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渤海西岸风暴潮预报方法研究

作 者: 王月宾
导 师: 王式功;尚可政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气象学
关键词: 渤海西岸 风暴潮 增水值 预报模型
分类号: P731.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5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渤海西岸是风暴潮灾害多发区,建国以来共发生严重的风暴潮灾害7次,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就发生5次,发生频次明显增加,强度和灾害损失也越来越大,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影响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灾害。因此,加强风暴潮预报的研究,预防和减轻风暴潮灾害,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气象科学和海洋水文科学相结合的方法,应用1951~2004年《台风年鉴》和黄骅港等验潮站观测的1985年至2004年20年的风向、风速、逐时潮位等资料,对发生在渤海西岸的风暴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和强冷空气配合气旋是造成渤海西岸风暴潮的主要天气系统,偏东大风增水和天文潮叠加是造成风暴潮的直接因素;风暴潮和天文潮汐都有半日潮现象。通过计算每日最大潮位的平均值,得出每日平均最高潮位和最高潮位出现的时间。利用多年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完全预报方法研究影响渤海的台风和冷空气大风与增水的关系,建立渤海西岸风暴潮预报模型,通过台风或冷空气配合气旋影响时增水值的计算,结合天文潮汐资料,做出最高潮位预报。根据渤海西岸自然地理、防潮海堤建设和沿海经济布局情况以及当地警戒潮位来预测在不同潮位高度情况下的影响区域,提出防御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渤海西岸致灾风暴潮一般每隔5~7年发生一次,最大间隔13年,最小间隔2年,且发生强度、频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明显加大。渤海西岸致灾风暴潮有台风和强冷空气配合气旋两种天气系统。(2)七次风暴潮灾害都集中发生在农历上半月的初四、初五和下半月的十五、十六、十七,这时正值渤海西岸天文大潮期,天文潮汐在产生风暴潮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当天气系统影响与天文大潮叠加,潮位超过警戒潮位时,才发生风暴潮灾害。(3)有风暴潮日和无风暴潮日的潮位日变化位相基本一致,都存在半日潮现象,即每天有两个高潮位和两个低潮位。前半日,有风暴潮日潮位上升较快,比天文潮汐早3小时左右,且高潮位维持时间较长,最高潮位较涨潮前高2-3米;而落潮相对缓慢,落潮后最低潮位较最高潮位低1-2米。后半日,有风暴潮时和无风暴潮时达到最高潮位时间相同,上升和下降幅度相当。无风暴潮时,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落差较大,一般为3米左右;有风暴潮时,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落差较小,一般为2米左右;有风暴潮日比无风暴潮日最高潮位高1米左右。分析风暴潮当日逐时风向资料发现,偏东风分量较大且维持时间较长时,产生的增水较大,而东风分量较小且维持时间较短时,产生的增水较小。(4)台风是造成渤海湾风暴潮的主要天气系统,台风移向、路径、强度、持续时间对风暴潮的产生及其潮位高低起关键性的作用。根据统计分析,进入渤海的台风路径有三条,一是台风进入渤海后直接北上在东北平原登陆;二是台风进入渤海后西进在华北平原登陆;三是台风进入渤海后向东北方向移动在辽东半岛登陆。(5)渤海西岸呈准南-北向,引起增水的主要风向为偏东风,而增水的量值主要与某一时段的平均风速和大风持续时间有关。贝加尔湖冷空气从偏东路径南下,与其南边强暖湿气流在38°N附近交汇对峙,形成东北高西南低的气压场形势。由于冷暖气团势力相当,致使冷锋维持20小时以上,造成渤海海峡长时间偏东大风天气,当与天文大潮叠加时,引发渤海风暴潮灾害。结合实况资料和各种预报产品,预报沿海平均风速,然后计算海面平均风速和平均东向风速,根据平均东向风速计算增水极值。(6)通过对1965年以来发生在渤海西岸的风暴潮回报,预报值与实测值基本相当,最大误差18cm,最小误差2cm。表明此种方法对发生在渤海西岸的风暴潮潮位有较好的预报能力。预报时所用的资料都是黄骅港潮位资料及常规气缘资料,较为容易获取,适宜操作,是基层台站较实用的预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7)应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对预报风场进行细化,可以每小时输出一次结果,空间分辨率可以精确到20km以内。根据台风中心气压、中心风力、移动速度及移动路径,冷空气大风的风向、风力和持续时间,计算天气系统在渤海西岸造成的增水值。经过改进后,预报时间密度、空间密度和精度大为提高。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绪论  12-19
  1.1 概述  12-13
  1.2 国内外风暴潮研究现状  13-16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6-17
  主要参考文献  17-19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19-22
  2.1 资料及来源  19-20
    2.1.1 潮汐资料  19-20
    2.1.2 气象资料  20
    2.1.3 自然地理资料  20
  2.2 技术路线与方法  20-21
  2.3 本章小结  21-22
第三章 渤海西岸沿海概况  22-28
  3.1 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22-24
  3.2 海上大风概况  24
  3.3 沧州沿海潮汐特征及风暴潮概况  24-27
  3.4 本章小结  27-28
第四章 台风风暴潮预报方法  28-46
  4.1 影响渤海的台风统计特征  28-32
  4.2 台风风暴潮天气模型  32-40
  4.3 台风风暴潮预报方法  40-44
    4.3.1 标准台风过程最大增水值计算  40-43
    4.3.2 查算及订正  43-44
  4.4 本章小结  44-45
  主要参考文献  45-46
第五章 气旋及强冷空气叠加型风暴潮的预报  46-53
  5.1 冷空气与温带气旋叠加风暴潮天气模型  46-50
  5.2 气旋及强冷空气叠加型风暴潮的预报  50-52
    5.2.1 平均风向风速的计算  50-51
    5.2.2 风速增水预报值的计算  51-52
    5.2.3 东向大风时对增水值的订正  52
    5.2.4 风暴潮位的计算公式  52
  5.3 本章小结  52-53
  主要参考文献  53
第六章 风暴潮预报方法的回报检验  53-56
  6.1 受台风或强冷空气影响,且出现风暴潮的回报情况  54-55
  6.2 受台风影响,但未出现风暴潮的回报情况  55-56
  6.3 本章小结  56
第七章 风暴潮不同水位值影响范围、受灾行业分析及预防对策  56-65
  7.1 风暴潮灾情分析  56-58
  7.2 风暴潮潮位及影响范围  58-59
  7.3 避险措施  59-64
    7.3.1 提高堤防海档的防潮标准  59-60
    7.3.2 严格控制超采地下水及地面沉降  60
    7.3.3 强化河口清淤  60
    7.3.4 修建闸坝  60
    7.3.5 建立风暴潮预报、预瞥系统  60-64
  7.4 本章小结  64
  主要参考文献  64-65
第八章 总结与讨论  65-70
  8.1 全文总结  65-68
  8.2 主要创新点  68
  8.3 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计划  68-69
  主要参考文献  69-70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70-71
致谢  71-72

