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教唆犯刑事责任的范围

作 者: 张昀
导 师: 李洁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刑法学
关键词: 教唆犯 刑事责任 未遂 共同犯罪
分类号: D9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4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共同犯罪理论是整个刑法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教唆犯是以教唆他人犯罪这一独特的方式参与共同犯罪,这就决定了它在共同犯罪理论乃至整个刑法体系中独具特色。对教唆犯的研究,无论对我们深入探讨共犯理论,还是解决司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教唆犯的刑事责任问题,无疑是教唆犯理论研究指导教唆犯司法实践的关键,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本文选取了教唆犯的刑事责任范围这一研究角度,首先对教唆犯基础理论加以介绍与评价,以教唆犯的处罚根据问题为起始,回答教唆犯承担刑事责任的原因;接下来讨论教唆犯的性质,以此解决教唆犯如何承担刑事责任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之上,以教唆犯是否与被教唆人成立共同犯罪为标准,分为两部分,有重点地分析教唆犯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是否应负刑事责任以及刑事责任的大小。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4-6
引言  6-7
第一部分 教唆犯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  7-13
  一、教唆犯处罚根据的学说概述  7-10
  二、我国教唆犯处罚根据的定位  10-13
第二部分 教唆犯的性质与教唆犯的刑事责任范围  13-20
  一、教唆犯性质问题的理论聚讼  13-17
  二、教唆犯的二重性说的合理性  17-18
  三、二重性在教唆犯刑事责任范围上的主要表现  18-20
第三部分 构成单独犯罪的教唆犯的刑事责任范围  20-26
  一、构成单独犯罪的教唆犯的犯罪形态  20-21
  二、对“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的理解  21-26
第四部分 共同犯罪中教唆犯的刑事责任范围  26-42
  一、教唆犯的认识错误对刑事责任的影响  27-30
  二、实行过限对教唆犯刑事责任的影响  30-32
  三、被教唆人实行减少对教唆犯刑事责任的影响  32-34
  四、被教唆人成立结果加重犯对教唆犯刑事责任的影响  34-35
  五、成立转化犯时对教唆犯刑事责任的影响  35-37
  六、犯罪中止对教唆犯刑事责任的影响  37-42
结论  42-43
注释  43-48
参考文献  48-51
论文摘要  51-54
Abstract  54-58
后记  58-59
导师及作者简介  59

相似论文

  1. 受贿罪主体相关问题研究,D924.392
  2. 网络赌博犯罪问题的研究,D924.3
  3. 论单位犯罪的认定与处罚,D924.1
  4. 交通肇事罪疑难问题探析,D924.3
  5. 论教唆犯的处罚根据,D924.1
  6. 受贿罪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之刑法学分析,D924.392
  7.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制度研究,D924.1
  8. 危险驾驶犯罪研究,D924.3
  9. 教唆犯若干问题探究,D924.1
  10. 盗窃罪未遂问题研究,D924.3
  11. 论共同犯罪与身份,D914
  12. 共同犯罪事实错误研究,D914
  13. “入户抢劫”研究,D924.3
  14.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研究,D924.3
  15. 未成年犯的刑事责任研究,D924.1
  16. 渎职犯罪法律适用中的几个疑难问题,D924.3
  17. 独立教唆犯问题研究,D924.1
  18. 独立教唆犯问题研究,D914
  19. 实行过限问题研究,D914
  20. 教唆犯未完成形态研究,D924.1
  21. 论过度饮酒人的刑事责任,D91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刑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