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CsI晶体粒子鉴别性能研究

作 者: 刘刚
导 师: 孔祥忠;周祖英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关键词: CsI(Tl)探测器 脉冲形状甄别 粒子鉴别 过零时间法 上升时间幅度变换法 电荷比较法
分类号: O572.2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0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实验核物理和核技术应用工作中,除了需要研究的射线外,还经常伴随着大量的干扰射线。如中子场中就会有大量的伽马本底,因此需要进行n、γ甄别,又如在(n,x)反应中,会产生多种带电粒子,为了研究其中的某一种带电粒子,就需要进行粒子鉴别,以得到正确的结果。本论文采用三种方法对CsI(T1)晶体探测器的粒子分辨能力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在许多闪烁体中,带电粒子激发的荧光脉冲中含有持续时间不同的成份。通常可用指数衰减的快、慢成份来表示。快、慢成份的强度比与带电粒子在闪烁体中形成的电离密度有关,也就是与激发粒子的质量和电荷有关。根据CsI晶体这种自身的粒子分辨功能,利用过零时间法、上升时间幅度变换法以及电荷比较法,实现CsI(T1)闪烁探测器(E探测器)对α、γ和p粒子的分辨。在实验中,我们分别运用三种不同电子学方法,调试光电倍增管的高压和电子学线路的各个参数,使信号通过CAMAC获取系统后,在Kmax数据获取软件上得到一个很好的粒子分辨结果和探测阈的下限参数。现在,我们应用这三种方法,很好地实现了对α、γ和p的分辨,其中过零时间法效果最好,粒子分辨好,而且探测阈的下限参数比较低,其次为上升时间幅度变换法和电荷比较法。在今后的实验核物理和核技术应用工作中,只有进行了粒子鉴别,排除其他粒子射线的干扰,才能正常地测量研究。因此CsI(T1)探测器粒子鉴别性能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并且十分有意义的研究。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一章 引言  8-14
  1.1 粒子鉴别技术  8-9
  1.2 脉冲形状甄别方法  9-12
  1.3 课题来源背景  12-14
第二章 CsI闪烁探测器  14-22
  2.1 闪烁探测器  14-20
    2.1.1 闪烁体种类  15-16
    2.1.2 闪烁体的物理性质  16-20
  2.2 CsI探测器  20-22
    2.2.1 CsI(T1)晶体  20
    2.2.2 光电倍增管XP2020  20-22
第三章 CsI探测器粒子鉴别的主要方法原理  22-28
  3.1 过零时间法原理  22-24
  3.2 上升时间幅度变换法原理  24-26
  3.3 电荷比较法原理  26-28
第四章 实验所用放射性源和电子学  28-43
  4.1 实验所用的放射性源  28-29
  4.2 实验的电子学  29-31
    4.2.1 过零时间法电子学  29
    4.2.2 上升时间幅度变换法电子学  29
    4.2.3 电荷比较法电子学  29-31
  4.3 实验的数据获取系统  31
  4.4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31-32
  4.5 部分主要电子学及获取系统插件描述及实验波形展示  32-43
    4.5.1 935-CFD恒比甄别器  34-35
    4.5.2 572A主要放大器  35-36
    4.5.3 552PSA/T-SCA脉冲形状分析器  36-37
    4.5.4 567-TAC/SCA时幅转换器  37-38
    4.5.5 CO4020逻辑与或插件  38-39
    4.5.6 7164-ADC模数转换器和7166-QDC电荷数字转换器  39-40
    4.5.7 460A延迟成形放大器  40-43
第五章 测量的结果处理和总结  43-53
  5.1 能量分辨率  43-44
  5.2 信号一维谱和二维谱数据处理结果  44-49
    5.2.1 过零时间法数据处理结果  44-45
    5.2.2 上升时间幅度变换法数据处理结果  45-47
    5.2.3 电荷比较法数据处理结果  47-49
  5.3 实验二维谱结果事件反演和总结  49-53
第六章 实验应用和下一步展望  53-57
  6.1 实验应用  53-55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55-57
参考文献  57-59
本人在读硕士阶段所参与的工作  59-60
致谢  60

相似论文

  1. 超级神冈实验中弱作用重粒子的直接寻找研究,O572.212
  2. BESⅢ数据质量检查及J/ψ,ψ(2S)→p(?)π~-+C.C.的物理分析,O572.21
  3. 用特洛伊木马方法间接研究天体核反应~9Be(p,α)~6Li,P144
  4. AMS测量中GF-TOF探测方法研究,TL817.4
  5. 用ERDA方法对材料同时进行多元素分析,O571
  6. 雪崩模式阻性板探测器的前期研制,TL81
  7. 极端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逐事件净质子数分布的高阶矩测量,O571.6
  8. 相对论重离子实验中的MRPC/TOF研制,O571.6
  9. 加速器质谱测量中的充气飞行时间探测方法及其应用,TL817.8
  10.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的相变动力学和神经网络在粒子鉴别中的应用,O571.6
  11. 超级神冈实验中弱作用重粒子的直接寻找研究,O572.212
  12. 用于PHENIX实验的RPC气体探测器的研究,O572.212
  13. BESIII TOF子触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O572.212
  14. 双参数屏栅电离室的研制与应用,O572.212
  15. RIBLL中的飞行时间探测器的性能研究,O572.212
  16.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RPC电子学原型机读出插件的研制,O572.212
  17. 基于Geant4的ARGO实验探测器模拟程序,O572.212
  18. 基于SDD的空间X射线探测器研究,O572.212
  19. 裂变多参数测量系统中的中子探测器刻度,O572.212
  20. 基于VME总线的PMT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O572.212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物理学 > 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 > 高能物理学 > 粒子物理学 > 实验与测定 > 探测器与探测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