相似论文

  1. 基于地面沉降的风暴潮等级评估与灾情评价,P642.26
  2. POT模型在风暴潮债券中的应用,F224
  3. 三维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型的研究及应用,P731.23
  4. 基于点关联预报模型的抚顺发电厂边坡变形的研究,P227
  5. 北海市沿岸风暴潮特征分析与预报方法研究,P731.23
  6. 风暴潮对黄河三角洲蚀积演变的控制研究,P731.23
  7. 中国海典型区域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预警研究,P731.23
  8.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义乌市梅雨量的预测研究,P457
  9. 丝杠磨床在线误差补偿系统设计与研究,TG62
  10. 超标准风暴潮作用下的钱塘江北岸海塘安全措施研究,U656.2
  11. 巴彦淖尔市冰雹预报方法应用研究,P456
  12. 精密单点定位中GPS卫星钟差内插与预报研究,P228.4
  13. 复合船型运动预报及模型试验研究,U674.95
  14. 渤海湾风暴潮漫滩数值预报模型的研究及其应用,P731.23
  15. 基于GIS的坡面水文—侵蚀预报模型初步研究,S157
  16. 现代化钢铁企业实施大规模定制的关键质量管理技术研究,F426.31
  17. 上海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灾害情景模拟及风险评估,P731.23
  18. 波浪对台风风暴潮的影响分析及应用,P731.23
  19. 摄动法在风暴潮研究中的应用,P731.23
  20.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P731.23
  21. 山东沿海风暴潮灾害的历史规律研究,K29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海洋学 > 海洋基础科学 > 海洋水文学 > 海洋动力学 > 潮汐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