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羊酸奶发酵工艺及其质构特性和风味成分研究

作 者: 祝静
导 师: 丁武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食品科学
关键词: 羊酸奶 发酵工艺 质构特性 近红外 风味成分
分类号: TS252.5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山羊奶是一种比较独特的乳品资源,营养丰富,含有200多种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其风味缺陷一直难以被消费者接受。羊酸奶是以羊奶为原料,由生物发酵制成的一种活性乳酸菌制品,具有多种营养保健作用,且经过乳酸菌发酵,可以明显改善羊奶风味,益于积极推动羊奶市场的发展。本文对羊酸奶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利用质构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和气质联用技术对其质构特性风味成分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研究比较不同乳酸菌对羊酸奶的感官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筛选出发酵风味良好且质构品质优良的复合发酵剂(丁二酮乳酸链球菌:双歧杆菌)作为羊酸奶的发酵剂。2研究不同发酵条件对羊酸奶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羊酸奶的综合质构特性指标随着糖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10%时最佳;随着菌种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3%时最佳;随着发酵温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36℃时最差;随着菌种配比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2:1时最佳。3对羊酸奶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8℃,菌种量4%,糖添加量8%,双歧杆菌和丁二酮乳链球菌比例2.0,该工艺条件下发酵的羊奶酸奶口感好,风味佳,几乎无羊奶膻味。4利用SPME-GC-MS技术对羊酸奶样品的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在羊酸奶样品中共鉴定出8类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烷烃类9种、酮类5种、醛类3种、酸类4种、醇类2种、酯类1种、含硫化合物1种、芳香族类物质4种。主要有2,3 -丁二酮、2,3-戊二酮、3-羟基-2-丁酮、苯甲醛、乙酸、丁酸、苯乙酸异戊酯、1,2,3,5-四甲基苯、1-乙基-2,4-二甲基苯等,这些物质构成了羊酸奶的主体风味。5首次尝试建立了羊酸奶的硬度,凝聚性和保水力三个质构特性的近红外定量检测模型,其模型预测值和实际值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6668,0.6461,0.7269,模型验证的R~2分别为0.7577,0.7200,0.7174,进行t检验的结果显示预测值与实测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来预测羊酸奶的质构特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33
  1.1 山羊奶  11-14
    1.1.1 山羊奶的的营养价值  11-13
    1.1.2 山羊奶的膻味  13-14
  1.2 羊酸奶  14-19
    1.2.1 羊酸奶的营养价值  14-15
    1.2.2 发酵乳酸菌  15-16
    1.2.3 羊酸奶工艺控制  16-19
    1.2.4 羊酸奶的研究现状  19
  1.3 酸奶的质构特性  19-22
    1.3.1 酸奶质构特性研究进展  19-20
    1.3.2 酸奶质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0-22
  1.4 酸奶的风味物质  22-25
    1.4.1 酸奶风味物质研究进展  22-23
    1.4.2 酸奶风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3-25
  1.5 质构技术  25-26
    1.5.1 质构仪的测量原理  25
    1.5.2 质构仪对酸奶口感的量化  25-26
  1.6 近红外光谱技术  26-29
    1.6.1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分析原理  26
    1.6.2 近红外光谱分析过程与常用计量方法  26-27
    1.6.3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乳品分析检测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27-29
  1.7 固相微萃取-气质连用技术  29-31
    1.7.1 乳制品中风味物质的鉴定方法  29
    1.7.2 固相微萃取技术  29-30
    1.7.3 气质联用技术  30-31
  1.8 论文的立题背景、研究目的及内容  31-33
    1.8.1 立题背景  31-32
    1.8.2 研究目的  32
    1.8.3 研究内容  32-33
第二章 不同乳酸菌对羊酸奶的感官和质构特性的影响  33-40
  2.1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33-36
    2.1.1 试验材料  33
    2.1.2 试验方法  33-34
    2.1.3 分析检测项目及方法  34-36
  2.2 结果与分析  36-39
    2.2.1 单株菌种发酵羊奶试验  36-37
    2.2.2 混合菌种发酵羊奶试验  37-39
  2.3 小结  39-40
第三章 不同发酵条件对羊酸奶质构特性的影响  40-47
  3.1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  40-41
    3.1.1 试验材料  40
    3.1.2 试验方法  40-41
    3.1.3 分析检测项目及方法  41
  3.2 结果与分析  41-46
    3.2.1 不同发酵条件对羊酸奶硬度的影响  41-42
    3.2.2 不同发酵条件对羊酸奶稠度的影响  42-43
    3.2.3 不同发酵条件对羊酸奶粘聚性的影响  43-44
    3.2.4 不同发酵条件对羊酸奶粘性指数的影响  44
    3.2.5 不同发酵条件对羊酸奶保水力的影响  44-45
    3.2.6 不同发酵条件对酸奶质构特性的综合影响  45-46
  3.3 小结  46-47
第四章 羊酸奶发酵工艺优化试验  47-53
  4.1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47-49
    4.1.1 试验材料  47
    4.1.2 试验方法  47-48
    4.1.3 分析检测项目及方法  48-49
  4.2 结果与分析  49-52
    4.2.1 单因素试验  49-51
    4.2.2 羊酸奶发酵条件的正交试验  51-52
  4.3 小结  52-53
第五章 羊酸奶的风味成分分析  53-58
  5.1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53-54
    5.1.1 试验材料  53
    5.1.2 试验方法  53
    5.1.3 SPME-GC-MS 分析  53-54
  5.2 结果与分析  54-57
    5.2.1 总离子流色谱图  54-55
    5.2.2 羊酸奶中风味物质成分的含量和种类  55-56
    5.2.3 羊酸奶中的各类风味化合物分析  56-57
  5.3 小结  57-58
第六章 羊酸奶质构特性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  58-63
  6.1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58-59
    6.1.1 试验材料  58
    6.1.2 试验方法  58
    6.1.3 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58-59
  6.2 结果与分析  59-62
    6.2.1 羊酸奶质构指标测定值的分布情况  59
    6.2.2 羊酸奶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59-60
    6.2.3 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60-61
    6.2.4 模型的验证与评价  61-62
  6.3 小结  62-63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与讨论  63-65
  7.1 结论  63
  7.2 创新点  63-64
  7.3 讨论  64-65
参考文献  65-71
致谢  71-72
作者简介  72

