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商标法中的混淆理论研究

作 者: 窦林娜
导 师: 刘银良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混淆可能性 混淆可能性测试 兰哈姆法 商标侵权
分类号: D9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441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混淆理论在美国联邦商标法中又被称之为混淆之可能性(likelihood of confusion)原则,是指在市场上出现两种相似或相同的商标时,消费者对于两种产品的来源或关系所产生的混淆、误认或欺诈的可能性。混淆理论是美国联邦商标法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该原则被称为商标侵权行为的“试金石”——几乎所有的商标侵权案件都涉及到对混淆理论的解释与适用的问题。因此混淆理论是商标侵权行为存在的“必要条件(sine qua non)”。而美国联邦商标法最基本的目的也是制止“混淆的可能”,这是商标法核心问题。混淆理论于1944年正式被写入美国联邦商标法。之后,随着美国联邦商标法——《兰哈姆法》的两次修订,混淆理论也经历了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无论从混淆的种类,混淆可能性测试及混淆可能性范围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和完善。另外,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及商标所有者的利益,美国联邦商标法又在混淆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合理使用抗辩、反混淆等理论,不但使得混淆理论更加充实,也使得《兰哈姆法》对于商标的保护更加完善。同时,通过我国《商标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标的保护可以看出,我国关于商标的立法也遵循世界通用的方式——以混淆原则作为对商标保护的基础理论。这点在《商标法》五十二条,《商标法实施条例》五十条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二款都有表现。虽然我国新《商标法》对商标的保护更加广泛,更加完善,但是在作为商标法基础的混淆理论原则的构架上却仍然存在某些缺陷,从而导致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一些棘手的问题。因此本文的目的就是分析在美国商标法及案例法中的混淆理论,分析混淆理论的发展及变化,讨论混淆理论发展原因及理论支持,混淆理论今后的发展方向,辨别混淆理论与作为混淆理论发展与补充的反混淆理论及合理使用抗辩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混淆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更加清楚地认识美国商标法的架构与理论支持,从而为我国的商标法的发展提供借鉴,指导我国商标法与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相接轨,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全文目录


摘要  4-8
引言  8-9
第一章 混淆理论的概念及其内容的演变  9-20
  第一节 混淆可能性原则的概念  9-10
  第二节 混淆可能性原则内容的演变  10-16
    一 1944 年《兰哈姆法》中规定的混淆可能性理论的主要内容  10-12
    二 《兰哈姆法》1962 年修正案对于混淆可能性理论的修订  12-16
  第三节 美国各级法院对混淆理论内容的争辩  16-20
    一 对将混淆限定在“购买时的实际消费者”观点的分析  17-18
    二 对于与混淆相关的人群限定观点的分析  18-20
第二章 对混淆可能性理论的实际应用——混淆可能性测试  20-31
  第一节 判定商标侵权行为存在的混淆可能性程度  20-22
    一 关于混淆可能性测试的结果  20-21
    二 解决混淆可能性与“可能发生混淆(possibility of confusion)标准的冲突  21-22
  第二节 关于混淆可能性的测试  22-31
    一 Polaroid Corp. v. Polarad Electronics Corp.一案对可能性测试的确认  23-25
    二 Polaroid 因素法内容介绍  25-29
    三 美国《侵权法》中涉及的混淆可能性测试因素  29-31
第三章 混淆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合理使用及反混淆的出现  31-43
  第一节 混淆可能性原则与合理使用抗辩  31-38
    一 商标合理使用抗辩的介绍  32-33
    二 商标合理使用抗辩与混淆可能性的关系  33-38
  第二节 混淆可能性与反向混淆  38-43
    一 反向混淆的基本介绍  38-41
    二 混淆可能性理论与反向混淆的关系  41-42
    三 反向混淆理论的缺陷  42-43
第四章 美国混淆理论发展对我国商标立法之借鉴意义  43-47
  第一节 我国商标立法中关于混淆理论的规定  43
  第二节 我国商标立法的缺陷及对美国混淆理论发展的可借鉴方面  43-47
    一 关于我国商标立法的宗旨问题  44-45
    二 关于混淆可能性的测定方面  45-47
第五章 结论  47-49
参考文献  49-52

相似论文

  1. 商标反向混淆研究,D923.43
  2. 论商标混淆,D923.43
  3. 论商标侵权判定中的混淆原则,D923.43
  4. 商标侵权判定的实证分析,D923.43
  5. 论我国商标侵权的司法判定,D923.43
  6. 定牌加工中的商标问题研究,D923.43
  7. 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D923.43
  8. 贴牌生产中的商标侵权问题研究,D923.43
  9. 商业外观保护立法研究,D912.29
  10. 论商标侵权认定中的混淆理论,D923.43
  11. 美国商标反向混淆理论及对我国的借鉴,D971.2
  12. 反不正当竞争法视野中的反向假冒,D913
  13. 商标侵权中混淆的司法判定,D913
  14. 商标反向混淆的认定及民事责任研究,D923.43
  15. 商标反淡化研究,D923.43
  16. 网络环境下的商标侵权问题研究,D997.1
  17. 商标侵权行为之认定研究,D923.43
  18. 驰名商标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923.43
  19. 论假冒注册商标罪,D924.3
  20. 论自然语言寻址技术在商业运作中面临的法律问题,D91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民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