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纳米生态基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作 者: 薛松松
导 师: 宋协法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渔业资源
关键词: 水产养殖污水 生物膜法 纳米生态基 水质 凡纳滨对虾
分类号: X7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水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水产养殖逐步从粗放型养殖向集约型养殖发展,集约型养殖中养殖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残饵及残骸是水质的主要污染源。水处理技术成为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工厂化循环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过滤、生物过滤、温度控制、杀菌消毒及增氧等环节。而生物过滤在其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是养殖污水处理的核心。养殖污水中氨氮以及亚硝氮的去除主要依靠生物过滤,而生物滤池的运行条件决定了其对养殖污水的处理效果。在生物滤池中,作为生物膜载体的生物填料(滤料)及其最佳运行条件,是该工艺的核心。本文以纳米生态基作为实验材料,从室内实验和生产实验两方面研究了纳米生态基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室内实验:研究了纳米生态基生物滤池在自然挂膜方式下,不同温度、溶解氧和水力停留时间交互作用下对模拟养殖污水的处理效果,确定了生物滤池的启动时间及最佳运行条件。生产实验:通过对纳米生态基在凡纳滨对虾集约化养殖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分析了其在改善水质及促进对虾生长中的作用,得出纳米生态基的最佳挂设密度。1.纳米生态基对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效果的实验研究采用三因子四水平的正交设计,实验研究了纳米生态基在不同温度、溶解氧和水力停留时间下对水产养殖污水的处理效果,确定了纳米生态基处理养殖污水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含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较高的模拟养殖污水用纳米生态基挂膜,生物滤池启动时间约为22天。纳米生态基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去除率达到93.5%。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程度,水力停留时间>温度>溶解氧。当温度为30℃,DO为5.43mg/L,HRT为0.33h时,纳米生态基对氨氮的处理能力最佳,去除率达到94.6%。纳米生态基对亚硝氮的去除率为69.3%。对亚硝氮去除率的影响程度,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温度。当温度为21℃,DO为6.40mg/L,HRT为0.33h时,纳米生态基对亚硝氮的处理能力最佳,去除率为71.5%。纳米生态基对无机磷的平均去除率为40.9%左右。对亚硝氮去除率的影响程度,温度>水力停留时间>溶氧。当温度为30℃,DO为5.43mg/L,HRT为0.33h时,纳米生态基对无机磷的去除率最高,去除率为44.1%,2.纳米生态基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研究实验使用12口养殖池,纳米生态基的挂设密度分别为0.029,0.043,0.058m~2/m~3水体,以不挂设生态基作为对照组,研究了纳米生态基对养殖水质和对虾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纳米生态基不仅能够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氮、无机磷和COD的含量,还能够提高凡纳滨对虾的产量。实验最终得出,当放虾密度为150尾/m~3时,纳米生态基的最佳挂设密度为0.043m~2/m~3。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城市湖泊的甲烷排放时空变化及其与水文水质关系,X524
  2. 携带WSSV凡纳滨对虾的养殖和环境因子胁迫的研究,S945
  3. 凡纳滨对虾虾头内源性蛋白酶分离纯化与酶学特性研究,S985.21
  4. 无磷保水剂在凡纳滨对虾虾仁冻藏加工中的应用及保水机理研究,TS254.4
  5. 凡纳滨对虾加工副产物制备甲壳素、壳聚糖改良工艺的研究,TS254.9
  6. 凡纳滨对虾性腺抑制激素基因的克隆与表达,S917.4
  7. 添加钾离子对低盐度水体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S963
  8. 基于ArcGIS Server的农区水质遥感反演信息系统构建研究,S127
  9. 生态浮床改善水源地水质的效果研究,X52
  10. 三丁基锡对海洋腹足类种群的生态风险评价,X174
  11. 河网水环境预警技术体系研究,X853
  12. 微孔管道增氧对渔业水质的影响,S959
  13. 新疆柴窝堡湖2005年-2009年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X832
  14. 沉水植物苦草和水环境质量相互效应的研究,X173
  15. 基于WebGIS的湖泊水质模拟系统研究,N945.12
  16. 西安市曲江池水质评价与水质模拟研究,X824
  17. 西安护城河水污染状况分析及控制途径探究,X522
  18. 水质时序数据处理及预警系统数据库构建技术研究,TP274
  19. 苕溪入湖口地区污染物通量的研究,X522
  20. 基于多模型的水环境远程模拟仿真技术研究,TP391.9
  21. 辽河河口区河网生态修复技术空间配置方法研究,X171.4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农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水产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