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俗学视野下的祠庙建筑研究

作 者: 郭华瞻
导 师: 王其亨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关键词: 祠庙 民俗学 祭祀 戏台 献享空间 礼乐复合 中庸
分类号: TU-0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祠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不但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种类多样,广泛参与民间社会生活,而且作为村镇聚落中的公共空间,伴随民间社会的信仰实践活动,普遍形成了特定的信仰民俗,构成民间社会的文化景观。然而,这一具有重要价值的建筑类型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对其组群布局、殿堂配置等建筑形态基本规律的系统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更忽略了其与以迎神赛社、演剧祀神等为代表的民俗活动的互动关系,对其空间特点及设计理念等建筑思想更未予以揭示。本文以此为契机,以民间社会中的祠庙建筑为研究对象,依托地方志、碑刻等文献材料以及民俗学的田野考察方法,综合运用行为学、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戏曲曲艺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成果,对祠庙建筑的形态规律、基本功能及其空间特点等方面进行揭示,旨在更深入地认识祠庙建筑现象及其设计理念。全文共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一,依靠文献材料,说明祠庙建筑与民间信仰的密切关系,并系统整理与其相关的人生礼俗、岁时民俗和信仰民俗,从祠庙建筑选址与村落的关系等方面揭示祠庙建筑与民间社会生活、尤其是公共生活的密切关系;二,通过检视中国古代有关祠庙建筑的概念性认识,同时与佛寺、道观等建筑类型进行比较,并结合对民间信仰体系及其根本特点的分析,说明祠庙建筑的类型特征;三、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的分析,总结祠庙建筑“专享配祀制度”及“前朝后寝”的形制制度,并对其崇德报功、神道设教以及信仰实践等基本功能和社会功能进行论述,并呈现祠庙建筑中进行的丰富多彩的信仰活动及社会生活样式;四,围绕普遍存在的演剧祀神民俗,说明演剧与祀神活动的内在关联和互动关系,从演剧活动的仪式功能出发,分析了祠庙建筑神人同乐的设计理念,并将戏台建筑的多样化形制归结为功能对空间要求的矛盾和礼仪活动与民俗活动的矛盾,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具体社会环境决定了舞台建筑的形制选择;五、以解州关帝庙为例,通过现场观察其中进行的民俗活动类型及其与空间的关系,论述了祠庙建筑献享空间的社会化和娱乐化特征,同时,结合人类学的方法,通过分析祭祀礼仪活动中的“分享仪式”,对戏剧的供品性质及功能进行了揭示,并对其仪式功能进行了论述,从而说明了戏剧欣赏这一娱乐活动创造祠庙建筑场所宗教性的作用,并说明了祠庙建筑运用社会化手段塑造宗教性的空间特点,为进一步认识祠庙建筑融世俗性与宗教性于一体的空间特点打下了基础。六、联系“礼乐复合”这一模式,对祠庙建筑的空间图示进行提炼概括,并对祠庙建筑所反映出来的中庸思想和人本思想进行了总结论述。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绪论  7-27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7-17
    1、为什么要研究祠庙建筑?  7-9
    2、为什么要引入民俗学的研究方法?  9-17
  二、文献、材料、研究思路与方法  17-20
  三、已有研究成果综述  20-23
  四、论文结构  23-24
  五、论文创新之处和未尽事宜  24-27
    创新之处:  24-25
    未尽事宜:  25-27
第一章:民间社会中的祠庙建筑  27-55
  第一节:祠庙建筑与民俗  27-42
    1、祠庙建筑与人生礼俗  27-29
    2、祠庙建筑与岁时民俗  29-41
    3、祠庙建筑与信仰民俗  41-42
  第二节:祠庙建筑的种类及分布  42-53
    1、多样化的祠庙建筑  42-45
    2、祠庙建筑与村镇聚落的密切关系  45-52
    3、祠庙建筑的地形选择  52-53
  小结  53-55
第二章:祠庙建筑的概念及其基本功能  55-91
  第一节:祠庙建筑的概念  55-67
    1、祠庙建筑与寺观的区别  57-65
    2、祠庙建筑与礼制及民间信仰的联系  65-66
    3、祠庙建筑的实用理性色彩  66-67
  第二节:祠庙建筑的基本功能  67-83
    1、崇德报功  68-72
    2、神道设教——传播社会价值观  72-76
    3、御灾捍患、祈福禳灾——信仰实践  76-81
    4、祠庙建筑的社会功能  81-83
  第三节:个案研究——关帝庙与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传扬  83-90
    1、历史人物关羽  84-85
    2、关帝崇拜发展的历程  85-88
    3、关帝庙与中国古代核心价值观  88-90
  小结  90-91
第三章:祠庙建筑的基本特征  91-127
  第一节:祠庙建筑的管理  91-98
    1、所有权  91-92
    2、管理权  92-96
    3、僧、道及巫祝等神职人员在祠庙建筑管理中的作用  96-98
  第二节 祠庙建筑的组群布局  98-118
    1、宋、金、元时期  98-105
    2、明清时期  105-113
    3、神谱结构、殿堂配置及空间组织特点  113-118
  第三节 祠庙建筑的形制特征  118-124
    1、专享配祀制度  118-121
    2、前朝后寝的建筑形制  121-122
    3、祠庙建筑形制的个性化、人情化  122-124
  小结  124-127
第四章:神人同乐——戏台祭祀民俗  127-141
  第一节: 丰乐迎神——欢乐的祠庙南祭祀场合  127-135
    1、祠庙祭祀与社祭的融合  127-129
    2、和——祠庙祭祀的目的与乐的功能  129-131
    3、丰乐迎神——祠庙祭祀与歌舞戏剧  131-135
  第二节 神人同乐——“献”与分享  135-140
    1、作为供品的戏剧  135-136
    2、戏剧的仪式功能  136-138
    3、神人同乐——基于“分享”意识的设计理念  138-140
  小结  140-141
第五章:戏台形制及其解读  141-185
  第一节:观演空间的规范化  141-157
    1、官方的复杂态度  141-148
    2、民间社会的回应  148-157
  第二节:多样化的戏台形制  157-166
    1、独立戏台  157-160
    2、依附式戏台  160-163
    3、复合式戏台  163-166
  第三节:戏台形制成因分析  166-183
    1、让于礼:戏台形制多样化的成因之一  166-170
    2、乐于俗:戏台形制多样化的成因之二  170-174
    3、个案研究  174-183
  小结  183-185
第六章:祠庙建筑的世俗与宗教性  185-225
  第一节:献享空问与礼神活动  185-205
    1、构成献享空间的主要建筑及其功能  185-186
    2、献享空间与礼神活动  186-205
  第二节:献享空间的世俗性  205-217
    1、民俗活动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205-210
    2、献享空间的社会性  210-214
    3、献享空间的娱乐性  214-217
  第三节: 祠庙建筑的宗教性  217-224
    1、社会性手段的效用  217-218
    2、圣域歌宴——仪式的内在结构  218-223
    3、礼乐复合:祠庙建筑的空间图示  223-224
  小结  224-225
结论  225-229
  1、祠庙建筑的选址、殿堂配置和空间组织特点  225
  2、祭祀活动的物化表现——祠庙建筑形制与民俗  225-226
  3、超凡入圣:祠庙建筑的文化功能  226-229
附录:关羽谥号及历代封号  229-245
主要参考文献  245-255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255-257
致谢  257

