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大滞后非线性反应釜的温度控制算法实现

作 者: 王春晓
导 师: 刘海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关键词: 反应釜 专家PID控制 前馈-Smith控制 C8051F020单片机 串行通信
分类号: TP2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反应釜是化工生产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反应容器,其内部机理复杂,受反应物种类、浓度等因素不同伴有不同的吸、放热过程,对温度过程的控制影响较大,是典型的大惯性、大滞后、非线性系统,控制起来非常困难,传统控制算法很难在反应釜的温度控制上得到满意的效果,从控制的角度来看,反应釜属于最难控制的过程之一。以反应釜的温度作为被控对象,在分析了反应釜工作过程的能量转移的基础上,给出了反应釜温度过程的数学模型,并通过阶跃响应建模法,对反应釜温度过程模型进行了参数辨识,得出反应釜温度过程的传递函数。针对传统控制方法无法满足具有大惯性、大滞后的反应釜温度的高精度控制,提出了专家PID与前馈-Smith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算法,并在MATLAB/Simulink下对算法进行了建模、仿真,仿真图形以及下面的实验结果都验证了该算法对大惯性、大滞后系统控制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以C8051F020单片机为核心的上、下位机相结合的反应釜控制系统,通过RS-485进行上、下位机的串行通信。下位机控制器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它具体地运行控制算法实现对反应釜温度的控制,还包括按键、LCD显示、扩展存储器存储、温度数据测量、算法运算、调温电压输出以及和上位机串行通讯等功能;上位机采用VB6.0进行软件编程,包括对下位机发送控制命令、接收数据并显示存储、数据库管理等功能,有了上位机就可以存储大量的温度测量数据,并对历史温度数据的变化分析、总结控制算法的控制效果。上、下位机的结合提高了人机交互的智能性。在该反应釜控制系统上,分别采用传统PID控制算法和专家PID与前馈-Smith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算法进行反应釜温度控制实验,并通过上位机提取历史数据绘制温度响应曲线图,实验结果表明专家PID与前馈-Smith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算法可以克服大惯性、大滞后的影响,实现对反应釜温度过程的快速、精确控制。

全文目录


摘要  8-9
ABSTRACT  9-11
第1章 绪论  11-20
  1.1 选题来源和研究的背景、意义  11-12
  1.2 国内外反应釜温度控制技术的现状  12-13
  1.3 反应釜温度过程分析  13-17
    1.3.1 反应釜组成及工作原理  13-15
    1.3.2 反应釜温度过程分析  15-17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问题  17-20
    1.4.1 主要内容  17-18
    1.4.2 关键问题  18-19
    1.4.3 控制指标  19-20
第2章 控制方案分析  20-32
  2.1 传统PID控制算法  20-25
    2.1.1 PID控制算法原理及特点  20-22
    2.1.2 数字PID控制算法及其特点  22-23
    2.1.3 饱和作用及其抑制  23
    2.1.4 PID参数的选择  23-25
  2.2 新型PID控制算法  25-27
    2.2.1 智能PID控制种类及应用  25-26
    2.2.2 专家PID控制  26-27
  2.3 带Smith预估器的PID控制算法  27-29
  2.4 前馈控制  29-30
  2.5 控制方案确定  30-32
第3章 模型参数辨识与算法仿真  32-37
  3.1 反应釜模型参数辨识  32-33
  3.2 基于反应釜模型的算法仿真  33-37
第4章 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37-54
  4.1 芯片介绍  37-39
    4.1.1 核心芯片C8051F020的特点  37-38
    4.1.2 其他主要芯片介绍  38-39
  4.2 硬件电路分析  39-42
    4.2.1 测温电路  39-41
    4.2.2 调压模块电路  41
    4.2.3 液晶接口电路  41-42
  4.3 下位机软件设计  42-48
    4.3.1 主程序  43-44
    4.3.2 控制算法子程序  44-46
    4.3.3 PT100的非线性处理  46-48
  4.4 上位机软件设计  48-54
    4.4.1 上位机功能模块组成  48-50
    4.4.2 串口通讯实现  50-52
    4.4.3 数据库管理  52-54
第5章 实验与总结  54-60
  5.1 前馈补偿电压测量  54-55
  5.2 实验  55-59
    5.2.1 实验一  55-57
    5.2.2 实验二  57-58
    5.2.3 实验三  58-59
  5.3 总结  59-60
第6章 结束语  60-61
附录一 反应釜温度控制实验的部分数据  61-62
附录二 主程序和部分子程序  62-70
参考文献  70-72
致谢  72-7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3-74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4

相似论文

  1. 基于ADuC845应变测试数据采集软件的设计及仿真,TP274.2
  2. 基于PLC的电能计费系统,TP311.52
  3. 中波段载波合成及测频技术研究,TN74
  4. 基于SOPC的可重构通信测试系统设计,TN47
  5. 反应釜自动控制系统开发,TP273
  6. 收发DBF雷达系统中的软件无线电电路研制,TN952
  7. 安全智能卡SoC芯片的通讯接口设计与实现,TN47
  8. 便携式智能砂型硬度计的设计与研发,TG235
  9. 火炮身管内膛窥视与测径系统研究,TJ306
  10. 超声治疗仪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197.39
  11. 温室大棚多路温度测量系统的研究与设计,TH811
  12. 基于MFC的运动控制系统监测软件的开发与研究,TP311.52
  13. 变压器故障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TM407
  14. 火灾报警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TU892
  15.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环境监测仪设计,TP216
  16. 仿人智能控制在缩合反应中的应用,TP273.5
  17. 基于TC35I的PLC系统的远程监控的研究与设计,TP277
  18. 基于GPS/GIS/GSM船载导航系统的研究,TN967.2
  19. 激光集群射击训练系统设计,TN249
  20. 智能偏振测量技术及应用的研究,O436.3
  21. 步进电机驱动的钩舌堆焊控制系统,TG409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自动化技术及设备 > 自动化系统 > 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