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汶川地震孕震力学机制研究

作 者: 赵亮
导 师: 曹俊兴
学 校: 成都理工大学
专 业: 固体地球物理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断层 同震位移 地震动力作用 强震复发周期
分类号: P31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8年发生在龙门山中北段的汶川地震是我国自唐山大地震以来破坏性最强的一次大地震,有8.7万多同胞在地震中蒙难。据震后调查,汶川地震是一个逆冲兼右旋走滑构造断裂地震,普遍认为是松潘—甘孜地块向东运移受稳定的上扬子地块阻挡后累积应力的释放。但据公布GPS的观测结果,四川盆地也发生了向西的同震位移。这表明汶川地震的孕震机制可能远较所表现出来的复杂。汶川地震孕震机制的判明是评价未来龙门山地震风险的基础。本文从成震断层两侧地块的同震位移入手分析汶川地震的孕震机制。全文共有四章:第一章介绍国内对汶川地震孕震机制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龙门山构造带的断裂分布及特征;第三章介绍汶川地震的同震破裂、成震断层上下盘的同震位移及基于此的的孕震机制分析;第四章介绍基于同震应变能分析的强震复发周期预测。研究分析表明,汶川地震的孕震机制是松潘—甘孜地块和四川地块的相向挤压应力与沿龙门山中央断裂带的右旋走滑剪切应力的复合作用。分析测算结果表明,断层下盘四川盆地近震区域向西垂直龙门山断裂带的最大水平位移约1.9m;断层上盘松潘-甘孜地块近震区域向东垂直龙门山断裂带的最大水平位移约为0.7m;断层上盘近震区域向北东向的最大水平位移约1m;断层下盘近震区域向南西向的最大水平位移约1.4m。据此认为,汶川地震是松潘—甘孜地块和四川地块的相向挤压应力与沿龙门山中央断裂带的右旋走滑剪切应力复合作用的结果。根据同震应变能推算出的龙门山8级地震的复发周期为2858-5716年。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1章 绪论  8-15
  1.1 选题依据  8-9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9-14
    1.2.1 汶川地震孕震机制研究现状  9-13
    1.2.2 GPS 数据在构造活动性研究中的应用  13-14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14-15
第2章 龙门山构造带的结构与形成演化  15-21
  2.1 龙门山构造带概况  15-16
  2.2 龙门山构造带的主要断裂  16-21
第3章 基于同震位移场的孕震机制分析  21-30
  3.1 同震位移场  21-26
  3.2 汶川地震同震位移场分析孕震机制  26-30
第4章 汶川地震同震应变能  30-41
  4.1 龙门山邻区地质模型建立  30-32
  4.2 汶川地震同震应变能  32-38
    4.2.1 数值试算  32-34
    4.2.2 图解汶川地震同震应变能  34-38
  4.3 基于同震应变能量估算龙门山断裂带强震发震周期  38-41
结论  41-42
致谢  42-43
参考文献  43-45

相似论文

  1. 什邡市洛水镇灾后永久性住宅重建研究,TU241
  2. 从西方修辞的角度评析新华网对外报道的有效性,H315
  3. 汶川灾后社会救助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632.1
  4. 灾后重建中地方政府间合作研究,D630
  5.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研究,D630
  6. 非政府组织参与灾害救助研究,D632
  7. 汶川地震典型框架结构震害分析和防倒塌对策研究,TU352.11
  8. 从汶川5·12特大地震学校建筑倒塌看我国工程伦理问题,B82-057
  9. 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电视现场报道研究,G222
  10. 汶川地震报道中电视新闻特写研究,G222
  11. 新闻专业主义视野下的电视灾难新闻研究,G220
  12. 危机传播中媒体议程设置的作用,G206
  13. GPS非差相位精密单点定位研究,P228.4
  14. 冰雪、地震灾历后典型结构分析及减灾措施研究,X43
  15.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632.9
  16. 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的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研究,D630
  17. 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升问题研究,D623
  18. 5.12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什邡市师古镇灾后重建发展乡村旅游研究,F327
  19. 基于断层破裂过程分解法模拟近断层宽频地震动,P315
  20. 地震灾害遥感特征分析与信息提取技术研究,P237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球物理学 > 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 地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