相似论文

  1. 本源一心,所异者跡,B948
  2. 古代山东的海神信仰研究,B93
  3. 《中庸》心性修养论浅述,B222
  4. 中庸实践思维、心理弹性与社会适应的关系,B849
  5. 祭礼之食:壮族花米饭的文化史初探,K892.3
  6. 信仰市场的经济学分析,K892.4
  7. 乌毛素沙漠中的民族音乐之魂,J607
  8. 互文性视角下的辜鸿铭之《中庸》英译文本研究,H315.9
  9. 刘重德翻译思想研究,H059
  10. 中原黄帝神话传说及旅游价值研究,F592.7
  11. 先秦时期“情理”论研究,I01
  12. 《臣辰盉》铭文研究,K877
  13. 唐五代宋初敦煌地区祈雨活动研究,K207
  14. 近代日本都市民俗学的发展对中国都市民俗学的借鉴意义,K890
  15. 群体心理影响下的饶河戏,J825
  16. 《中庸》三译本中语篇衔接机制的使用统计及译者风格分析,H315.9
  17. 批判精神与中庸之道的两重唱对谢阁兰及梁启超笔下袁世凯形象的对比研究,I0-03
  18. 平阳古戏台,K879.1
  19. 北宋的北岳研究,K244
  20. 文学翻译中的意识形态操控和翻译改写,I046
  21. 节庆祭祀与替罪羊之死,I207.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理论 > 建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