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见义勇为行政奖励法律制度研究

作 者: 钱建国
导 师: 韦宝平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关键词: 见义勇为 行政奖励 设立 实施 救济
分类号: D92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442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见义勇为自古就为道德和法律所倡导,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和褒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发展的今天,这一传统美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观念上和制度上的原因,社会实践中出现了道德滑坡,使见利忘义、见义不为等现象越来越多地凸现在我们周围,更有见义勇为行为人在见义勇为后而自己却处于尴尬、穷困、病痛的境地,于是弘扬见义勇为精神、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切实维护见义勇为行为人的合法权益便成了当务之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奠定见义勇为的思想基础,对见义勇为进行行政奖励则是见义勇为的法律制度保障。于是全国各地纷纷加大了对见义勇为奖励和保护的力度,目前此项工作已经逐步被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全国已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0多个县市地方政府制定了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这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因为缺乏全国性法律和法规,各地方对见义勇为行为的认定、奖励的等级、奖励的具体措施等方面的规定都存在较大差异,这些规定导致对见义勇为的行政奖励比较混乱。因此,十分有必要对见义勇为的行政奖励进行统一的规范,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行政管理的目标、更好的保护和奖励见义勇为人、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文正是从这一视角展开研究,从对见义勇为、见义勇为行政奖励概念分析入手,对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的特性、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的价值合理性做出了阐述,主要对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的设立、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的实施和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的救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经过论证的基础上,寻求我国见义勇为行政奖励制度的完善路径。并初步认为针对当前的关于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的地方立法的不足之处的最直接完善对策有两个:方案之一,首先由国务院制定一部保障见义勇为者权益的行政法规,再将实施一段时间后的行政法规修改后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升为法律。方案之二,就是应尽快制定行政奖励的单行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奖励法》,对散见于各个地方性法规及规章等其他规范性文件中的关于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的规定做出统一规范。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前言  8-11
  一、问题的提出  8-9
  二、目前理论研究现状  9-10
  三、研究的视角及方法  10
  四、本文的理论目标  10-11
第一章 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的理论分析  11-21
  一、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的界定  11-15
    (一) 见义勇为的内涵及构成要件  11-13
    (二) 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的概念及性质  13-15
  二、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的价值合理性  15-18
    (一) 当前其他部门法调整的疲软  15-17
    (二) 见义勇为行政奖励制度调整的优势  17-18
  三、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的基本原则  18-21
    (一) 依法奖励原则  18-19
    (二)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19
    (三) 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原则  19-20
    (四) 奖励适度原则  20-21
第二章 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的设立  21-26
  一、我国现有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立法的实证考察  21-22
    (一) 我国有关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立法之概述  21
    (二) 各地有关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的立法之分述  21-22
  二、我国现有的立法规定的不足之处  22-23
    (一) 立法主体层次低且相冲突;奖励的认定、范围及标准不统一  22
    (二) 立法重实体、轻程序、缺乏完善的程序机制  22
    (三) 问责机制的非良性运作  22-23
  三、完善我国现有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立法的对策性建议  23-26
    (一) 提升立法主体的位阶和统一奖励的认定、范围及标准  23-24
    (二) 构建和谐的程序机制  24
    (三) 促成明晰的可良性运作的问责机制  24-26
第三章 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的实施  26-34
  一、我国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的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26-29
    (一) 实体缺憾  26-28
      1. 观念滞后、素质不高  26
      2. 违反实体法奖励、虽合法但不合理奖励  26-27
      3. 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  27
      4. 见义勇为基金缺乏良性运作  27-28
    (二) 程序缺陷  28-29
      1. 步骤欠缺  28-29
      2. 顺序颠倒  29
      3. 形式违法  29
      4. 时限违法  29
  二、改善我国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的实施状况的路径  29-34
    (一) 实体问题的消解  29-32
      1. 加大普法力度,提高思想认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29-30
      2. 推广行政案卷制  30
      3. 加强监督  30-31
      4. 构建奖励基金良性运作的机制  31-32
    (二) 程序问题的补救  32-34
      1. 信息公开制度  32
      2. 听证制度  32-33
      3. 异议处理制度  33
      4. 回避制度  33
      5. 时效制度  33-34
第四章 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的救济  34-44
  一、见义勇为行政奖励救济的理论分析  34-36
    (一) 我国见义勇为行政奖励救济的特征  34
    (二) 我国见义勇为行政奖励救济的现状评述  34-35
    (三) 我国见义勇为行政奖励救济的必要性  35-36
  二、我国见义勇为行政奖励救济途径的探析  36-44
    (一) 行政复议  36-38
    (二) 行政诉讼  38-40
    (三) 行政赔偿  40-44
结语  44-45
参考文献  45-50
后记  50

相似论文

  1.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2. 农村环境侵权行为行政救济研究,D922.68
  3.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法律问题研究,D922.68
  4. 中小学优质学校评价研究,G637
  5.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6.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G633.3
  7.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权问题分析,D412.6
  8. 通榆县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分析,C964.2
  9. 见义勇为补偿机制的构建,D923
  10. 略论第三人侵害缔约利益,D913
  11. 政府采购合同法律问题研究,D922.2
  12. 消费者作为瑕疵给付买受人的权利救济,D923
  13. 试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计账簿查阅权研究,D922.291.91
  14. 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研究,D925.2
  15. 违反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律保护研究,D996
  16.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研究,G633.55
  17. 高校信息公开的行政法问题研究,D922.1
  18. 试论公安机关技术侦查手段的法律规制,D925.2
  19. 关于建立执行申诉制度的思考,D925.1
  20. 被追诉人权利保障及救济,D925.2
  21.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制度之法律研究,D922.291.9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行政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