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多中心供给主体模式研究

作 者: 王耀荣
导 师: 曾狄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行政管理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多中心治理 多中心供给主体
分类号: F32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7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8年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增长势头,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城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强大动力的农村的发展却陷入了滞后窘境,“三农”问题日益突显。“三农”问题是农民、农村、农业三大问题的概括。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基础设施缺乏,经济不发达。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从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分析,可以认为引发“三农”问题的核心原因是农村公共产品供需出现了矛盾。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并未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民享受的公共产品很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而且,供给的公共产品与农民的实际需求严重不符,供需之间的矛盾突出。因此,相对于农民的需求变化,现行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已经成为限制现阶段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社会繁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本文以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着重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面临三大问题的原因是长期采取了以政府为供给主体的单中心供给模式,并提出构建社会多中心参与的供给模式,满足农村发展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全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文的绪论。在绪论中提出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对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的状况。第二部分阐述公共产品相关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首先是对农村公共产品的内涵、分类进行了阐释。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在农村范围内消费的公共产品,是用来满足农村公共生产、生活及农村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按公共产品的性质将农村公共产品分为农村纯公共产品、农村准公共产品。在概述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其具有自治的秩序、公众的参与、多元的利益和多样的选择四项特征,以及多种选择、减少搭便车行为和更合理的决策三大优点,最后分别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得出多中心理论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应用价值。第三部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首先指出了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面临三大问题: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不平衡、供给资金利用效率不高。供给总量的不足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服务、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及农村教育等方面的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结构不平衡表现在产品结构的不平衡和地区供给的不平衡。供给资金利用效率不高主要表现在公共资金的管理透明度不高、公共资金的使用缺乏科学性、公共资金的财务管理不规范。接着回顾了人民公社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至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村税费改革后三个时期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历史变革。最后得出,长期面临的供给问题的原因是采用了以政府为单中心的供给模式,同时指出,这种模式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存在着供给方式单一、供给资金来源单一、决策方式单向性的三大缺陷。经过理论和现实的反思,引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单中心模式急待创新,要积极探索农村公共产品多中心供给主体的模式。第四部分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多中心治理理论提出构建农村公共产品多中心供给主体模式。首先提出多中心供给主体的格局由各级政府供给主体、私人(企业)供给主体、农村社区供给主体和非营利组织供给主体构成。以上多中心供给主体间是一种合作的关系,他们通过合作追求一致的目标,强调多中心有机互动,充分发挥政府、私人(企业)、社区和非营利组织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合力作用,摆脱我国当前农村公共产品面临的困境。接着文章指出多中心供给主体有着积极的效用:一是可以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包括政府财政渠道、市场融资渠道、个人筹资渠道和非营利组织筹资渠道;二是可以实现供给决策民主化,多中心的供给主体建立了一种民主决策机制,各供给主体以农民的需求为中心,能够充分反映村民的利益需求;三是可以实现产品供给效率化,使得政府有限的资金得到有效利用,使得多样性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使得各供给主体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最后文章提出实现农村公共产品多中心供给主体模式有序、有效运行应该具备三大条件:一是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这就需要变革政府的治理观念,鼓励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积极参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构建有效的市场化竞争机制。二是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这就需要大力实施农村民主教育,要不断完善农村民主制度。三是要健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相关法律法规。这就需要在法律法规上明确各主体间的地位,要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产权关系。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6
Abstract  6-10
1. 绪论  10-23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0-12
    1.1.1 选题背景  10-11
    1.1.2 选题意义  11-12
  1.2 研究思路、方法与研究内容  12-13
    1.2.1 研究思路  12-13
    1.2.2 研究方法  13
    1.2.3 研究内容  13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3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19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9-23
2. 理论基础  23-29
  2.1 公共产品理论  23-25
    2.1.1 公共产品  23-24
    2.1.2 农村公共产品  24-25
  2.2 多中心治理理论  25-29
    2.2.1 多中心治理理论概述  25-26
    2.2.2 多中心治理的特征及优点  26-27
    2.2.3 多中心治理理论对公共产品供给的应用价值  27-29
3.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9-40
  3.1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29-33
    3.1.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  29-31
    3.1.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不平衡  31-33
    3.1.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利用效率不高  33
  3.2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40
    3.2.1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单中心供给的历史回顾  34-36
    3.2.2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单中心供给模式的缺陷  36-37
    3.2.3 对农村公共产品单中心供给模式的反思  37-40
4. 农村公共产品多中心供给主体模式  40-50
  4.1 构建农村公共产品多中心供给主体的格局  40-43
    4.1.1 各级政府供给主体  40-41
    4.1.2 私人(企业)供给主体  41
    4.1.3 农村社区供给主体  41-42
    4.1.4 非营利组织供给主体  42-43
  4.2 多中心供给主体的积极效用  43-45
    4.2.1 融资渠道多元化  43-44
    4.2.2 供给决策民主化  44
    4.2.3 产品供给效率化  44-45
  4.3 多中心供给主体模式的运行条件  45-50
    4.3.1 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  45-47
    4.3.2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47-48
    4.3.3 健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相关法律法规  48-50
参考文献  50-53
后记  53-54
致谢  54

相似论文

  1.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农村防灾减灾组织研究,X43
  2. 电子政务2.0环境下网络化治理研究,G206
  3.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突发性暴力事件应对策略研究,D630
  4. 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S市公共交通的治理研究,F572
  5.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校园安全治理问题研究,G627
  6. 沈阳市失业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F249.21
  7. 后农业税时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F320
  8. 基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视角的农村合作医疗问题研究,F320
  9. 湖南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F320
  10. 农村公共产品缺失问题研究,F320
  11. 论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及其完善,F320
  12. 农村公共产品最优融资结构探究,F320
  13. 零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研究,F320
  14. 泰安市岱岳区化马湾乡公共产品投入问题研究,F320
  15.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问题研究,F320
  16.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研究,F320
  17.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研究,F320
  18.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农民参与问题研究,F320
  19. 中国西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选择研究,F320
  20.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分析及发展模式选择,F320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