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水产品贮藏中生物胺的变化及组胺形成机制的研究
作 者: 赵中辉
导 师: 林洪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食品科学
关键词: 生物胺 组胺 变化情况 加工方式 产生机制
分类号: TS25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7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物胺(Biogenic amine, BA)是一种低分子量含氮化合物的总称,包括组胺、尸胺、腐胺、酪胺、胍丁胺、精胺、亚精胺等,存在于各种食品当中,摄入过量的生物胺将导致食物中毒。近年来,生物胺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各国对生物胺(特别是组胺)研究不断加强,检测技术也不断升级,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对生物胺的控制和预防。同时,组胺作为毒性最强的生物胺,已经被人们广泛重视,尽管组胺的检测技术很多,但是现有的组胺产生理论却无法解释某些高组胺食品的来源,因此,组胺产生的理论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技术,不仅初步掌握了水产品贮藏中生物胺的变化情况,研究了传统加工方式对生物胺的去除效果,而且深入分析组胺形成过程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的变化过程,完善了组胺产生的外源性机制。1、探索了8种水产品贮藏中生物胺的变化情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鲅鱼、黄鳍金枪鱼、牙鲆、中国对虾、鹰爪虾、杂色蛤、杂色鲍在不同温度(0℃、4℃、20℃)贮藏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以温度、时间为变量,总结了8种水产品在20℃贮藏的生物胺变化公式,为生物胺含量的计算和预测提供了指导。研究还发现酪胺、腐胺、尸胺、组胺是水产品中主要的生物胺,受温度影响较大,而胍丁胺、精胺、亚精胺受温度影响较小。此外,新鲜水产品中不含组胺,仅含少量其它生物胺。低温是预防生物胺产生的有效措施。2、研究了传统食品加工技术对生物胺的影响。实验发现,超声、微波、加热技术对生物胺没有破坏作用。超声波前处理、添加山梨酸钾等防腐保鲜技术可以有效抑制鲅鱼生物胺的产生,抑制率为45.89%和58.36%。醋酸、泡菜汁等酸性溶液能够分别浸出鲅鱼中17.59%和27.76%的生物胺,对生物胺具有去除作用。3、研究了水产品中组胺产生的机制。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组胺产生的具体过程,发现细菌作用是组胺产生的根本原因。细菌在由外向内侵入鱼块时会产生组胺的梯度效应。鱼体在自溶状态下不产生组胺。伴随着pH的升高、TVBN的增长、游离组氨酸的急剧下降、细菌的大量繁殖,组胺在鱼体的腐败阶段开始产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游离组氨酸都转化为组胺,大部分组氨酸将参与细菌的其它代谢活动。在细菌生长过程中,组胺产生于对数期后期,积累于稳定期。通过TSBH培养基,实验分离出8株组胺产生菌,分别为Escherichia coli(2株)、Pseudomonas fluorescens、Pasteurella pneumotropica、Brevundimonas vesicularis、Serratia fonticola、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Aeromonas salmonicida。它们均为嗜温性环境细菌。细菌生长所需要的碳源、氮源、温度、水分、环境含氧量等是细菌生长繁殖的重要条件。因此,引起组胺中毒的组胺来源于细菌作用,而不是鱼体本身的组氨酸脱羧酶的作用。防止细菌污染是有效预防组胺产生的重要方法。
|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3 0 前言 13-31 0.1 生物胺概述 13-18 0.1.1 生物胺的结构 13-14 0.1.2 生物胺的活性 14-15 0.1.3 生物胺的毒性 15-16 0.1.4 生物胺的来源 16-17 0.1.5 影响生物胺产生的因素 17-18 0.2 生物胺的标准与检测 18-21 0.2.1 国家标准 19 0.2.2 检测方法 19-21 0.3 食品中生物胺的研究现状 21-26 0.3.1 非发酵食品 21-23 0.3.2 发酵食品 23-26 0.4 水产品组胺形成机制的探索 26-30 0.4.1 组氨酸的来源与代谢 26-28 0.4.2 组氨酸脱羧酶的来源与争议 28-30 0.5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30-31 1 水产品贮藏中生物胺变化情况的研究 31-56 1.1 引言 31 1.2 实验材料 31-34 1.2.1 实验试剂 31-32 1.2.2 实验溶液 32-33 1.2.3 实验仪器 33 1.2.4 实验样品 33-34 1.3 实验方法 34-35 1.3.1 样品前处理 34 1.3.2 色谱条件 34 1.3.3 标准曲线 34 1.3.4 检出限 34 1.3.5 精密度 34-35 1.3.6 回收率 35 1.4 结果与讨论 35-55 1.4.1 