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氧化铜掺杂、二氧化钛原料及制备工艺对钛酸钡压电陶瓷性能的影响

作 者: 张宗
导 师: 张家良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凝聚态物理
关键词: 钛酸钡 压电陶瓷 氧化铜掺杂 二氧化钛原料 制备工艺
分类号: TM28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压电材料是实现机械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一类功能材料,在谐振器、滤波器、驱动器、传感器、超声换能器等各种电子元器件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实用化的压电材料中,广泛使用的是锆钛酸铅(Pb(Zr,Ti)O3,简称PZT)基陶瓷材料,但是PZT的制备原料中有大量的含铅氧化物,在生产、使用和废弃后处理的过程中都会对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发展环境友好型无铅压电陶瓷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历史上,BaTiO3陶瓷是最早发现的一种多晶压电材料,曾得到较为广泛的实际应用。但是,在1954年性能优良的压电陶瓷PZT发现之后,BaTiO3作为压电材料的应用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通常制备的BaTiO3基陶瓷材料压电活性太低(d33<190pC/N)。目前,BaTiO3主要用于制造电容器和正温度系数电阻。值得关注的是,日本研究者们最近几年相继报道了以水热合成的BaTiO3微粉为原料,采用微波烧结、分步烧结和模板晶粒生长法制备出了d33值分别达到360、460和788 pC/N的BaTiO3压电陶瓷的研究结果。本研究组近年以普通TiO2和BaCO3微粉为原料、通过传统的固相反应途径制备出了d33值高达419pC/N的BaTiO3陶瓷。这些研究结果说明BaTiO3基陶瓷作为无铅压电材料应用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意义。本文以氧化物和碳酸盐微粉为原料、利用通常生产电子陶瓷的工艺制备了BaTiO3陶瓷,并对其各种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一、制备了不同CuO掺杂量的BaTiO3陶瓷,研究了CuO掺杂对BaTiO3陶瓷压电、介电等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CuO在烧结过程中起着助烧剂的作用,有助于降低烧结温度、增大陶瓷致密度和抑制晶粒的异常生长。通过介电温谱和d33随温度的变化的测量发现,CuO的掺杂导致了正交-四方相变温度TO-T的降低,d33的最大值所对应的温度在相变温度TO-T附近。另外,BaTiO3陶瓷在正交相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较稳定的机电耦合系数kp,而适量的CuO掺杂可以有效地提高陶瓷在正交相内的机电耦合系数。对于CuO掺杂量为1 mol%的BaTiO3陶瓷样品,其室温下具有d33=300 pC/N, k33=0.62,Qm=425的良好压电性能。与BaTiO3陶瓷相比,它的相变温度TO-T较低,介电常数于-5℃时呈现峰值,而在0℃时d33达到最大值353 pC/N。二、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TiO2微粉为原料制备了BaTiO3陶瓷样品。系统地考察了不同原料之间的差异,研究了原料对BaTiO3压电陶瓷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不同的TiO2原料在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方面存在着差异,而采用不同TiO2原料所制备的BaTiO3预烧粉的微观形貌没有显著的差别,颗粒粒径均在500 nm左右,室温下晶体结构均为四方相。利用晶体结构为金红石型的两种TiO2原料所制备的BaTiO3陶瓷烧结温度较低,在1200℃条件下烧结的陶瓷的d33与Kp值分别达到350 pC/N、39.2%和340 pC/N、38.6%,晶粒粒径均在1~2 gm。利用一种锐钛矿型晶体结构的TiO2原料所制备的BaTiO3陶瓷烧结温度较高,1330℃条件下烧结得到的陶瓷的d33和Kp值分别为290 pC/N和44.5%,晶粒粒径在10 gm以上。通过对压电性能、烧结温度、晶粒尺寸等各种特性的综合比较,发现其中以一种金红石型晶体结构的Ti02微粉为原料所制备的BaTiO3压电陶瓷具有较优的综合性能。三、研究了制备工艺对BaTiO3压电陶瓷的微观结构、介电性能和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的预烧方式(对微粉进行压块或对微粉未进行压块的预烧)和不同的球磨时间条件(分别为6、12、18和24小时),考察了所制备的预烧微粉的差异和最终得到的BaTiO3压电陶瓷的性质;利用高能球磨机进行了球磨实验,研究了研磨球的粒径尺寸和球磨时间对预烧微粉和BaTiO3压电陶瓷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采用未压块的预烧方式所制备的BaTiO3陶瓷的压电性能略高于利用压块的预烧方式制备的BaTiO3陶瓷的压电性能。在利用普通行星球磨机进行的球磨时间的影响的实验中发现,适当的球磨时间(12小时)有利于获得较高的压电活性,球磨时间过长(24小时)则会导致研磨球磨损过大的问题。在高能球磨实验中,陶瓷的烧结温度明显升高,推测这可能与BaTiO3微粉的较大的颗粒度有关。研磨球的尺寸(球径=6.5mm或5mm)对所制备的预烧微粉的细度和BaTiO3压电陶瓷的性能没有太大的影响,而球磨时间(2小时或4小时)的不同会对所制备的预烧微粉的细度和BaTiO3陶瓷的性能产生一定影响,推测产生影响的原因可能与球磨时间的延长会加剧磨损有关。有趣的是,使用直径为6.5 mm的研磨球进行2小时的高能球磨后在1330℃下烧结2小时得到的BaTiO3陶瓷呈现100-200μm的晶粒粒径,d33和Kp值分别为310 pC/N和44.7%。这一结果明显地不同于近年包括本研究组在内的其他关于BaTiO3压电陶瓷的研究中观察到的“d33在平均晶粒粒径为1μm附近呈现极大值”的压电晶粒尺寸效应的现象。

