲ型(7/42)、Ⅳ型(6/42)和Ⅶ型(7/42);安徽C矿收集到的菌株多聚集在第V型(9/18)和Ⅳ型(4/18)。尘肺患者结核菌株多聚集在Ⅳ型(7/20);非尘肺患者结核菌株多聚集在Ⅲ型(5/40)、Ⅴ型(9/40)和Ⅶ型(5/40)。北京B矿和安徽C矿的研究菌株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尘肺结核菌株与非尘肺结核菌株基因型分布差异亦无显著性。结核分枝杆菌MIRU分型的结果显示菌型成簇与否在尘肺患者、煤矿、文化程度、吸烟、结核接触史、初治/复治情况、耐药与否等因素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6个煤矿煤工尘肺结核的合并率为13.63%。不同地区煤矿煤工尘肺结核的合并率不同;影响尘肺合并结核的因素有人均月收入、人均居住面积、尘肺发病的病程、结核接触史、工种、尘肺期别、煤矿别、开始接尘年代。2.煤工尘肺患者结核病知识/意识差;煤工尘肺结核患者以被动发现为主;煤矿企业的职防与结防机构防治尘肺结核的工作有待改善,职防与结防工作人员学历偏低,非专业人员挤占专业岗位;3.TNF-a-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尘肺结核发生有关,携带TNF-a-308GG基因型的不易感染结核,携带TNF-a-308GA或AA基因型者感染结核的危险性增加。本研究未发现TNF-a-23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尘肺结核发生有关。TNF-a-238位点和TNF-a-308位点基因与卡介苗接种史、结核接触史、BMI间存在交互作用;4.尘肺结核菌株与非尘肺结核菌株基因型之间未见差异,结核杆菌的基因型未发现不同地区煤矿分布的差异,说明结核菌株可能有相同的来源。