保留时间 35 1.4.2 线性实验 35-36 1.4.3 精密度实验 36 1.4.4 回收率实验 36-39 1.4.5 部分水产品的生物胺图谱 39-44 1.4.6 水产品贮藏中的生物胺变化曲线 44-53 1.4.7 水产品生物胺的计算公式 53-55 1.5 小结 55-56 2 加工方式对生物胺影响的研究 56-64 2.1 引言 56 2.2 实验材料 56-58 2.2.1 实验试剂 56-57 2.2.2 实验溶液 57 2.2.3 实验仪器 57-58 2.2.4 实验样品 58 2.3 实验方法 58-60 2.3.1 样品前处理 58 2.3.2 色谱条件 58-59 2.3.3 加工方法 59-60 2.3.3.1 超声影响实验 59 2.3.3.2 微波影响实验 59 2.3.3.3 加热影响实验 59 2.3.3.4 空白对照 59 2.3.3.5 超声抑制实验 59 2.3.3.6 防腐剂抑制实验 59 2.3.3.7 醋酸浸提实验 59 2.3.3.8 泡菜汁浸提实验 59-60 2.4 结果与讨论 60-63 2.4.1 超声、微波、加热对生物胺的影响 60-61 2.4.2 超声、防腐剂对生物胺产生的影响 61-62 2.4.3 醋酸、泡菜汁对生物胺的消除影响 62-63 2.5 小结 63-64 3 水产品中组胺形成机制 (物理、化学、生物方面) 的研究 64-95 3.1 引言 64-65 3.2 水产品中组胺形成机制的研究 (物理方面) 65-69 3.2.1 实验材料 65-67 3.2.1.1 实验试剂 65-66 3.2.1.2 实验溶液 66 3.2.1.3 实验仪器 66-67 3.2.1.4 实验样品 67 3.2.2 实验方法 67-68 3.2.2.1 前处理 67 3.2.2.2 液相方法及色谱条件 67-68 3.2.3 结果与讨论 68-69 3.3 水产品中组胺形成机制的研究 (化学方面) 69-82 3.3.1 实验材料 69-73 3.3.1.1 实验试剂 69-71 3.3.1.2 实验溶液 71-72 3.3.1.3 实验仪器 72 3.3.1.4 实验样品 72-73 3.3.2 实验方法 73-76 3.3.2.1 pH 的测定 73 3.3.2.2 挥发性盐基氮 (TVBN) 的测定 73 3.3.2.3 总氮的测定 73-74 3.3.2.4 生物胺的测定 74-75 3.3.2.5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75-76 3.3.3 结果与讨论 76-82 3.4 水产品中组胺形成机制的研究 (生物方面) 82-94 3.4.1 实验材料 82-85 3.4.1.1 实验试剂 82-83 3.4.1.2 实验溶液 83-84 3.4.1.3 实验仪器 84-85 3.4.1.4 实验样品 85 3.4.2 实验方法 85-87 3.4.2.1 菌落总数的测定 85 3.4.2.2 菌株的分离与纯化 85-86 3.4.2.3 组胺菌的筛选 86 3.4.2.4 革兰氏染色 86 3.4.2.5 菌种鉴定 86-87 3.4.3 结果与讨论 87-94 3.4.3.1 菌落总数的变化 87-88 3.4.3.2 菌株的分离与纯化 88 3.4.3.3 细菌鉴定结果 88-90 3.4.3.4 菌株生长状况分析 90 3.4.3.5 生物胺的测定与组胺菌的确认 90-94 3.5 小结 94-95 4 论文总结 95-96 5 论文创新性 96-97 6 后期工作展望 97-98 参考文献 98-105 致谢 105-106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6
|
相似论文
- 乌灵菌粉对戊四唑点燃癫痫大鼠脑内组胺及pCREB表达的影响,R965
- 大鼠单侧迷路切除术后组胺受体H2,H3亚型在前庭内侧核及小脑绒球中变化的研究,R764
- 发酵食品中生物胺的检测与控制,TS207.3
- 毛细管电泳法对几种手性抗组胺药物的分析应用,R917
- 英语言语幽默的关联理论视角研究,H315
- 组胺对黑褐新糠虾和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及部分免疫机能的影响,S917.4
- 子宫内膜肥大细胞介质与奶牛子宫内膜炎关系的研究,S858.23
- 中国南方峰丛洼地坡面流产生机制,S157.1
- 微博影响力的产生机制研究,G206
- 吲哚(吡啶)烷胺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H_3受体拮抗/激动活性研究,R96
- 道德判断“难易”有别,文理亦有别,B82-05
- 分散液相微萃取技术在液相色谱分析中的应用研究,O657.72
- 发酵剂对发酵香肠生物胺含量及理化品质的影响研究,TS251
- 红鱼粉脱毒添加剂的初步研究,S816.7
- 组胺H_3受体拮抗剂和激动剂对吗啡复吸大鼠cAMP及CREB含量的影响,R749.6
- 细胞色素C与TRPV通道开通的关系,TN249
- 重组日本七鳃鳗TCTP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组织表达及活性初探,Q78
- 战时心理杀伤研究,E0-051
- 抗组胺药物非索非那定的合成,TQ463.53
-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6、IL-12P70、β-内啡肽及组胺测定及意义,R758.2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水产加工工业 > 基础科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