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试从心理学视角论合作性学习

作 者: 汤震宇
导 师: 吴维屏
学 校: 上海师范大学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合作性学习 个体心理学 人际关系理论 依恋理论 客体关系
分类号: G42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06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合作性学习,要求教师运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和知识的发展。这对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实践者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新的思路来进一步理解合作性学习,揭示学生互动特点,师生互动特点,这对实施合作性学习而言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心理学视角探讨合作性学习问题,主要介绍了沙利文的人际关系理论客体关系理论、依恋理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群体动力理论及其对合作性学习的指导意义。人际关系理论主要阐述人是人际关系的存在,人际关系又通过人格化来形成自我系统,而在自我系统中包括“好我”和“坏我”。因此,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自我系统的发展,即人格发展。所以人际关系理论为如何塑造良好的人格提供借鉴。客体关系理论主要讲述人际关系心理发展规律,帮助实践者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和指导学生。依恋理论则讲述人际关系的类型,分别有安全依恋型、抗拒型依恋、逃避型、无组织型。依恋理论是帮助实践者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教育。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则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卑心理,而要克服自卑的积极方式就是合作。这就明确指出了合作的作用之一是帮助学生克服自卑。至于群体动力理论,则阐述合作性、竞争性和单干的特点和相关研究,证明合作性学习在培养学生能力和健康心理以及掌握知识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的意义:一是丰富和完善合作性学习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二是进一步揭示学生在合作中的心理特点,使合作性学习发挥作用;三是从心理学角度为合作性学习的实施提供借鉴。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合作性学习的定义和已有研究;第二部分,介绍合作性学习的心理学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探讨在合作性学习过程中如何建立积极地互动。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引言  8-9
第一章 合作性学习  9-16
  一、合作性学习的定义  9
  二、合作性学习的已有研究及现状  9-12
  三、本文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合作性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12-16
    1、丰富合作性学习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12-14
    2、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如何建立积极良好的合作性学习  14
    3、提供合作性学习的教学目标纬度  14-15
    4、提供了教学活动的观察视角  15
    5、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反省途径  15-16
第二章 合作性学习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16-41
  一、人际关系理论  16-20
    1、基本理论  16-17
    2、对合作性学习的启示  17-20
  二、客体关系理论  20-26
    1、基本理论  20-21
    2、基本概念  21-22
    3、客体关系发展阶段  22-25
    4、对合作性学习的启示  25-26
  三、依恋理论  26-31
    1、基本理论  26-27
    2、依恋的风格及特征  27-28
    3、依恋的机制及影响  28-29
    4、对合作性学习的启示  29-31
  四、个体心理学  31-36
    1、基本理论  31-34
    2、对合作性学习的启示  34-36
  五、群体动力理论  36-41
    1、基本理论  36-37
    2、合作、竞争与单干的比较  37-38
    3、合作性学习的优势  38-39
    4、群体动力理论对合作性学习的启示  39-41
第三章 如何建立积极的互动  41-47
  一、师生互动  41-45
  二、观察角度  45-46
    1、观察学生的自我评价  45
    2、观察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45
    3、观察学生的同伴关系  45-46
    4、观察学生的社会兴趣  46
  三、生生合作  46-47
    1、认清自我  46
    2、学会表达对他人的看法  46
    3、学会自我激励  46-47
    4、信任与责任  47
结束语  47-48
参考文献  48-51
后记  51

相似论文

  1. 研究生眼中的师生关系,G643
  2. 高中生物理学习三类型的调查与研究,G633.7
  3. 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精神分析解读,I712.074
  4. 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玛莎·诺曼的《出狱》和《晚安,妈妈》,I712.073
  5. 迈克尔·巴林特的客体关系理论与实践研究,B841
  6. 罗夏墨迹测验自主同一性量表(MOA)的研究,B841
  7. 合作性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G633.41
  8.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及其启示,D64
  9. 阅读俄狄浦斯情结,B845
  10. 文学翻译的主客体关系研究,I046
  11. 儿童欺负的家庭影响及干预,G78
  12. 女性与媒介的关系研究,G206
  13. 合作性学习策略对英语阅读成绩的影响,G633.41
  14. 费尔贝恩的人格客体关系理论研究,B84-06
  15. 对《封神演义》中女性形象塑造的精神分析,I207.419
  16. 罗夏测验攻击变量MOR、AgPast与贬损的客体关系的研究,B841.7
  17. 人类心理的诞生,B84-06
  18. 从个人到团体—拜昂客体关系理论研究,B84-06
  19. 成人教学中的合作性学习研究,G720
  20. 论梅兰妮·克莱茵的儿童早期客体关系理论,C913.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教学理论 > 教学研究和改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