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中的再保险要素研究

作 者: 杨天
导 师: 魏培元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保险学
关键词: 再保险要素 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 信用风险 风险乘数
分类号: F8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5年,美国通用再保险和法国安盛保险公司承认因不当再保险业务而受到美国法院和监管层的调查。其后的调查结果表明,两大保险巨头在再保险业务经营中均涉嫌通过滥用财务再保险合同为其他公司或自己粉饰财务报表,其中美国通用再保险和美国保险业巨头AIG之间的财务再保险合同更是使得AIG在深陷金融危机之前就已经存在风险隐患。国际保险巨头再保险业务风险频传,为国际保险行业的风险管理敲响了警钟,同时,再保险,这一保险行业传统而有效的风险分散手段,其可靠性和有效性也受到了保险业界、学术界和监管层的质疑,并开始重新审视、定位再保险在保险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再保险作为风险分散、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更多的是在非寿险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对非寿险进行监管的同时,保险监管者也对非寿险公司的再保险业务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考量,对再保险风险在偿付能力中的作用进行了量化衡量。由于国际再保险市场产生和发展的特殊性,再保险自身的技术高度密集性,一直以来,无论是公司还是监管者都对再保险实行了较为宽松的监管模式,对再保险给予了最大程度的信赖。但是,再保险作为保险的一种基本形式,同其他保险种类一样,都面临着自身和市场所赋予的种种风险与不确定性,然而与其他保险种类不同的是,再保险的这种风险存在往往被公司和监管者所忽视。随着世界经济和金融业的飞速发展,国际保险业和再保险也在随着整个市场环境的发展而有所创新,金融保险行业的发展使得保险公司的经营策略、公司管理的重点放在了风险管理方面,再保险这一风险管理手段也随着新环境的形成和发展逐步衍生出多种新型的再保险方式。这些新型再保险除了拥有传统再保险所具有的风险分散功能之外,还拥有着传统再保险所不具备的一些新的作用。在传统的再保险中,再保险分散的风险主要是承保风险,但是,世界金融业的飞速发展使得保险公司面临着诸如时间风险、财务风险等新型风险,这些风险无法通过传统再保险来实现分散,从而,诸多新型的再保险方式就应运而生。传统再保险和新型再保险对于保险公司,尤其是非寿险公司来说,不但影响其风险水平,同时对公司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是基于这种现实状况,国际保险监管者在对非寿险进行偿付能力监管的时候,将再保险纳入了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并作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数量指标来对公司的风险状况、偿付能力水平等重要方面进行监测和管控。在国际上较发达的保险市场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中,再保险都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在各个监管体系中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偿付能力水平的计算和公司、市场风险的衡量。对比这一情况,中国的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关于再保险方面的规定就显得相对简单,甚至是缺失。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现实情况,通过比较国际几个主要保险市场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中的再保险要素,对比中国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中再保险要素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非寿险偿付能力体系中的相关规定和指标设定。笔者正是以上述分析和论述为基础简要地指出当前监管体系中再保险要素设置与监管的不足,并针对这些缺陷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总体的逻辑关系呈现一个递进的推导关系。第一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方法等前期工作进行一个简述,从而引入本文的核心内容并简要说明本文的写作目的以及其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和再保险进行理论梳理,阐释非寿险偿付能力及其监管的相关概念,详实地对再保险的概念、分类以及发展历程进行了概括,为后面的研究做好理论铺垫。第三部份主要阐述再保险在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中的作用以及国际发展现状,通过对不同保险市场监管体系中再保险要素的说明和分析,点出单纯再保险监管和非寿险偿付能力体系中再保险要素监管的区别。首先,通过解释再保险的理论作用,说明再保险在当前保险公司经营中的地位以及其风险分散的主要作用。其次,通过研究欧盟、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中关于再保险要素的相关规定,说明再保险要素在不同的监管体系中所具有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最后,通过分析发达保险市场非寿险监管体系中再保险要素的相关规定来说明再保险作为保险公司风险分散的主要手段对于公司偿付能力水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用,并阐明再保险对于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的重要性。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着重介绍了我国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中再保险因素的提出和发展。针对当前最低资本计算和监管中在再保要素的薄弱环节进行了现实分析。在该章节中,笔者通过回顾中国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的发展历程来展现在这一历程中再保险要素的发展。分析当前中国所现有的非寿险偿付能力体系以及中国保监会新公布的《非寿险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15号:再保险业务(征求意见稿)》,提炼出其中与再保险相关的规定和指标,较为全面的展示了当前中国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中再保险要素的主要表现和地位。针对当前的再保险要素监管现状,通过与国际上发达市场监管体系的对比提出中国监管体系中再保险要素监管方面的三点不足:对于再保险的风险认识不足、再保险在偿付能力监管中的作用被低估、再保险风险乘数的缺乏。最后,笔者对应上述的三点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中国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中再保险要素监管的四点建议:1、重新认识再保险业务的风险水平;2、重视再保险在非寿险偿付能力评估中的作用;3、完善再保险风险乘数的设置;4、加强非寿险偿付能力中再保险的监管。本文的创新和不足本文的创新:1、从当前再保险业务以及再保险市场存在的种种风险为切入点,较为清晰的分析其对非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影响,进而建议将再保险风险的衡量引入偿付能力评估中,同时对再保险业务进行分类区别对待,针对不同类型的再保险业务类型以及不同的再保险风险来设置不同的再保险风险比例乘数。2、在过往的再保险研究和非寿险偿付能力研究中,业界和学术界都是将二者分列研究,或单独研究非寿险偿付能力,或独立研究再保险的监管模式和方法。