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德育功能研究

作 者: 赵贵臣
导 师: 刘和忠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资助政策 大学生资助体系 德育资源 德育功能
分类号: G64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7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国家前途命运。促进教育公平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的鲜明体现,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制度上基本保证了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多种资助措施并存的较为完善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一个很好的德育资源,应该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宝藏,发挥其德育功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多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不断提高资助强度,扩大资助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较好地保障了贫困学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产生了良好效果,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同时,国家还加大了对品学兼优学生的奖励力度,激励青年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全面发展。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德育资源的开发,需要正确执行资助政策,在执行中渗透人文关怀,其表征为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地做好资助工作。本项研究共分六部分。在引言中,揭示资助政策体系的德育功能研究的社会背景和存在的问题,较好地分析资助体系在高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研究意义。并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分类综述,既分析资助工作的成效问题,又分析德育失效的症结问题,进而分析资助育人的研究现况,为本文研究提供支撑。第一章分析资助体系德育功能的内涵与特质,在对其要素进行德育功能可能性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资助体系的德育核心方式就是人文关怀,并逻辑地分析生活关照的资助起点,资助过程实际就是优化人生的过程,最后结果就是要求达到学生行为的道德化之目的。第二章资助体系德育功能的理论视阈,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分析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引领作用和我国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深入透彻的理论观察,自然发现资助体系中的德育内涵、德育价值以及德育功能。借鉴西方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理论、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和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充盈我国资助政策体系的德育资源,发挥其德育功能。在理论上为本项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三章资助体系德育功能的历史与现实考察,从发展方面或说从纵向角度分析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发展阶段以及每一阶段的德育效果,反思现阶段存在的困境和原因。第四章资助体系德育功能的国际比较,总结国际上通行的资助政策体系的特点,从多元化、整体化和法治化的三个维度进行探讨国外资助政策的可资借鉴之处,通过分析其德育功能的显现方面,促使我们借鉴他国经验。第五章提高资助体系德育效果的方式,是在上述分析基础上,从观念变革入手,确立基本原则,创新践履方式。通过理论推理挖掘开发资助体系德育功能的现实价值,运用实际经验实证这些途径方法的现实可行性。通过本项研究,为高校落实资助政策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方式方法,在实践中我们感到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本项研究,从哲学层面分析了大学生资助体系,尤其是对资助政策的分析,让人们在理论上认识到资助政策的德育功能,具有很多德育资源可供开发;从科学层面分析了大学生资助体系,层层剥开其中的德育意蕴,通过逻辑推演,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资助政策体系在社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对人的思想品德有着巨大的影响;从实证层面分析了大学生资助体系,促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学生资助制度对学生的行为影响是广泛的,在开展资助工作中,需要时刻把资助的内涵渗透于具体资助活动中,把资助政策的执行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方法,将资助政策体系的应然性意蕴展现于资助活动的实然性之中。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11
引言  11-23
  一 研究问题的缘起  11-12
  二 相关研究综述  12-17
  三 研究意义  17-19
  四 研究视角、思路与方法  19-21
  五 主要创新点  21-23
第一章 大学生资助体系德育功能的内涵与特质  23-50
  第一节 大学生资助体系德育功能的可能性分析  23-34
    一 资助体系观念要素的引领性  23-26
    二 资助体系政策要素的指导性  26-29
    三 资助体系主客体要素的互动性  29-32
    四 资助体系实践要素的推动性  32-34
  第二节 大学生资助体系德育功能的内涵  34-43
    一 人文关怀:资助体系的德育方式  34-37
    二 生活关照:资助体系的逻辑起点  37-39
    三 优化人生:资助体系的价值期望  39-41
    四 道德行为:资助体系的社会效应  41-43
  第三节 大学生资助体系德育功能的特质  43-50
    一 “物质资助”与“精神激励”的双重性育人特质  43-45
    二 “个别资助”与“普遍教育”的统一性育人特质  45-47
    三 “阶段资助”与“持续教育”的发展性育人特质  47-50
第二章 大学生资助体系德育功能的理论视阈  50-7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50-58
