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征和分子特点分析

作 者: 张志勇
导 师: 杨锡强
学 校: 重庆医科大学
专 业: 儿科学
关键词: Wiskott-Aldrich综合征 回复突变 第二位点突变 分子诊断 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Bruton’s酪氨酸激酶 μHc基因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IL-7受体α链 RAG1 Omenn综合征
分类号: R725.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8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第一部分24例Wiskott-Aldrich综合征临床特征与分子特点分析目的:探讨来自中国23个不同家系的24例Wiskott-Aldrich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分子特点。方法:2007年4月~2009年7月收集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24例疑诊Wiskott-Aldrich综合征患儿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WASP表达。扫描电镜观察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态。PCR扩增WASP基因序列并直接双向测序分析24例患儿及亲属基因突变情况。总结确诊WA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儿均为男性,具有典型WAS的临床特征。其中2例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1例患视网膜母细胞瘤(RB)。5例淋巴细胞扫描电镜(SEM)检查可见典型微绒毛异常。21例患儿采用FCM检测外周血PBMC的WASP表达,18例患儿WASP不表达,3例WASP部分表达。WASP基因分析在23例患儿中发现20种不同突变,包括错义突变5例,无义突变4例,缺失突变4例,插入突变3例,拼接位点突变6例,复合突变1例。其中新型突变7例。突变分布于WASP基因7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1例WAS患儿在WASP基因编码区未发现基因突变。3例WASP部分表达患儿WASP基因分析发现1例WASP基因第二位点突变。22例明确基因诊断的患儿的母亲及相关亲属进行WASP基因检测,在20个家系中发现23例WASP基因突变携带者。5例WAS患儿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5例均正常表达WASP,但1例死于爆发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结论:通过对24例WAS患儿基因分析,发现7个新型WASP基因突变位点。在中国人群中报道1例WASP基因第二位点突变。FCM检测和WASP基因分析能确诊并检出携带者,有利于WAS患儿的及时治疗和相关的遗传咨询。第二部分21例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临床特征和分子特点目的:分析和探讨21例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分子特点。方法:2008年3月~2010年2月收集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21例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及亲属外周静脉血,采用RT-PCR扩增BTK基因序列并直接双向测序分析患儿及亲属基因突变情况。对未发现BTK基因突变的患儿进一步采用PCR扩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相关基因,包括μHc,λ5,Igα和Igβ。收集21例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起病年龄0.9±0.5岁,诊断年龄6.3±3.0岁。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n=20, 95.2%),其它依次为关节炎(n=8, 38.1%),中耳炎(n=8, 38.1%),腹泻(n=6, 28.6%),皮肤感染(n=6, 28.6%)和脑膜脑炎(n=1, 4.8%)。1例患儿发生前B细胞白血病,2例患儿因反复肺炎进展为慢性肺疾病。BTK基因分析在18例患儿中发现16种不同突变,其中包括7种新型突变(del 373-441, 504 del G, 537 del C, 851 del A, 1637 G>A, 1879 T>C, del 1482-1882)。突变类型包括缺失突变6例,错义突变4例,无义突变3例,拼接位点突变5例。3例患儿未见BTK基因突变。18例BTK基因突变中10例位于酪氨酸激酶区,4例位于血小板-白细胞C激酶底物同源区,3例位于Src同源区3,1例跨越酪氨酸激酶同源区、Src同源区3、Src同源区2和酪氨酸激酶区。对BTK基因未见突变的3例患儿进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相关基因筛选,发现1个μHC基因的复合突变(1956 G>A, 170-175 insert C)。结论:通过对21例中国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分子特点分析,发现7个BTK基因的新型突变。在中国人群中首次报道μHC基因突变的临床特征。基因分析有助于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的明确诊断,有利于发现携带者和进行遗传咨询。第三部分IL-7Rα基因缺陷导致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和Omenn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分子特点目的:探讨IL-7Rα基因缺陷导致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和RAG1基因突变导致Omenn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分子特点。方法: 2008年2月~1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3例男性患儿,均在生后早期出现反复、严重的感染,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其中2例患儿全身反复出现大片红色斑丘疹、脱屑及肝脾肿大。采用PCR方法扩增患儿及父母IL-7Rα基因和RAG1/RAG2基因,PCR产物直接进行双向序列测定。采用25个TCRVβ亚家族的特异性正向引物和1个共同的Cβ反向引物扩增TCRVβ进行克隆谱型分析。采用STR分析除外母源性T细胞植入。结果:患儿1的免疫球蛋白IgG 686.7mg/dL,IgA 24.9 mg/dL,IgM 20.6 mg/dL, IgE 2.3IU/ml。淋巴细胞分类T淋巴细胞(CD3+) 0,B淋巴细胞(CD19+)58%,NK细胞(CD16+CD56+)42%。基因分析患儿为IL-7Rα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638 C>T;IVS4(+1)G>A),父母均为携带者。第4内含子剪接位点突变(IVS4(+1)G>A)为首次报道的突变类型。RT-PCR检测发现患儿IL-7RαmRNA表达明显降低。患儿IL-7RαcDNA经巢式PCR扩增并进行T-A克隆,测序发现外显子4出现64个核苷酸缺失(496-559 del, K158fsX160)。患儿2的免疫球蛋白IgG 1150mg/dL,IgA 80mg/dL,IgM 180mg/dL,IgE 5.4IU/ml。淋巴细胞分类T淋巴细胞(CD3+) 69%,B淋巴细胞(CD19+)3%,NK细胞(CD16+CD56+)27%。患儿3免疫球蛋白IgG 4847mg/dL(IVIG后),IgA 46mg/dL,IgM 129 mg/dL,IgE 1.2IU/ml。淋巴细胞分类T淋巴细胞(CD3+)21%,B淋巴细胞(CD19+)1%,NK细胞(CD16+CD56+)69%。PHA刺激后患儿2和3淋巴细胞增殖均极度低下。STR分析除外患儿2和3母源性T细胞植入可能。RAG1基因组DNA测序发现患儿2为RAG1基因的复合突变(G1983A, R624H; C2444T, R778W)。患儿3为RAG1基因的纯合缺失突变(del2302, I729X)。TCRVβ克隆谱型分析显示患儿2的25个TCRVβ亚家族均为单克隆或寡克隆,患儿3的14个TCRVβ亚家族为单克隆或寡克隆,11个TCRVβ亚家族极弱或缺失。结论:在中国人群中首次报道了2例明确基因诊断的Omenn综合征和1例IL-7Rα基因缺陷导致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类型,发现1个RAG1基因和1个IL-7Rα基因的新型突变。

