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上海高龄独居老人研究

作 者: 彭亮
导 师: 桂世勋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人口学
关键词: 高龄独居老人 上海
分类号: C913.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7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选择上海一个特定的老年人群体——高龄独居老人展开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高龄化的发展,上海的高龄独居老人在老年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数量不断增加。1998年到2008年,上海高龄独居老人在老年人口中的比例从1.47%上升到2.82%,数量从3.69万增加到7.70万。到2010年底,上海高龄独居老人数量已经超过了8.5万人,初具规模。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还将持续增加。从2010年到2050年,上海高龄独居老人的数量将从8.35万人增加到30.67万人,增长近4倍。从基本特征来看,上海的高龄独居老人以女性为主,整体文化程度较低。高龄独居老人的收入明显低于高龄非独居老人的收入,但是两者支出差异不显著。高龄独居老人和高龄非独居老人在患疾病方面存在差异。高龄独居老人的听力和视觉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均好于高龄非独居老人,并且高龄独居老人和高龄非独居老人的一般日常活动能力(IADL)的差异,大于两者基本生活自理能力(ADL)的差异。在心理状况方面,高龄独居老人对自身健康和能力显得更为自信,但是孤独感非常强烈,并且对未来的生活持不确定性的态度的比例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高龄独居老人倾向于摆脱独居生活状态,回归家人和亲属家庭,另有一部分选择入住养老院,安度晚年生活。是否有同住保姆和子女看望情况的差异对高龄独居老人在健康状况、心态、生活满意度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不同的影响。请保姆同住照顾的高龄独居老人具有经济条件较好、子女少、身体健康差的特征。在分析同住保姆对高龄独居老人的影响中发现,在对今后的生活变化看法、孤独感、生活目的、自评身体状况变化、生活满意度等方面,有保姆照顾的高龄独居老人表现好于普通的高龄独居老人。但是在是否胜任工作、与过去相比现今的幸福感、与同龄人身体状况比较、对自已身体状况的担忧等方面,有保姆照顾的高龄独居老人表现差于普通的高龄独居老人。同时,有保姆同住高龄独居老人都希望在家养老。在分析子女看望对高龄独居老人的影响中发现,子女经常看望老人可以减轻老人的孤独感,但是并非越频繁越好,将看望次数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对缓解老人的孤独感最有效。通过对5个东部发达城市和地区的高龄独居老人群体进行比较发现,这些地方的高龄独居老人总体特征比较接近,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别。老人与子女的居住的距离随时间推移在增大。从1998年到2005年,老人与子女同住一个居(村)委的比例从75.0%下降到45.5%,同住一个街道(镇、乡)但在不同居(村)委的比例从10.4%下降到6.8%,同住一个区(县)但在不同街道(镇、乡)的比例从6.3%上升到6.8%,同在上海但在不同区(县)的比例从8.3%上升到36.4%,距离老人最近的子女在中国大陆以外的比例则从0.0%增加到4.5%。不断增强和加剧的人口流动性对传统大家庭结构具有“撕裂”效应,是家庭结构逐渐小型化的主要动因。随着年龄的增加,独居的老年人的比例也在增加,在90-94岁组达到顶点后将趋于下降,但仍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一变化过程可以用老年人独居比例曲线来表示。老年人的独居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期间将经历两个转变阶段,即由核心家庭向空巢家庭转变、再向独居家庭转变的过程。但是,独居本质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一种过渡形式,除部分老年人在独居时死亡,随着年龄的增加,独居老年人最终将选择和家人或亲属朋友生活在一起。对于没有子女、无人照顾的高龄独居老人,也终将选择进入养老机构养老。同时,不同居住形态的老年人的平均年龄的变化也印证了独居老人的形成及回归的特点。对上海高龄独居老人的实证分析表明,老年人的居住形态随时问推移不断发生变化,每个阶段无论空巢、独居或非空巢状态都可能发生相互转变。文化程度、是否丧偶(包括从未结婚和离婚)、自理能力、居住房屋类型是老人是否独居的显著影响因素,其中丧偶(包括从未结婚和离婚)是最大的一个影响因素。分析老年人独居的原因,主观上有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和子女居住在一起,并且文化程度越高的老人不愿意和子女一起居住的比例也高;客观上这批高龄老人的曲折人生经历、传统大家庭模式的瓦解、男女期望寿命的差异、住房条件的改善及其他一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社会上比较普遍的高龄独居现象。进一步对老年人独居影响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是否丧偶(包括从未结婚和离婚)是老年人是否独居的最大影响因素,丧偶的老人独居的可能性非常高。改善高龄独居老人生活处境,提高高龄独居老人生活质量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努力,明确彼此的责任,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制定有利于高龄独居老人的举措。在宏观上,要以积极的态度正确认识和对待高龄独居问题;要及时调整人口发展战略,减缓人口老龄化和人口高龄化,减轻高龄独居问题带来的挑战。在中观上,各级地方政府要制定应对本地区人口老龄化的长期战略规划,为系统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指明方向;要引导社会舆论提倡孝道传统,鼓励子女老人同住或就近居住;政府各项福利、帮困政策要向高龄独居老人有一定倾斜。在微观上,要根据高龄独居老人特性,改造家庭设施,使之更适合他们生活的需要;要在没有电梯的老的居民小区中安装“简便电梯”,方便高楼中的老年人的出入;要改善社区环境,建设老年人宜居社区。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6
第一章 导论  16-51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6-20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20-28
  第三节 文献研究综述及本文的特色和创新  28-44
  第四节 概念的界定  44-51
第二章 上海高龄独居老人的现状、趋势及特征  51-80
  第一节 上海高龄独居老人的现状  51-59
  第二节 上海高龄独居老人的发展趋势  59-63
  第三节 上海高龄独居老人的基本特征  63-79
  本章小结  79-80
第三章 同住保姆及子女看望对高龄独居老人的影响  80-96
  第一节 同住保姆对高龄独居老人的影响  80-86
  第二节 子女看望频率对高龄独居老人的影响  86-91
  第三节 子女距离远近的变化及对高龄独居老人的影响  91-95
  本章小结  95-96
第四章 不同地区和城市的高龄独居老人的比较—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为例  96-111
  第一节 数据来源和说明  96-97
  第二节 五个省市高龄独居老人的人口社会学特征比较  97-99
  第三节 五个省市高龄独居老人的健康与照顾状况比较  99-103
  第四节 五个省市高龄独居老人的养老状况与意愿比较  103-110
  本章小结  110-111
第五章 高龄独居的成因机制及影响因素  111-126
  第一节 老年人独居比例曲线  111-115
  第二节 渐进式独居的形成过程及实证分析  115-120
  第三节 高龄独居的影响因素  120-124
  本章小结  124-126
第六章 提高上海高龄独居老人生活质量的思考和建议  126-143
  第一节 提高上海高龄独居老人生活质量的思考  126-130
  第二节 提高上海高龄独居老人生活质量的建议  130-141
  本章小结  141-143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43-149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143-147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不足  147-149
  第三节 后续研究展望  149
参考文献  149-153
后记  153