相似论文

  1. 牡蛎蛋白饮料脱腥技术的研究,TS254.4
  2. 葡萄籽原花青素制备工艺及真菌毒素检测,TQ461
  3. 铋掺杂硅磷酸盐玻璃近红外发光性质及机理研究,TQ171.1
  4.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水稻叶片氮素营养监测研究,S511
  5. 黄淮和南方地区大豆育成品种籽粒性状遗传构成的分子标记解析及等位变异优选,S565.1
  6.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尖椒叶片生长信息获取中的应用,S641.3
  7. 维吉尼亚霉素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S816
  8. 阿维拉霉素生产菌诱变育种及发酵工艺优化,TQ927
  9. 截短侧耳素发酵工艺研究,S859.79
  10. 阿维菌素高产菌株的诱变筛选及生产工艺的优化,TQ450.6
  11. 小米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及小米茶的制备,S515
  12. 黍稷近红外测定方法及其抗氧化品质性状分析,S516
  13. 1,3-丙二胺缩邻香兰素3d-4f异核双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O627.3
  14. 基于三波段六光束的反射式近红外水分仪设计,TN214
  15. 基于卟啉集团的聚合物溶解氧传感器的合成及性能研究,TP212.2
  16. 食品中风味物质、糖和添加剂的色谱分析方法研究,O657.7
  17. 纳豆激酶液体发酵的研究,TS201.25
  18. 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的轴对称乙烯扩散火焰温度及碳黑浓度检测,TK16
  19. 阅读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因素及语音激活的脑功能成像研究,R749.94
  20. 仪器间的光谱模型传递及谱图标准化,O657.33
  21. 纺织品近红外光透射性能研究,TS101.92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乳品加工工业 > 各种乳制品 > 发酵乳制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