全文目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6-8
中文摘要  8-13
英文摘要  13-21
论文正文: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征和分子特点分析  21-104
  前言  21-25
  第一部分 24 例Wiskott-Aldrich 综合征临床特征与分子特点分析  25-55
    前言  25-26
    1 材料和方法  26-34
    2 结果  34-42
    3 讨论  42-47
    4 结论  47
    5 参考文献  47-51
    6 图片资料  51-55
  第二部分 21 例中国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临床特征和分子特点分析  55-80
    前言  55-56
    1 材料和方法  56-62
    2 结果  62-69
    3 讨论  69-72
    4 结论  72-73
    5 参考文献  73-76
    6 图片资料  76-80
  第三部分 IL7Rα缺陷导致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和Omenn 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分子特点分析  80-104
    前言  80-81
    1 材料和方法  81-87
    2 结果  87-91
    3 讨论  91-95
    4 结论  95
    5 参考文献  95-100
    6 图片资料  100-104
全文总结  104-105
文献综述  105-114
致谢  114-115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文章目录  115-116

相似论文

  1. 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癌相关基因表达并建立分子诊断指数,R735.7
  2. 三种单基因病的分子诊断与产前诊断,R714.5
  3. 寿胎丸对TA系菌株基因回复突变实验的影响,R285.5
  4. 鳅超科鱼类若干基因的进化及分子系统发育分析,Q951
  5. 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对信号转导相关酶Btk的影响,R259
  6. 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及慢性肉芽肿病的基因分析与临床特征的关系,R725.5
  7. Wiskott-Aldrich综合征患儿基因型与临床表现型关系初探,R725.9
  8. 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ALD基因突变分析及ALDP突变体的原核表达,Q78
  9. Mutator转座子介导的玉米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表型评价,S513
  10. 多基因表达分析用于肝癌分子诊断指数的初步研究,R735.7
  11. Wiskott-Aldrich综合征10例临床与分子特点分析,R725.9
  12. 脊肌萎缩症的分子诊断新方法研究,R744
  13. 植物病害分子监测技术研究,S432.44
  14. 农药鱼藤酮的遗传毒性和淋巴细胞损伤作用初步研究,R114
  15. 磁珠—寡核苷酸微阵列多重可扩增探针杂交技术的建立及在杜氏肌营养不良检测中的应用,R746.2
  16. 第一部分:人类肠道病毒分子生物学分型鉴定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第二部分: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抗原酵母表达质粒的构建,R373.21
  17. 树突状细胞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实验研究,R739.72
  18. 可控酵母致突变菌株的构建及其在瑞氏木霉内切纤维素酶EGⅢ体内定向进化中的应用,Q933
  19. 链球菌M6蛋白诱导点滴型银屑病动物模型的研究,R758.63
  20. 小麦缺磷特异响应基因TaIPS的克隆和分子特征及磷高效和磷低效品种之间的表达比较,S512.1
  21. 犬传染性肝炎病毒IX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S854.4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儿科学 > 小儿内科学 > 小儿全身性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