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加工贸易技术溢出的机制与效应研究

作 者: 沈克华
导 师: 徐明棋
学 校: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专 业: 世界经济学
关键词: 加工贸易 产品内国际分工 产品内国际贸易 全球生产网络 国际技术溢出
分类号: F22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6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运输、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范围内贸易壁垒的降低和投资便利化程度的提高,要素资源在各国之间的流动加速;同时世界范围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也使得各国的生产者逐渐在全球范围内考虑要素资源配置,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因此,20世纪末期世界经济呈现新的特征:贸易一体化与生产的非一体化,即产品制造过程中包含的不同工序和环节被分散到不同国家进行,从而形成了以工序、环节为对象的产品内国际分工,以及为生产而贸易的产品内国际贸易现象。于是,一种产品的生产不再仅仅利用一国的比较优势,而是利用世界各国的比较优势,形成了国家比较优势向世界比较优势转化的态势,从而将世界各国卷入全球生产体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网络分工格局,而跨国公司成为这一网络的治理者。1978年中国实现对外开放,相继汇入蓬勃兴起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尤以惊人增长的加工贸易方式将中国日益融入全球生产体系。像中国这样的与发达国家仍存在着巨大技术差距的发展中大国,参与国际分工,主要的获益并不在于有更广大的市场,而在于分享世界上有限的、分配极不均匀的技术人力资源从事技术创新的成果。开放经济中,一国的技术进步不仅来自于国内自身研发投入,而且来自于外国R&D通过一系列国际经济活动对本国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技术溢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治理模式下的围绕产品内国际分工而发生的大量国际直接投资和产品内国际贸易构成了国际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因此,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全球生产网络构成全球化背景之下国际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对加工贸易的定义,加工贸易是从其他国家或地区外获取料件(来料或进料)、在国内加工或组装后复出口的生产与贸易相结合的过程。因此,加工贸易实质上是建立在产品内国际分工(intra-product specialization)基础上的生产与贸易的有效融合形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FDI逐渐成为中国加工贸易的主体,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治理”成为加工贸易的运行机制。可见,在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国际技术溢出的三种重要渠道“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全球生产网络”在加工贸易中实现了较好的融合。因此,加工贸易既是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有效方式,又是中国获取国际技术溢出的有效途径。目前已有文献对我国获取国际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但现有文献大多是就国际技术溢出的某种渠道而研究该渠道的国际技术溢出,而忽略了对我国获取国际技术溢出所依赖的国际经济活动的分工基础的考察。本文试图从产品内国际分工视角,探析加工贸易分工模式、贸易方式和运行机制,从而将加工贸易理论基础与国际技术溢出的理论结合起来,实现对加工贸易国际技术溢出机制的系统把握。本文共分为七部分,其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现状,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主要内容与论文结构,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经济全球化与技术进步。首先,通过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描述,引出技术进步是对经济增长源泉,而开放经济体系中,一国的技术进步不仅来自于国内自身研发投入,而且来自于国际交往中产生的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然后从国际技术溢出的内涵、渠道、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国际技术溢出的理论基础;最后,通过对全球化背景下“产品内国际分工”促进的技术进步的偏高技术性的分析,推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的模式。第三章,我国利用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有效途径——加工贸易。本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首先,对加工贸易的内涵解析,也对与之相关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并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剖析了中国加工贸易的理论基础,指出加工贸易的分工基础是“产品内国际分工”,贸易方式是“产品内国际贸易”,运行机制是“全球生产网络治理”;接着,对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实践进行历程描述和现状分析,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外资为主体的加工贸易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有效方式,并描述了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展加工贸易的主要战略模式;再接着,分析中国加工贸易国际技术溢出的三个渠道“进口、FDI、出口”的技术溢出机制,并分别对“进口、FDI、出口”的国际技术溢出效应进行文献综述;最后,在介绍技术和技术溢出的测量及国际技术溢出的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中国加工贸易国际技术溢出的模型。第四章,中国加工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基于中国总量数据的实证分析。本章,首先利用索洛余值法测算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进行分析;接着以全要素生产率做为被解释变量,利用第三章构建的模型就加工贸易国际技术溢出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然后,加入修正因子对加工贸易国际技术溢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第五章,中国加工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对创新能力作用的实证分析。本章,首先,就加工贸易国际技术溢出对中国技术创新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然后,从来源地视角,就加工贸易国际技术溢出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作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第六章,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在前面各章分析基础上总结出论文的主要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然后指出本文的不足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3-5
Abstract  5-8
第一章 导论  8-21
  一、问题的提出  8-9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9-16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6-17
  四、主要内容与论文结构  17-20
  五、论文的创新点  20-21
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与技术进步  21-44
  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21-24
  第二节 国际技术溢出的理论基础  24-30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  30-43
  本章小结  43-44
第三章 我国利用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有效途径——加工贸易  44-70
  第一节 加工贸易的理论基础  44-50
  第二节 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实践  50-63
  第三节 中国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的机制  63-69
  本章小结  69-70
第四章 加工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  70-104
  第一节 加工贸易技术溢出对我国技术进步的模型构建  70-78
   第二节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78-96
  第三节 加工贸易国际技术溢出影响因素分析  96-102
  本章小结  102-104
第五章 加工贸易技术溢出对我国技术创新的作用  104-118
  第一节 加工贸易技术溢出对我国技术进步的模型构建  104-106
  第二节 加工贸易国际技术溢出对中国技术创新作用的实证分析  106-116
  本章小结  116-118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118-125
  一、主要研究结论  118-122
  二、政策启示  122-124
  三、本文的不足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24-125
参考文献  125-145
后记  145

相似论文

  1. 上海市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F127;F224
  2. 基于FDI视角研究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F832.6
  3.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外汇储备影响的研究,F832.6
  4. 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加工贸易影响研究,F752.68
  5.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F752.68
  6. 金融危机对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启示,F752.68
  7. 加工贸易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分析,F127;F224
  8. 中国参与产品内分工,F752.6
  9. 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F752.68
  10. 中国玩具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F426.8
  11. 劳动力成本上升与珠三角地区的外贸易结构关系研究,F249.2
  12. 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F752.68
  13. 加工产业国际转移的动因分析,F752.68
  14.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F752.62
  15.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F752.68
  16. 后危机时代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F752.68
  17. 加工贸易转型中海关监管模式的转型研究,F752.68
  18. 中部地区海关深化加工贸易监管改革研究,F752.5
  19. 加工贸易中环境与发展的协调研究,F752.68
  20. 加工贸易与行业间收入差距,F249.24
  21. 基于产品内分工的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研究,F752.68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