全文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7-8
中文摘要  8-10
abstract  10-13
引言  13-22
  一、研究背景  13-16
  二、研究思路、研究设计流程和技术路线  16-19
    (一) 研究思路  16-17
    (二) 研究设计的流程  17-18
    (三) 技术路线  18-19
  三、研究目的  19
  四、论文基本结构  19-22
研究现场的介绍  22-26
  一、6个煤矿的一般情况  22-24
    (一) 河北A矿的一般情况  22
    (二) 北京B矿一般情况  22
    (三) 安徽C矿一般情况  22-23
    (四) 辽宁D矿一般情况  23
    (五) 河南E矿一般情况  23
    (六) 山东F矿一般情况  23-24
  二、各矿粉尘浓度资料  24
  三、各矿煤工尘肺患者的人口统计资料分析  24-25
    (一) 6个煤矿的尘肺患病率分析  24
    (二) 各矿2006年9月底煤工尘肺患者的工龄构成  24-25
    (三) 各矿2006年9月底断面煤工尘肺患者年龄构成  25
  四、2006年9月底研究现场所在地区的结核疫情基本情况  25
  五、小结  25-26
第一部分 国有煤矿煤工尘肺结核的流行现状、分布特征及分布影响因素的现况研究  26-61
  摘要  26-28
  abstract  28-31
  前言  31
  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31-36
    一、研究对象  31
    二、研究内容  31-32
    三、研究方法  32-34
    四、统计分析方法  34-35
    五、伦理问题  35
    六、质量控制  35-36
  结果  36-51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6-38
    二、煤工尘肺结核的流行现状及分布特征  38-41
    三、按工种、接尘工龄等因素调整的煤矿别尘肺结核合并率  41-42
    四、影响煤工尘肺合并结核分布的因素分析  42-51
  讨论  51-56
    一、本次研究的重要性和创新点  51
    二、本次研究的特点  51-52
    三、本次调查研究煤工尘肺结核的合并率与既往研究结果比较  52
    四、煤工尘肺结核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分析  52-56
    五、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56
    六、今后研究的方向  56
  小结与建议  56-58
  参考文献  58-61
第二部分 国有煤矿煤工尘肺患者结核控制的现状及对策的探讨  61-92
  摘要  61-63
  abstract  63-65
  前言  65-66
  研究目的  66
  研究对象、方法及内容  66-69
    一、研究对象  66
    二、研究方法  66-67
    三、研究内容  67-68
    四、伦理问题  68
    五、资料的分析方法  68
    六、质量控制  68-69
  结果  69-84
    一、煤工尘肺患者肺结核知识、信念、行为  69-74
    二、煤工尘肺结核病人的治疗管理现状  74-77
    三、职防与结防机构开展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现状  77-84
  讨论  84-88
    一、煤工尘肺患者的肺结核病认知、态度和行为  84-85
    二、尘肺结核病人的治疗与管理现状  85-86
    三、职防与结防机构及工作人员的工作现状  86-87
    四、改善煤工尘肺患者结核病控制的措施  87-88
  结论和建议  88-89
  参考文献  89-92
第三部分 肿瘤坏死因子-α(TNF)基因多态性与尘肺结核的相关性研究  92-123
  摘要  92-94
  Abstract  94-97
  前言  97-98
  研究对象、方法与内容  98-106
    一、研究对象  98-99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  99-104
    三、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104-105
    四、伦理问题  105
    五、质量控制  105-106
  结果  106-113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106
    二、影响尘肺合并肺结核的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情况  106-108
    三、TNF-α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的关系  108-113
  讨论  113-118
    一、本次研究的重要性  113-114
    二、候选基因的选择  114-115
    三、本次研究特点  115-116
    三、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尘肺合并结核的关系  116
    四、组合分析和风险评估与尘肺合并结核的关系  116
    五、遗传、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与尘肺合并结核的关系  116-117
    六、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偏倚  117-118
  结论  118
  参考文献  118-123
第四部分 国有煤矿煤工尘肺结核菌株的基因分型研究  123-147
  摘要  123-125
  Abstract  125-127
  前言  127-128
  材料与方法  128-137
    一、现场调查  128
    二、菌株的收集  128
    三、实验室工作  128-135
    四、资料的分析方法  135-136
    五、伦理问题  136
    六、质量控制  136-137
  结果  137-141
    一、两组菌株来源人群的基本特征  137-139
    二、结核分枝杆菌菌型分型的一般情况  139-140
    三、结核分枝杆菌菌型(MIRU分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140-141
  讨论  141-144
    一、尘肺结核菌株与非尘肺结核菌株的基因多态性  142
    二、研究菌株的分子特征  142-143
    三、MIRU分型成簇的影响因素  143
    四、本次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43-144
  结论  144
  参考文献  144-147
结语  147-149
  一、小结与结论  147
  二、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47
  三、今后研究的方向  147-149
附录1 调查表  149-177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177-178
附录3 访谈提纲  178-179
附录4 聚类分析结果  179-180
综述一 尘肺结核的研究进展  180-189
综述二 结核病流行趋势与控制  189-194
综述三 肿瘤坏死因子-α与尘肺及肺结核的关系研究进展  194-202
综述四 结核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202-210
致谢  210-212
个人简历  212-213

相似论文

  1. K公司计划及预测改进对于合理库存配置的研究,F224
  2. 微细线切割往复走丝机构的设计及控制系统的研究,TG484
  3. 八作动器隔振平台的六自由度容错控制研究,TB535.1
  4. 开关阀控气缸模型及PWM控制系统的研究,TH138
  5. 漂移量靶标反馈激光自准直系统关键技术,TH741.14
  6. 小型望远镜防抖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实现,TH743
  7. 陀螺稳定吊舱控制系统稳定回路设计与研究,V241.5
  8. 三轴稳定卫星姿态控制方法研究,V448.22
  9. 光纤陀螺信号处理线路FPGA实现,V241.5
  10. 卫星光通信粗瞄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故障诊断,V443.1
  11. 卫星姿态的磁控制方法研究,V448.222
  12. 航天器姿态动力学系统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V448.22
  13. 超高空观测平台姿态控制设计与控制策略研究,V249.1
  14. 无尾飞翼式飞行器主动控制的参数化方法,V249.1
  15. 基于直接侧向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的姿态控制律设计,V249.1
  16. 某型卫星姿态确定与有限时间控制方法研究,V448.222
  17. 半实物火炮自动操瞄俯仰角度控制系统的研究,TJ303
  18. 基于ARM7的车载控制中心研制,U463.6
  19. 电缆巡检车图像引导技术的研究,U469.6
  20. 基于感性负载的车身网络控制系统,U463.6
  21. 汽车发动机怠速控制中的鲁棒控制方法研究,U46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卫生学 > 劳动卫生 > 职业性疾病预防 > 生产性粉尘及尘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