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对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中的再保险要素监管进行初步的尝试,开辟了一个研究非寿险偿付能力和再保险的新视点,为保险公司内部风险管理决策、偿付能力水平控制提供了一个参考的方法,同时,为保险监管机构加强再保险业务监管和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的融合提供了初步的想法和建议。3、在分析现行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中再保险和再保险认可规则的基础上,点明了当前再保险风险乘数的相对缺乏,建议完善再保险风险乘数的设置标准,并在可能的范围内扩大该乘数设置的考量范畴。本文的不足:1、本文主要是针对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中再保险因素的分析和研究,由于从再保险角度来探讨整个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在国内相对较新,相关的理论研究资料和实践经验都还比较少,而对于国际较为成熟的监管模式中再保险要素的定位,也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2、尽管文章中提出了完善再保险风险乘数的建议,但是完善的标准、乘数的具体确定都没有能够具体的研究和计算。3、文章虽然对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中的再保险要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分析,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新的问题和难点在论文完成的过程中陆续出现,因此,这些后续问题的研究和深入仍然需要笔者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和成熟。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8
Abstract  8-14
1. 引言  14-20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6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18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6-17
    1.2.2 国际研究现状  17-18
  1.3 研究方法  18-20
2. 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及再保险概述  20-29
  2.1 非寿险偿付能力及其监管概述  20-22
    2.1.1 非寿险偿付能力  20-21
    2.1.2 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  21-22
  2.2 再保险概述  22-29
    2.2.1 概念  22
    2.2.2 分类  22-24
    2.2.3 发展历程  24-29
3. 国际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中再保险要素的分析比较  29-46
  3.1 再保险在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中的发展  29-32
  3.2 国际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中的再保险  32-42
    3.2.1 欧盟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  32-34
    3.2.2 英国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  34-36
    3.2.3 美国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  36-39
    3.2.4 澳大利亚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  39-42
  3.3 再保险与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的关系  42-46
4. 完善中国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中再保险要素的建议  46-63
  4.1 中国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的发展  46-48
  4.2 再保险在现行监管体系中的提出与发展现状  48-52
    4.2.1 再保险在现行监管体系中的现实地位  48-50
    4.2.2 纯再保险要素  50-51
    4.2.3 最低偿付能力计算中的再保险参数  51-52
  4.3 薄弱环节  52-58
    4.3.1 对于再保险风险的认识不足  52-56
    4.3.2 再保险在偿付能力评估中的价值低估  56-57
    4.3.3 再保险风险乘数缺乏  57-58
  4.4 完善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中再保要素的建议  58-63
    4.4.1 重新评估再保险业务风险对偿付能力的影响程度  58-59
    4.4.2 重视再保险在偿付能力评估中的作用  59-60
    4.4.3 完善再保险风险乘数  60-61
    4.4.4 加强非寿险偿付能力中再保险的监管  61-63
参考文献  63-66

相似论文

  1. 出版社赊销信用风险控制问题研究,G231-F
  2. 农户小额信贷的信用风险管理,F832.4
  3. 商业银行保兑仓业务信用风险防范研究,F832.2
  4. 基于违约相关性的集中度风险控制方法研究,F830.5
  5. 我国信用担保行业存在的问题研究,D923
  6. 信用卡信用风险识别度量研究,F224
  7. 引入相对技术效率的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研究,F273.1;F224
  8. 转型期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研究,F832.2
  9. C2C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研究,F724.6
  10. 基于Credit Metrics模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实证研究,F832.33
  11. Logistic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F224
  12. 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度量实证研究,F832.5;F224
  13. HX银行客户信用评级体系改进研究,F832.2
  14. 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研究,F832.51
  15. 债券回购交易中抵押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F831.51
  16. 基于附加因子计算法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F831.5
  17. KMV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识别能力的有效性研究,F832.4;F224
  18. 交通银行零售信用风险管理研究,F832.3
  19. 基于Logistic模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F276.3
  20. KMV模型在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F224;F832.33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保险 > 中国保险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