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紫茎泽兰叶斑病诊断及其病原菌的主要生物学和病理学特性

作 者: 李新
导 师: 谭万忠;谢明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生物安全
关键词: 紫茎泽兰 叶斑病 假尾孢 致病性 生物学特性 侵染条件
分类号: S4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1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原产于南美洲的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一带,作为观赏植物曾被引种到欧洲,其后又被引到澳洲和亚洲,现已蔓延至我国云南、广西、贵州、重庆等西南大部分地区,成为当地一种难以根除的恶性杂草,严重危害的了当地的农牧业生产及生态平衡。我国对紫茎泽兰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人工及物理防除和生物防治,其中生物防治被认为是一种对环境安全且可持续性高的防治方法,具有很高的防治潜力。本研究对采自重庆市及云南省昆明市紫茎泽兰发病植株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主要生物学特性的测定,以及病原菌对主要农作物的安全性测定。紫茎泽兰叶斑病的主要症状及病原菌的分离:采集的紫茎泽兰发病植株均为叶斑病,病斑生于叶片正背两面,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直径3.0~4.0mm,有时多斑愈合,叶面斑点中央黄白色至浅褐色,边缘暗褐色,叶背病斑呈灰白色至浅褐色。子实体多生于叶面,严重时病叶枯死脱落。通过单孢分离法对叶斑处进行病原菌分离,并在PDA平板上培养并纯化后得到14种不同的真菌菌株。通过柯赫氏证病律进行致病性测定,只有YN-119菌株使紫茎泽兰离体叶片产生病斑,且症状与供分离的样本相同,故断定该菌株是引起紫茎泽兰叶斑病的病原菌。紫茎泽兰病原菌(YN-119)的形态学鉴定:病原菌无子座或仅由少数无色球形细胞组成。分生孢子梗短,常成簇从叶片气孔伸出,近无色,不分枝,直立,上部有或无曲膝状折点,顶部圆至圆锥形或近平截,无隔膜。分生孢子倒棍棒形至圆柱形,近无色,直立至弯曲,成熟的孢子具0~5个横隔膜,10.0-50.0×2.5-4.0μm,链生,有时分生孢子可侧生出另一分生孢子链。根据上述特征,判定引起紫茎泽兰叶斑病的病原菌属于假尾孢属(Pseudercercospora sp.)。通过单孢纯化获得该菌的纯培养,命名为YN-119。紫茎泽兰(YN-119)的分子鉴定: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YN-119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 ITS)的特异性扩增,得到了长度为482bp的特异性片段,BLAST比对后,明确该菌的有性时期属于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 sp.)。紫茎泽兰病原菌(YN-119)的致病性:不同浓度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紫茎泽兰离体叶片、茎杆及植株后表明,该菌只能侵染紫茎泽兰叶片,且浓度在1.0×10~4/mL以上时才能使紫茎泽兰植株的上、中、下部叶片全部感病。该菌需要36h以上的保湿时间才能使紫茎泽兰感病。在接种14d后,紫茎泽兰才能出现症状,且病斑扩展缓慢,在接种25d后才能使叶片死亡。紫茎泽兰假尾孢(YN-119)的主要生物学特性:适合该菌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麦芽浸膏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分生孢子的致死条件为45℃处,理10min;该菌在pH为5~9的范围内均可较好地生长,最适pH为5;该菌对葡萄糖、蔗糖、可溶性淀粉的利用效果最好,对硝酸钠、硝酸铵和天门冬酰胺三种氮源利用最好,碳氮比对菌落生长的影响不大;光照对菌丝生长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该菌在紫茎泽兰煎汁+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V8培养基也较适宜该菌产孢;在25℃培养时适宜产孢;最适产孢的pH为5.0~6.0;黑暗适宜该菌产孢。分生孢子在4~30℃之间均可萌发,相同时间内,在25℃时孢子的萌发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分生孢子在pH3.0~12.0时均可萌发,其最适萌发pH为6.0;各种碳氮源对分生孢子的萌发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天门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和TW-20对孢子萌发具有显著地抑制作用;相对湿度在98%以上时分生孢子才能萌发,其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紫茎泽兰病原菌(YN-119)对几种常见植物的致病性:选择禾本科的小麦、玉米,茄科的烟草、辣椒、番茄,锦葵科的棉花,十字花科的白菜,豆科的菜豆,及菊科的辣子草、鬼针草、紫茎泽兰和禾本科的常见杂草狗尾草对该菌进行了敏感性测试,结果表明,只有烟草表现了轻度敏感,其他供试作物及三种杂草均对该菌不敏感,而紫茎泽兰则在接种后产生了病斑,表明该菌对主要农作物有很高的安全性,具有应用潜力。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稻瘟病菌转录因子Moswi6的功能研究,S435.111.4
  2.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3. 河南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9亚型)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4. 苏丹草叶斑病原平脐蠕孢菌的研究,S435.4
  5. 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冷冻保存及基因转染研究,S827
  6. 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其毒力相关基因分布特征分析,S852.61
  7. 豆柄瘤蚜茧蜂田间动态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S476.3
  8. 梨火疫病菌致病相关基因crp与tatC的克隆及功能分析,S436.612
  9.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hrp基因簇部分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6.5
  10. 水稻黄单胞菌clp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5.111.4
  11.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筛选及luxR基因功能分析,S436.5
  12. 西瓜噬酸菌致病相关基因hisA及hisC的功能研究,S436.5
  13. 栗疫病菌凋亡抑制蛋白基因Cpbirl的功能研究,S436.64
  14. 双组分系统基因MoSLN1和MoSKN7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与致病过程中的功能研究,S435.111.41
  15.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中受DSF调控的鞭毛基因和天冬酰胺合成酶基因的功能分析,S435.111.4
  16. 我国11株H5N2亚型AIV的基因特征及对禽的致病性研究,S852.65
  17. 栗疫病菌凋亡抑制蛋白基因Cpbir1的功能研究,S436.64
  18. 白蜡吉丁啮小蜂生物学及耐寒性研究,S476.3
  19. 碳化二亚胺交联的脱细胞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生物学特性研究,R687.2
  20. 西宁地区硅酸盐细菌生物学特性及促生效应的研究,S144
  21. 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冷驯化相关基因ICE1的克隆,S45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有害植物及其清除 > 杂草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