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城市交通低碳转变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及规划对策研究

作 者: 夏洁
导 师: 杨新海
学 校: 苏州科技学院
专 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城市形态 低碳转变
分类号: TU98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8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城市是碳减排的关键,交通能耗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消耗之一。城市交通的低碳转变将成为未来“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而城市形态与城市交通是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交通低碳转变对城市形态有着深刻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从研究城市交通的低碳转变出发,探求在此影响下的城市形态的转变,并进一步提出了规划对策。笔者在国内外众多城市交通低碳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城市交通低碳转变的四种方式,即日益强化的轨道交通、渐趋完善的公共交通、重新回归的慢行交通与逐渐兴起的新型交通。以及这四种方式产生的交通工具节能化、交通组织高效化、交通方式多元化和交通能源清洁化四大特点。分析并总结城市交通低碳转变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即轨道交通的强化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公共交通的完善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慢行交通的回归对城市形态的影响以及新型交通的兴起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城市形态低碳转变的规划策略包括规划理念、规划控制、规划管理三方面的指导思想和城市形态低碳转变的空间对策即:“跃迁式”城市空间拓展对策、居住与就业间的“空间耦合”对策、多元功能的“混合与集中”弹性控制对策、“小街坊、高强度、低密度”的用地规划对策、“交通立体化”与“城市立体化”对策、低碳交通的“换乘一体化”对策。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14
  1.1 研究背景与动因  10
    1.1.1 “低碳” 转型是发展趋势  10
    1.1.2 实践问题引发理论思考  10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0-11
    1.2.1 研究目的  10-11
    1.2.2 研究意义  11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14
    1.3.1 研究内容  11-12
    1.3.2 研究方法  12
    1.3.3 技术路线  12-14
第二章 背景认识与经验借鉴  14-24
  2.1 理念及相关背景  14-16
    2.1.1 “低碳” 理念产生的背景  14-15
    2.1.2 低碳城市的理念及背景  15-16
  2.2 城市交通低碳转变的背景  16-17
    2.2.1 国际发展趋势  16
    2.2.2 城市发展需求  16
    2.2.3 居民出行需求  16-17
  2.3 国内外城市交通低碳建设的实践  17-23
    2.3.1 鼓励城市交通低碳发展的城市策略  18-20
    2.3.2 城市局部地段的低碳交通系统规划  20-22
    2.3.3 城市交通低碳发展的设计指引  22-23
  2.4 本章小结  23-24
第三章 城市交通的低碳转变  24-43
  3.1 传统高碳城市交通模式产生的三大问题  24-25
    3.1.1 环境资源问题  24
    3.1.2 能源资源问题  24
    3.1.3 土地资源问题  24-25
  3.2 低碳交通的产生  25-27
    3.2.1 低碳交通的产生的原因  25
    3.2.2 低碳交通产生的必要性  25-27
  3.3 城市交通低碳转变的四种方式  27-36
    3.3.1 日益强化的轨道交通  28-30
    3.3.2 渐趋完善的公共交通  30-32
    3.3.3 重新回归的慢行交通  32-34
    3.3.4 逐渐兴起的新型交通  34-36
  3.4 城市交通低碳转变的四大特点  36-42
    3.4.1 交通工具节能化  37-38
    3.4.2 交通组织高效化  38-39
    3.4.3 交通方式多元化  39-41
    3.4.4 交通能源清洁化  41-42
  3.5 本章小结  42-43
第四章 低碳交通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43-63
  4.1 受城市交通影响的城市形态要素  43-46
    4.1.1 城市规模与密度  43-44
    4.1.2 城市功能与结构  44-45
     4.1.3 城市用地与布局  45
    4.1.4 城市尺度与肌理  45
    4.1.5 城市中心与节点  45-46
  4.2 轨道交通的强化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46-52
    4.2.1 促进都市圈、城市带形成  46-47
    4.2.2 促进新城开发,引导城市轴向发展  47-49
    4.2.3 强化中心区功能,促进副中心形成  49-50
    4.2.4 促进枢纽和站点周边的空间扩展和功能复合  50-51
    4.2.5 促进地块高强度集约开发  51-52
  4.3 公共交通的完善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52-56
    4.3.1 促进市域组合城镇的形成  52-53
    4.3.2 促进公交沿线及近郊区的开发  53
    4.3.3 强化城市各片区功能  53-55
    4.3.4 促进公交专用车道的形成  55-56
  4.4 慢行交通的回归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56-59
    4.4.1 促使城市道路密集化  56-57
    4.4.2 促进城市土地的复合利用  57-58
    4.4.3 促进慢行空间与城市线性开放空间的结合  58
    4.4.4 促进换乘节点一体化  58-59
    4.4.5 促进慢行空间的立体化发展  59
  4.5 新型交通的兴起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59-62
    4.5.1 促进多层立体交通通道的发展  59-60
    4.5.2 促进新能源续航站点系统的形成  60-61
    4.5.3 促进静态交通布局转变  61-62
  4.6 本章小结  62-63
第五章 城市形态低碳转变的规划对策  63-74
  5.1 城市形态低碳转变的目标  63-64
    5.1.1 倡导公交优先,关怀低碳交通  63
    5.1.2 优化慢行空间,关怀低碳社区  63
    5.1.3 改善生态环境,营造低碳景观  63-64
    5.1.4 融合城乡一体,共建低碳城市  64
  5.2 城市形态低碳转变的指导思想  64-66
    5.2.1 规划理念——由 “车本” 转向 “人本”  64-65
    5.2.2 规划控制——引入 “交通低碳” 门槛控制  65
    5.2.3 规划管理——加强能耗监控和规划修正  65-66
  5.3 城市形态低碳转变的空间对策  66-73
    5.3.1 “跃迁式” 城市空间拓展对策  66-67
    5.3.2 居住与就业间的 “空间耦合” 对策  67-68
    5.3.3 多元功能的 “混合与集中” 弹性控制对策  68-70
    5.3.4 “小街坊、高强度、低密度” 的用地规划对策  70-71
    5.3.5 “交通立体化” 与 “城市立体化” 对策  71-72
    5.3.6 低碳交通的 “换乘一体化”对策  72-73
  5.4 本章小结  73-74
第六章 结论  74-76
  6.1 主要结论  74-75
  6.2 研究展望  75-76
参考文献  76-80
图表目录  80-82
致谢  82-83
作者简历  83

相似论文

  1. 吉林市城市意象解析,TU984
  2. 城市交通动画模拟,TP391.41
  3. 济南城市低碳交通建设探讨,X322
  4. 传统村落的生态经验对城市设计的启示,TU984
  5. 基于混杂Petri网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模型研究及应用,U491.112
  6. 城市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的研究,U491.51
  7. 中等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研究,U491.12
  8. 动态分段技术在UTGIS中的应用研究,P208
  9. 云南省中小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研究,U492.8
  10. 中小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协调发展研究,TU984.191
  11. 昆明近代城市形态发展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TU984.2
  12. 基于时空相关性分析的城市交通模式评价研究,U491
  13. 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规划研究,U491.225
  14. 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分析及治理,U491
  15. 城市交通出行模式对能源和环境的影响,U12
  16. 城市交通广播核心竞争力研究,G229.2
  17. 本体公理推理及其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TP391.1
  18. 城市交通与住宅开发协调发展研究,F293.3
  19. 青岛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政策研究,F572.7
  20.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研究,F572.3
  21. 城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P208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