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隔震结构分析

作 者: 杨帆
导 师: 罗永坤
学 校: 西南交通大学
专 业: 结构工程
关键词: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隔震结构 时程分析 彭津模型
分类号: TU352.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一栋在汶川地震中损坏的框架结构作为分析对象,以彭津模型建立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模型,将该结构共分四种情况讨论:1)结构加固前不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情况;2)结构加固前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情况;3)结构隔震加固后不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情况:4)结构隔震加固后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情况。将上述四种情况分别在ELCENTRO波、TAFT波、人工波下进行罕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研究四种情况的周期、层间剪力、楼层位移、各楼层的加速度、隔震支座的剪力、隔震支座的位移、隔震支座的滞回性能等。同时,为了研究场地条件的差异对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对该结构分隔震和不隔震两种情况,计算在3种场地条件下结构的受力和位移等的变化规律。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1.分析结果表明,隔震结构受到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明显小于非隔震结构。隔震结构考虑和不考虑动力相互作用,周期、层间剪力、位移、加速度的差别并没有非隔震结构明显。2.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后,结构体系的整体刚度变小,其自振周期将延长,且非隔震结构周期受影响程度要大于隔震结构。无论是隔震结构还是非隔震结构,随着场地土变得坚硬,周期依次接近于不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周期。3.无论是隔震结构还是非隔震结构,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后,结构的位移明显比不考虑相互作用时的位移增加。4.无论是隔震结构还是非隔震结构,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后,结构的层间剪力、各层的加速度均有变化,但这种变化并没有固定的规律。5.对于隔震结构,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后,隔震支座的剪力和位移,比不考虑相互作用时候的要小,同时可以发现隔震支座滞回包络面积减小,隔震支座耗能也减少。6.对于隔震结构来说,隔震支座耗能可以耗散大量的地震输入能量,且支座的耗能情况随着场地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即随着场地越坚硬,隔震支座耗能越大。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0
第1章 绪论  10-19
  1.1 引言  10-11
  1.2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现状  11-15
    1.2.1 我国现行规范的规定  11
    1.2.2 国外规范的规定  11-12
    1.2.3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理论研究  12-14
    1.2.4 试验研究  14-15
  1.3 隔震结构原理及研究现状  15-17
    1.3.1 隔震原理  15-17
    1.3.2 隔震研究  17
  1.4 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隔震结构研究  17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17-19
第2章 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19-26
  2.1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模型  19-20
    2.1.1 常用模型  19
    2.1.2 本文采用的模型  19-20
  2.2 PENZIE模型参数确定  20-22
    2.2.1 桩—土水平相互作用弹簧刚度  21
    2.2.2 桩—土水平相互作用阻尼  21
    2.2.3 附加土质量  21-22
  2.3 运动方程建立  22
  2.4 动力方程的求解  22-26
    2.4.1 纽马克—β法  23-24
    2.4.2 威尔逊—θ法  24-26
第3章 隔震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模型的建立  26-37
  3.1 工程概况  26-28
    3.1.1 原工程结构概况  26
    3.1.2 地震破坏概况  26-27
    3.1.3 修复措施  27-28
  3.2 分析软件及方法  28-31
    3.2.1 SAP2000软件概述  28
    3.2.2 SAP2000单元类型  28-31
  3.3 土—结构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  31
  3.4 模型参数计算  31-33
  3.5 地震波选取与输入  33-37
    3.5.1 地震波的选取原则  33-34
    3.5.2 地震波的调整  34
    3.5.3 地震波的选取和输入  34-37
第4章 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隔震结构分析  37-56
  4.1 模态分析结果对比  37-38
  4.2 内力分析结果对比  38-44
    4.2.1 层间剪力对比分析  38-42
    4.2.2 隔震支座剪力对比分析  42-44
  4.3 位移分析结果对比  44-51
    4.3.1 楼层最大位移反应  44-47
    4.3.2 最大层间位移反应  47-48
    4.3.3 支座位移反应  48-51
  4.4 加速度分析结果对比  51-53
  4.5 隔震支座滞回曲线对比  53
  4.6 隔震结构能量耗散  53-56
第5章 不同场地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构动力分析  56-71
  5.1 模态对比分析  56-57
  5.2 内力对比分析  57-62
    5.2.1 层间剪力对比分析  57-61
    5.2.2 隔震支座剪力对比分析  61-62
  5.3 位移分析结果对比  62-64
  5.4 加速度分析结果对比  64-66
  5.5 结构能量耗散分析  66-71
结论  71-73
致谢  73-74
参考文献  74-7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9

相似论文

  1. 带填充墙框架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TU323.5
  2. 基于最佳侧移刚度分布的多高层钢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TU973.13
  3. 罕遇地震下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研究,TU275
  4. 填充墙影响下底层薄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TU352.11
  5. 大跨度钢拱结构抗震性能研究,TU352.11
  6. 矮塔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及减隔震研究,U442.55
  7. 高速铁路大跨度钢箱提篮拱桥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分析,U442.55
  8. 高墩大跨弯连续刚构设计参数对自振及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U441.3
  9. V墩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U441.3
  10. 简支梁桥在地震作用下碰撞效应研究,U441.3
  11. 连续刚构桥抗风分析与研究,U441.3
  12. 大跨度输煤栈桥结构抗震性能分析,U442.55
  13. 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多维地震反应分析,TU352.12
  14. 昆明新机场航站楼关键减隔震技术之复合隔震结构设计研究,TU352.12
  15. 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的若干问题及改进建议,TU352.12
  16. 剪力墙结构超限高层地震反应的弹塑性分析,TU973.2
  17. 中汇广场大厦结构稳定性分析,TU311.2
  18. 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地震作用分析,TU761.12
  19. 抗震结构设计地震反应输入波的选取与虚拟场地实现,TU352.11
  20.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屈服机制影响因素的研究,TU375.4
  21. 不均匀沉降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影响的研究,TU375.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结构 > 特种结构 > 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 > 耐震、隔震、防爆结构 > 隔震结构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