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沁河中游传统聚落研究

作 者: 王家赓
导 师: 刘捷
学 校: 北京交通大学
专 业: 建筑与土木工程
关键词: 沁河中游 聚落 民居 防御
分类号: TU-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沁河中游地区传统聚落分布集中、数量众多、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本文以民居的群集形式“聚落”作为切入点,选择“沁河中游”这样一个特定的区域作为限定条件,在对一定数量的对象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从人类聚居行为的角度解释聚落的形成,并详细分析聚落形成的方式。明代末年,由于沁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其在封建经济下依靠工商业累积的大量财富,该地区成为了流寇和农民起义军的劫掠对象,这样的历史背景促成了本地区堡寨型聚落的产生。沁河中游地区堡寨型聚落防御体系完善,保存良好,是我国堡寨型聚落和沁河中游传统聚落的杰出代表。本文重点研究了堡寨型聚落的层级防御体系。对传统居住建筑的研究从民居的造型特色、院落的平面形制和交通组织三方面入手。最后在对沁河中游地区富有特色的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特色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对于该地区传统聚落保护发展的建议。本文力求系统地分析沁河中游传统聚落,从而更加完善我国传统聚落的建筑史学研究,并提高人们对于沁河中游传统聚落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识,为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做出贡献,并为传统村镇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全文目录


致谢  5-6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11
1 绪论  11-19
  1.1 选题的意义  11-12
    1.1.1 沁河中游传统聚落研究的建筑史学意义  11
    1.1.2 沁河中游传统聚落研究的社会现实意义  11-12
  1.2 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  12-13
    1.2.1 研究范围  12-13
    1.2.2 研究对象  13
  1.3 研究水平与现状  13-14
    1.3.1 我国传统聚落及民居研究现状  13-14
    1.3.2 沁河中游传统聚落研究现状  14
  1.4 学术取向与研究方法  14-15
    1.4.1 学术取向  14-15
    1.4.2 研究方法  15
  1.5 研究框架  15-19
2 聚居与聚落的形成  19-35
  2.1 聚居行为的发生  19-23
    2.1.1 聚居行为与聚落的基本属性  19
    2.1.2 亲缘关系与聚居  19-21
    2.1.3 社会阶级与聚居  21-23
    2.1.4 社会文化心理与聚居  23
  2.2 聚落历史观与早期沁河中游聚落的发展  23-25
    2.2.1 聚落概念综识与聚落历史观  23-24
    2.2.2 早期沁河中游聚落的发展  24-25
  2.3 明清时期聚落发展物质条件的积累  25-28
    2.3.1 元末明初的人口流动  26
    2.3.2 自然资源优势及工业的发展  26-27
    2.3.3 交通区位优势及晋商的活动  27-28
  2.4 聚落的形成  28-35
    2.4.1 交易地点的功能转化  28-29
    2.4.2 地主官僚的投资创市  29-30
    2.4.3 商道驿站的形态异化  30-31
    2.4.4 家族世宅的规模扩展  31-32
    2.4.5 战时防御工事的功能延续  32-35
3 堡寨聚落防御性研究  35-51
  3.1 防御行为溯源  35-36
  3.2 堡寨聚落的聚居特点  36-37
    3.2.1 "集落"——堡寨聚落防御思想的基础  36
    3.2.2 聚落内部成员的关系  36-37
  3.3 层级防御结构——以沁水县湘峪村为例  37-48
    3.3.1 村庄概况及历史  38-40
    3.3.2 选址——天然的防御屏障  40
    3.3.3 外围防护体系  40-44
    3.3.4 交通体系  44-46
    3.3.5 防御性单体建筑  46-48
    3.3.6 细部处理  48
  3.4 精神防卫机能  48-51
4 居住建筑形态研究  51-61
  4.1 沁河中游传统民居造型特色  51-52
  4.2 居住建筑形制  52-61
    4.2.1 平面形制  52-56
    4.2.2 交通组织  56-61
5 传统聚落文化遗产特色总结及保护发展  61-75
  5.1 传统聚落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总结  61-66
    5.1.1 传统历史建筑  61-63
    5.1.2 历史街巷及历史街区  63-66
  5.2 传统聚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总结  66-67
  5.3 对沁河中游传统聚落的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67-71
    5.3.1 调查目的及内容  67-70
    5.3.2 调查结果分析  70-71
  5.4 沁河中游传统聚落保护发展建议  71-75
6 结论  75-77
参考文献  77-79
附录A  79-85
作者简历  85-89
学位论文数据集  89

相似论文

  1. 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TU241.5
  2. 海盐苦卤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及应用的初步研究,S482.2
  3.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4. 低俗文化对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影响与防御机制研究,G632.4
  5. β-防御素1基因在小鼠乳腺组织中表达的研究,S852.4
  6. 人源β-防御素-6的原核表达及纯化,Q78
  7. 新型含氟化合物的合成及对TMV的诱导抗性研究,S435.72
  8. 切花菊蚜虫抗性鉴定与机理探讨及LLA转基因研究,S682.11
  9. 农村居民拆除传统民居现象的社会学研究,C912.82
  10. 博物馆在新兴城市中定位的思考,G261
  11. 墨家兵学思想研究,E092
  12. 萝卜霜霉病抗性鉴定与相关基因克隆,S631.1
  13. 赣鄂地区移民通道上雷氏家族的聚落与民居形态特征比较研究,TU-05
  14. 高要市蚬岗镇八卦村传统聚落研究,K928.5
  15. 汉江流域文化线路上的传统村镇聚落类型研究,TU982.29
  16. 文昌十八行“梳式”聚落的成因及形态特征研究,TU981
  17. 近代受南洋文化影响的琼北民居空间形态特征研究,TU-05
  18. 琼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及传承研究,TU-05
  19. 基于建筑病理学理论的传统民居舒适性问题研究,TU-0
  20. 传统与变迁,TU-0
  21. 咸宁地区乡村旅游中聚落建成环境可持续研究,TU982.29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理论 > 建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