相似论文

  1. 女人与城市二重奏,I207.42
  2. 邻苯二甲酸酯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生物有效性研究,X53
  3. 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问题研究,D631.2
  4. 上海地区竹种调查及其在园林中的配置与应用,S795
  5. 上海市体育中考现状与对策研究,G633.96
  6. 高中男生支撑跳跃练习中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和调节方法的实践研究,G633.96
  7. 沪港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阅读部分比较研究,G633.3
  8. 基于语料库的上海世博会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H052
  9. 上海农商银行网上银行系统的优化研究,F832.2
  10. 上海世博会期间《人民日报》版面资源配置与地方形象广告,F713.8
  11. 上海市都市农业旅游产业集群判定与特征识别研究,F224
  12. “新”与“旧”的对话,TU984.114
  13. 上海市老年人住宅更新模式研究初探,TU241.93
  14. 作为战争反省的上海体验,I313.06
  15. 1927-1937上海地区华商保险业发展概述,F842.9
  16. 上海长三角低温物流中心平面布局规划研究,F259.27
  17.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X820.3
  18. 上海港港作拖轮配置规划分析研究,F552
  19. 上海市老年护理供需现状及对策研究,R473
  20. 上海虹口区学龄前儿童肥胖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179
  21. 1912-1958年上海基督新教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B977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 中、老年人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