    一 人的全面发展与历史时代发展  50-53
    二 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解放  53-55
    三 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教育  55-58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58-64
    一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  58-60
    二 “诚信友爱”的道德发展理念  60-62
    三 “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理念  62-64
  第三节 西方国家人的生存发展思想的借鉴  64-72
    一 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理论  65-67
    二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67-69
    三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69-72
第三章 大学生资助体系德育功能的历史与现实考察  72-96
  第一节 免费制度下的资助体系德育功能  72-78
    一 免费制度的社会时代背景  72-74
    二 免费制度下的资助体系内涵及其运行方式  74-76
    三 免费制度下的资助体系德育效果  76-78
  第二节 免费制度向收费制度过渡时期的资助体系德育功能  78-84
    一 免费制度向收费制度过渡时期的社会时代背景  78-80
    二 免费制度向收费制度过渡时期的资助体系内涵及其运行方式  80-82
    三 免费制度向收费制度过渡时期的资助体系德育效果  82-84
  第三节 收费制度下的资助体系德育功能  84-93
    一 收费制度的社会时代背景  84-86
    二 收费制度下的资助体系内涵及其运行方式  86-91
    三 收费制度下的资助体系德育效果  91-93
  第四节 大学生资助体系德育困境的原因探究  93-96
    一 资助观念的极端功利化  93-94
    二 资助行为的单一物质化  94
    三 资助者的片面权力化  94-95
    四 受资助者的单一利益化  95-96
第四章 大学生资助体系德育功能的国际比较  96-111
  第一节 多元化的资助体系德育功能比较  96-102
    一 多元化资助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96-98
    二 多元化资助体系的运行模式  98-100
    三 多元化资助体系的德育效果  100-102
  第二节 整体化的资助体系德育功能比较  102-106
    一 整体化资助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102-103
    二 整体化资助体系的运行模式  103-105
    三 整体化资助体系的德育效果  105-106
  第三节 法治化的资助体系德育功能比较  106-111
    一 法治化资助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106-108
    二 法治化资助体系的运行模式  108-109
    三 法治化资助体系的德育效果  109-111
第五章 提高大学生资助体系德育效果的方式  111-139
  第一节 变革大学生资助体系的观念  111-116
    一 政府按照公平正义观念改革资助政策  111-112
    二 高校按照助强扶弱观念创新资助观念  112-114
    三 学生按照自主权利观念转变受助思想  114-116
  第二节 确立大学生资助体系德育功能的基本原则  116-122
    一 坚持资助者与接受资助者相结合  116-118
    二 坚持经济扶贫与精神扶志相结合  118-120
    三 坚持过程教育与结果教育相结合  120-122
  第三节 创新大学生资助体系德育的践履方式  122-129
    一 大学生资助的制度化德育方式  122-123
    二 大学生资助的群体化德育方式  123-126
    三 大学生资助的人本化德育方式  126-129
  第四节 拓宽资助体系的社会物质保障渠道  129-134
    一 物质保障是实现帮困助学的重要基础  129-130
    二 完善筹集资助资金的政府行为方式  130-132
    三 形成全社会关爱大学生的捐助方式  132-134
  第五节 加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建设  134-139
    一 资助工作队伍是大学生德育的组织保证  134-135
    二 完善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  135-139
结语  139-140
参考文献  140-145
后记  145-147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147

相似论文

  1. 小学与社区德育互动的理论与实践探讨,G621
  2. 幼儿文学的德育功能探析,G611
  3.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研究,G641
  4. 陕西省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研究,G527
  5.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研究,D632.9
  6. 南昌大学贫困生资助体系分析,G649.2
  7. 建立和完善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研究,G647
  8. 论大学校园文化隐性德育功能,G641
  9. 高校图书馆德育功能研究,G258.6
  10. 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文化因素思考,G649.2
  11.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德育功能研究,G641
  12.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德育功能与对策研究,D632.9
  13. 桂东平地瑶传统德育资源开发研究,D648
  14. 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G641
  15. 我国教育储蓄政策研究,F832.22
  16. 共青团组织在高校德育中的功能实现研究,D297
  17. 中国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研究,G649.2
  18. 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的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研究,G649.2
  19. 论现代书法教育育德功能的可行性实施,J292.1
  20. 内蒙古自治区少先队发挥德育功能的现状与对策,D432.5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