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方正断陷下第三系新安村+乌云组层序特征研究

作 者: 娄生瑞
导 师: 柳成志
学 校: 东北石油大学
专 业: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关键词: 方正断陷 下第三系 层序地层学 沉积相 勘探目标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应用地震、测井、钻井等资料,总结方正断陷下第三系新安村+乌云组的层序识别与划分标志,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将下第三系新安村+乌云组分为两个三级层序。根据地震地层学,利用地震反射终止识别出上超、下超、削截和下切谷等地震现象,识别出下切谷主要分布在T3和T5这两个不整合界面处,为沉积相带的划分提供一定的依据。通过对岩心观察描述、录井和测井资料,结合地震资料分析得出,方正断陷三维区下第三系新安村+乌云组地层中,总结出研究区的沉积相为扇三角洲相,湖泊相和湖底扇相。并在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内,建立各沉积相的识别标志,进行平面相分析。方正断陷新安村+乌云组有利区的预测结果显示出扇三角洲前缘为有利油气储集相带,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最有利油气储集。综合分析其砂岩厚度、储层物性、地化指标等认为方正断陷研究区SQ1为最有利的储层。SQ1上发育有好的沉积相带类型,包括湖底扇和扇三角洲前缘,其上均具有良好的盖层体系,配合各类型的圈闭以及发育的断裂系统,是有利的勘探地层。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6
创新点摘要  6-9
前言  9-12
  0.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9
  0.2 层序地层学理论及研究现状  9
  0.3 研究思路、方法、工作量及主要成果  9-12
    0.3.1 研究思路  9-10
    0.3.2 研究方法  10
    0.3.3 主要工作量  10-11
    0.3.4 主要研究成果  11-12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12-17
  1.1 区域概况  12-13
    1.1.1 地理位置和构造概况  12
    1.1.2 研究区勘探情况  12-13
  1.2 区域地层特征  13-15
  1.3 区域构造发育史  15-17
    1.3.1 断陷初期(白垩系)  15
    1.3.2 强烈断陷期(新安村+乌云组沉积时期)  15
    1.3.3 持续断陷期(达连河组沉积时期)  15
    1.3.4 断凹转化期(宝泉岭组一段沉积时期)  15-16
    1.3.5 断陷萎缩期(宝泉岭组二段沉积时期)  16
    1.3.6 断陷后期(新近系、第四系沉积时期)  16-17
第二章 层序地层格架特征  17-37
  2.1 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法  17-18
    2.1.1 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原则  17
    2.1.2 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法  17-18
  2.2 层序地层界面类型及特征  18-21
    2.2.1 层序界面类型  18-19
    2.2.2 层序界面特征及识别  19-21
  2.3 层序地层单元类型及特征  21-24
  2.4 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分析  24-37
    2.4.1 划分方案  24-26
    2.4.2 层序地层分布特征  26-37
第三章 沉积相研究  37-57
  3.1 沉积相标志  38-43
    3.1.1 岩石学标志  38-39
    3.1.2 测井曲线标志  39-41
    3.1.3 地震相标志  41-43
  3.2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43-49
    3.2.1 扇三角洲相  43-47
    3.2.2 湖泊相  47-48
    3.2.3 湖底扇相  48-49
  3.3 沉积相分析  49-57
    3.3.1 单井相分析  49-52
    3.3.2 联井相分析  52
    3.3.3 平面相分析  52-57
第四章 有利区预测  57-66
  4.1 成藏条件分析  57-60
    4.1.1 走滑作用与油气成藏关系分析  57
    4.1.2 生油条件  57-58
    4.1.3 储集条件  58-59
    4.1.4 盖层条件与生储盖组合  59-60
  4.2 有利区带预测  60-66
    4.2.1 油气聚集规律  60-61
    4.2.2 典型油藏剖面分析  61-62
    4.2.3 油藏类型  62-63
    4.2.4 有利区预测  63-66
结论  66-67
参考文献  67-70
发表文章目录  70-71
致谢  71-72
详细摘要  72-80

相似论文

  1. 鄂尔多斯盆地樊学油区延安组延8、延9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2. 南泥湾八连沟—金庄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P618.13
  3. 基于地球物理特征的岩相古地理研究,P618.13
  4. 中国东北地区泥盆纪沉积特征与岩相古地理研究,P618.13
  5.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晚奥陶世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6.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3油层组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P618.13
  7. 胜利盆地煤系沉积体系及聚煤特征,P618.11
  8. 三肇凹陷向斜区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9. 宁东地区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P618.13
  10. 栖霞蓬莱群沉积相分析与沉积环境演化,P512.2
  11. 鄂尔多斯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研究,P531
  12. 中国北方地区中、新生代古地理与油气资源关系,P618.13
  13. 祥云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学研究,P539.2
  14. 吉林油田海坨子地区泉四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沉积微相研究,P618.13
  15. 南宫凹陷中、新生界油气地质条件研究,P618.13
  16.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纪岩相古地理研究,P531
  17.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露头奥陶系层序地层学研究,P539.2
  18. 韦2断块精细油藏描述,P618.13
  19. 弥渡、巍山盆地中更新世地质特征及其演化,P542
  20. 惠民凹陷商河地区沙河街组二段下亚段沉积体系研究,P618.13
  21. 环渤海湾地区石炭—二叠纪关键成煤期岩相古地理恢复,P618.1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