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

作 者: 张祥娟
导 师: 李新
学 校: 苏州科技学院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苏州高新区 水环境承载力 指标权重 系统动力学
分类号: X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破坏已成为全球性的严峻问题。研究水环境承载力,对优化水环境的配置,协调区域生态建设、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与水环境的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京杭大运河(苏州高新区)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建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结合研究区域的社会、经济和水环境的特征,提出了改善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对策和优化方案。本项研究可以为改善研究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或借鉴,同时又可以为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提供实际应用的案例,从而充实苏州市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为:(1)以研究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的承载媒介和承载对象为基础,建立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目标及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结合“模加和”方法,用承载度来表征水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最终形成完整的水环境承载力量化模型体系。(2)在对水环境容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研究区域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模型,结合研究区域的水文、水质等资料,计算出水环境容量。(3)对原有的水环境承载力量化模型进行改进,并构建了适合京杭大运河(苏州高新区段)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模型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因素。(4)运用建立的水环境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和分析研究区域的水环境承载力的现状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在水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水环境承载力的对策及方案,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模拟,并提出合理的水环境承载力优化方案。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第一章 绪论  9-16
  1.1 研究背景  9
  1.2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9-12
    1.2.1 承载力概念的演变和发展  9-10
    1.2.2 水环境承载力的国外研究进展  10
    1.2.3 水环境承载力的国内研究进展  10-11
    1.2.4 水环境承载力的发展趋势  11-12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意义及创新点  12-13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2-13
    1.3.2 研究意义  13
    1.3.3 创新点  13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3-16
    1.4.1 研究方法  13-14
    1.4.2 研究思路  14-16
第二章 水环境承载力的理论基础及量化模型  16-30
  2.1 水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和内涵  16-17
    2.1.1 水环境承载力的定义  16
    2.1.2 水环境承载力的内涵  16-17
  2.2 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及指标体系  17-22
    2.2.1 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17-18
    2.2.2 水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18
    2.2.3 水环境承载力的指标权重的确定  18-22
  2.3 水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方法及量化模型  22-30
    2.3.1 水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方法  22-24
    2.3.2 水环境承载力模型的选择  24
    2.3.3 水环境承载力模型的建立  24-25
    2.3.4 水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方法  25-30
第三章 京杭大运河(苏州高新区段)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模型建立及模拟  30-50
  3.1 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及环境现状  30-35
    3.1.1 自然现状  30
    3.1.2 社会经济现状  30-31
    3.1.3 水环境现状  31-35
  3.2 水环境容量计算  35-37
    3.2.1 水环境容量的定义及特征  35-36
    3.2.3 水环境容量的计算  36-37
  3.3 水环境承载力仿真模型建立及模拟  37-50
    3.3.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8-40
    3.3.2 模型中的参数  40-42
    3.3.3 模型的检验  42-44
    3.3.4 水环境承载力模拟及分析  44-45
    3.3.5 水环境承载力模型灵敏度分析  45-50
第四章 京杭大运河(苏州高新区段)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优化调整  50-53
  4.1 调整思路  50
  4.2 建立调整方案及模拟分析  50-53
    4.2.1 方案建立  50-51
    4.2.2 模拟结果及分析  51-53
第五章 结论  53-54
参考文献  54-57
致谢  57-58
个人简历  58-59
附图一 水系现状及监测断面分布图  59-60
附图二 重点污染源分布图  60-61
附图三 污水处理厂分布图  61

相似论文

  1. 水生态承载力政策设计与政策效率的系统仿真,X171
  2.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轿车平顺性分析与改进,U461.4
  3.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F224
  4. 基于共享心智模式的煤矿班组安全管理研究,X936
  5. 江西省房地产市场风险及周期波动研究,F293.3
  6. 某多跨转子系统可靠性灵敏度分析,TH113
  7. 基于系统动力学和系统优化的水资源承载力分析,X26
  8. 运架梁起重船动力学分析及仿真,U674.35
  9. 辽河河口区湿地生态环境动态模拟,X171
  10. 典型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F301.24
  11. 基于SD-ECC的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U12
  1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X820.3
  13.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和可靠性研究,TH132.41
  14. 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的2K-V型摆线针轮减速器动态传动精度仿真分析,TH132.46
  15. 护理学硕士生导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R47-4
  16. 中国联通HN省分公司营销渠道绩效评价及提升研究,F626
  17. 大众生产系统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F273
  18. 矿区系统REESM可持续发展仿真研究,F426.1
  19. 钢铁生产流程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动态仿真,N941.3
  20. 稀土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财务评价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与应用,F406.72;F224
  21.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港口资源整合效果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社会与环境 > 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