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Tesla变压器锥形绕组电压分布特性研究

作 者: 辛佳祺
导 师: 常安碧
学 校: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专 业: 物理电子学
关键词: 多导体传输线 对地电压 匝间电压 电压谐振
分类号: TM4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8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高功率微波(HPM)领域,Tesla变压器型强流脉冲电子加速器是一种重要的重复率脉冲功率源,而Tesla变压器正是该种功率源的核心部件。基于Tesla变压器锥形绕组电压分布特性的研究对提高Tesla变压器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分析Tesla变压器工作原理及特征参数对输出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Tesla变压器锥形次级绕组的冲击电压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有:一、建立了用于分析Tesla变压器锥形绕组的多导体传输线(MTL)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求解模型中的分布参数,利用入端阻抗法推导了用于求解MTL模型时域电报方程组的递推公式。二、实验研究了空心结构、内铁芯结构和内外铁芯结构锥形绕组的冲击电压分布特性,初步归纳了锥形绕组在不同脉宽条件下的电压分布规律;对空心结构锥形绕组中的电压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建立了简化后的MTL模型的等效链型电路,分析了链型电路的频率特性及谐振机理,对锥形绕组中的电压过冲、电压反向等现象给出了解释。三、参照实际装置中的Tesla变压器与脉冲形成线(PFL)一体化结构搭建实验平台,研究了气体开关导通形成的冲击电压波在Tesla变压器锥形绕组中的分布特性并模拟计算了PFL中的电压分布;采用了首端并绕、末端并绕和加入屏蔽环三种措施优化绕组结构并通过实验验证。结果表明:PFL放电过程中,导致变压器锥形绕组击穿的危险电压梯度最容易出现在绕组首端,首端并绕结构能够有效降低绕组首端的电压梯度、末端并绕结构能够有效降低绕组末端的电压梯度。强流脉冲电子加速器CHP01装置中,Tesla变压器锥形次级绕组的首、末端采用并绕结构,有效解决了绕组的绝缘击穿问题,该装置实现了Tesla变压器输出电压1.15MV、重复频率100Hz,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了重复频率稳定运行。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一章 绪论  7-12
  1.1 引言  7-8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8-9
    1.2.1 Tesla变压器装置的发展现状  8
    1.2.2 Tesla变压器研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8-9
  1.3 研究Tesla变压器绕组电压分布的理论模型  9-11
    1.3.1 波动方程模型  9
    1.3.2 集总参数模型  9-10
    1.3.3 混合参数模型  10
    1.3.4 多导体传输线模型  10-11
  1.4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11-12
    1.4.1 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  11
    1.4.2 实验研究  11-12
第二章 Tesla变压器工作原理  12-16
  2.1 Tesla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12-13
  2.2 一体化结构特征参数  13-15
  2.3 Tesla变压器次级绕组的电压分布  15-16
第三章 多导体传输线理论  16-29
  3.1 MTL模型基本理论  16-19
    3.1.1 电荷感应系数矩阵  16-17
    3.1.2 电感系数矩阵  17-19
  3.2 MTL模型参数求解  19-23
    3.2.1 电荷感应系数矩阵求解方法  20
    3.2.2 电感系数矩阵求解方法  20-21
    3.2.3 电阻系数矩阵求解方法  21
    3.2.4 电导系数矩阵求解方法  21
    3.2.5 计算实例  21-23
  3.3 MTL模型电报方程组求解  23-29
第四章 实验研究与模拟计算  29-49
  4.1 实验方法及装置  29-30
    4.1.1 实验电路  29-30
    4.1.2 测量方法  30
  4.2 实验结果  30-37
    4.2.1 空心结构锥形绕组测量结果  30-33
    4.2.2 内铁芯结构锥形绕组测量结果  33-35
    4.2.3 内外铁芯结构锥形绕组测量结果  35-37
  4.3 模拟计算  37-39
  4.4 分析  39-49
    4.4.1 实验结果分析  39-41
    4.4.2 谐振机理分析  41-49
第五章 Tesla变压器与形成线一体化结构放电过程实验研究  49-60
  5.1 Tesla变压器与形成线一体化结构  49-50
  5.2 实验方法及装置  50-51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51-56
    5.3.1 实验结果  51-53
    5.3.2 模拟计算  53-54
    5.3.3 分析  54-56
  5.4 绕组结构优化设计  56-60
第六章 结论  60-61
致谢  61-62
参考文献  62-65
附录  65

相似论文

  1. 10kV变压器二端口宽频导纳参数的数值计算,TM744
  2. 汽车上线束的串扰与辐射研究,U463.6
  3. 基于FDTD算法的多导体传输线电磁兼容的研究,TN811
  4. 变压器绕组宽频网络参数提取与宏观建模,TM406
  5. VFTO和雷电作用下电抗器绕组电位分布计算方法的研究,TM47
  6. 超高压变电站开关操作瞬态电磁过程预测软件开发,TP311.52
  7. 多芯电缆的防信息泄漏技术研究,TM246
  8. 硅基射频集成电路传输线的特性研究,TN455
  9. 基于LTCC的传输线特性研究,TN454
  10. 基于不等长多导体传输线的变压器绕组高频建模研究,TM401
  11. 基于多导体传输线理论的多绞线串扰研究,TN811
  12. 特高压半波长交流输电线路的潜供电流特性分析与抑制方法研究,TM721.2
  13. VFTO作用下大型变压器绕组暂态电压分布的研究,TM401.1
  14. 空芯带绕式脉冲变压器参数计算及电场分布特性初步研究,TM417
  15. 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的电气定位及诊断,TM41
  16. 大尺寸导体阻抗频率特性的研究,TM934
  17. 变电站瞬态电磁环境数值预测方法的研究,TM63
  18. 电磁拓扑中BLT方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O441
  19. 高速电力线通信的研究与应用,TN915.853
  20. 快速暂态过电压及其在变压器绕组上分布的分析与计算,TM40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 > 一般性问题 > 基本原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