全文目录


摘要  8-11
ABSTRACT  11-14
符号说明  14-15
第一章 绪论  15-27
  1.1 压电效应与压电陶瓷  15-16
  1.2 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进展  16-19
  1.3 钛酸钡(BaTiO_3)的晶格结构和电畴构型  19-21
  1.4 压电陶瓷的制备工艺  21-23
  1.5 压电陶瓷有关参数的计算  23-26
  1.6 论文概要  26-27
第二章 CuO掺杂对BaTiO_3压电陶瓷性能的影响  27-38
  2.1 引言  27
  2.2 实验过程  27-28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8-37
  2.4 结论  37-38
第三章 TiO_2原料对BaTiO_3压电陶瓷性能的影响  38-53
  3.1 引言  38
  3.2 实验过程  38-39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9-51
    3.3.1 TiO_2原料的分析  39-41
    3.3.2 BaTiO_3预烧粉的分析  41-43
    3.3.3 BaTiO_3陶瓷的性能  43-51
  3.4 结论  51-53
第四章 制备工艺对BaTiO_3压电陶瓷性能的影响  53-66
  4.1 引言  53
  4.2 实验过程  53-54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65
    4.3.1 不同预烧方式的影响  54-56
    4.3.2 球磨时间的影响  56-60
    4.3.3 高能球磨工艺条件的探讨  60-65
  4.4 结论  65-66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66-68
  5.1 总结  66-67
  5.2 展望  67-68
参考文献  68-74
致谢  74-76
发表的论文  76-77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7

相似论文

  1. 压电陶瓷驱动器迟滞补偿方法研究,TM282
  2. 压电驱动微工作台的控制与校正技术研究,TP273
  3. 钛酸钡基NTC热敏陶瓷电阻的制备与研究,TQ174.1
  4. 凡纳滨对虾加工副产物制备甲壳素、壳聚糖改良工艺的研究,TS254.9
  5. 当归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TQ461
  6. 通脉滴丸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TQ461
  7. 天舒胶囊效应部位组的探索性研究,R283
  8. PSN-PZT压电陶瓷低温烧结研究,TM282
  9. 医学超声成像压电换能器探头的研究,TN384
  10. 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干涉仪的研制,TN253
  11. 基于ARM的大行程精密工作台控制系统,TP273
  12. 基于电压控制的毫米波磁控管调谐方式研究,TN123
  13. 甲基莲心碱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能研究,R94
  14. 芪鲜颗粒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初步药效学研究,R285
  15. 麻夷鼻炎喷雾剂的临床前研究,R285
  16. 板栗抗性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TS231
  17. 基于微小电加工的微进给控制策略研究,TG661
  18. 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精密进给工作台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TG580.23
  19. 吴藿降压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TQ461
  20. 紫归消斑颗粒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TQ461
  21. 腰痛康胶囊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TQ46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电工材料 > 电工陶瓷材料 > 压电陶瓷材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