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汉江流域人为干扰测度研究

作 者: 曾智慧
导 师: 喻光明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人为干扰 汉江流域 土地利用/覆盖 景观格局 相关性分析
分类号: P9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0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为干扰是区别自然干扰的另一种主要干扰方式,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和其他社会活动形成的干扰体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施加的各种影响。从某种角度看,人类对生态系统干扰的作用力和影响范围,远远超过了自然干扰。而在流域尺度里的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的趋势,景观格局的演替方向,都与人为干扰测度有着密切关联。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数据来求得实证,来深入探讨流域尺度下的人为干扰测度对于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及景观格局的变化,通过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强度的改变,土地利用双向变化率来量化不同时间段的各地类变化速度和景观格局综合指数,来说明对于不同地貌特征下的地区,人为干扰测度有着不同干扰效果。通过适度的人为干扰在满足了人类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这些效果的原因有几个方面: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的程度,社会文化的进步。以下是文章使用的的模型,理论方法以及作者的探究视野和研究结论。(1)运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相关理论模型,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状况,并生成研究区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分布图及土地利用双向动态变化空间等级分布图:(2)运用景观分析的方法,结合研究区前期分析数据,评价了研究区及其各县市的景观格局及变化状况,采用景观格局综合指数评价模型生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综合指数等级分布图;(3)从流域尺度的景观格局变化来探究人为干扰测度的作用,并分析其变化趋势,而后生成了研究区人为干扰测度空间等级分布图;文章综合结论为:在时间上土地利用强度指数与景观格局综合指数、人为干扰测度之间存在显著关联,且存在着日趋复杂多样化;空间上,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与地貌类型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在平原地区,由于地貌条件优越便于土地利用规划,所以土地利用强度大。但是在经济条件不同的状况下,研究区内的各个地区又存在差异。与平原地区相比,山地地区人为干扰测度并不低,但是由于地貌因素使土地利用强度低,景观格局改变不大。山地丘陵地区,景观格局的变化也主要以土地利用为主,注重人为干扰测度影响土地利用结构的相互关系。同时,在山地地区人类活动强度和频率正加剧这种变化的速度。研究结果显示,地貌是空间布局的主要控制因素:土地利用强度指数从山地、低山丘陵到平原地区呈现递增趋势;景观格局综合指数基本上呈现低山丘陵地区最高、平原地区最低、山地地区居中的空间格局;人为干扰测度等级也是从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到山地呈现递增趋势。地貌虽然是研究区各指数形成空间格局的主导因素,但经济因素却使各单元内部存在着差异并决定着其发展方向。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绪论  10-16
  1.1 人为干扰的研究意义  11-13
    1.1.1 干扰的类型  11-12
    1.1.2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2-13
  1.2 人为干扰的国外研究进展  13-14
  1.3 人为干扰的国内研究进展  14-16
2 干扰生态学理论  16-22
  2.1 生态系统的基本分类  16
  2.2 各种人为干扰的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16-18
    2.2.1 耕地生态系统  16-17
    2.2.2 园地生态系统  17
    2.2.3 林地生态系统  17-18
    2.2.4 草地生态系统  18
    2.2.5 城镇生态系统  18
    2.2.6 工矿生态系统  18
    2.2.7 水域生态系统  18
  2.3 干扰生态学理论  18-22
    2.3.1 干扰尺度原理  18-19
    2.3.2 干扰传播原理  19
    2.3.3 干扰的层次性理论  19-20
    2.3.4 干扰假说理论  20-22
3 人为干扰在流域尺度LUCC—景观格局的作用研究  22-26
  3.1 流域尺度的特征  22
  3.2 流域尺度的LUCC—景观格局变化  22-23
  3.3 景观格局的结构分析  23-24
  3.4 人为干扰表现  24-26
4 汉江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景观格局的作用研究  26-34
  4.1 研究区概况  26-27
  4.2 确定干扰因子评价值  27
  4.3 人为干扰测度分析  27-33
    4.3.1 指标选取  28-30
    4.3.2 评价指标的处理方法  30-33
  4.5 生态系统对人为干扰的响应设置  33-34
5 结果与讨论  34-42
  5.1 研究区人为干扰测度分析  34-39
    5.1.1 指标数据  34-35
    5.1.2 数据处理  35-39
  5.2 空间表达及分析  39-42
6 结论  42-44
参考文献  44-48
个人简介  48-49
后记  49

相似论文

  1. 光纤陀螺温度漂移建模与补偿,V241.5
  2.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X826
  3. 桃杂交后代(F1)幼苗光合效能评价,S662.1
  4. 基于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土地利用优化途径研究,X24
  5. 基于尺度转换提高MODIS影像耕地解译精度的方法研究,S127
  6. 基于同化能力杂种优势早期评价的桃光合特性研究,S662.1
  7. 不结球白菜抽薹性状生化特性和分子标记及遗传模型分析,S634.3
  8. 兖州矿区植物波谱变异与重金属胁迫特征研究,X173
  9. 湖北软麦制作酥性饼干品质特性的改良研究,TS213.22
  10. 环青海湖区沙漠化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X171
  11. 三江源区植被覆盖度的定量估算与动态变化研究,TP79
  12. 西双版纳勐仑地区不同类型小流域氮流失规律分析,X52
  13. 大跨度空间结构风场实测系统验证与应用,TU317
  14. 汉江流域文化线路上的传统村镇聚落类型研究,TU982.29
  15.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电活动的相关性分析,R318.0
  16. 基于模糊规则矩阵变换的不确定推理算法研究,TP18
  17. 辽宁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F832.7;F224
  18. 基于RS的阜新地区自然生态修复监测研究,P237
  19. 塔里木河下游地区近50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驱动力研究,Q149
  20. 基于RS和GIS的鄱阳湖天然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研究,X37
  21. 基于景观格局变化的小龙潭煤矿生态恢复研究,X171.4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自然地理学 > 一般理论与方法 > 景观学、区域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