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隔代与非隔代家庭沟通方式对儿童消费影响差异研究

作 者: 李剑霞
导 师: 黄庆
学 校: 西南交通大学
专 业: 企业管理
关键词: 隔代抚养 家庭沟通方式 儿童消费能力
分类号: G7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548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当今中国,隔代抚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通常当父母亲无法亲自照顾子女时,便会交由外/祖父母帮忙照料。由于祖辈和父辈在社会环境、价值观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必然会导致教养方式的差异,从而对儿童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关研究证实,作为儿童消费者社会化的相关能力,家庭沟通方式对儿童消费能力有着显著的影响。隔代抚养教养方式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家庭沟通方式,从而对儿童消费能力形成影响。本文尝试在中国背景下验证家庭沟通方式对儿童消费能力的影响,并探讨隔代与非隔代家庭沟通方式、儿童消费能力是否存在差异。研究以7到13岁的儿童及其抚养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在笔者家乡两所小学共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264份。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实证和探索性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验证和探讨了家庭沟通方式、儿童消费影响力的几个维度;(2)观念导向、儿童年龄对儿童消费影响力、儿童消费独立性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社会导向对儿童消费独立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3)隔代非隔代家庭在观念导向、儿童消费独立性、对电视的控制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男性家长对电视的控制程度比女性家长显著偏低;儿童对日常消费品、耐用品、涉及意识形态用品的影响存在差异,但程度都非常高。研究结果在中国背景下基本验证了家庭沟通对儿童消费能力的影响,也发现了隔代非隔代家庭在家庭沟通、儿童消费能力方面的一些差异。但由于时间、精力等原因本文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1章 绪论  10-13
  1.1 研究背景  10-11
  1.2 研究问题与目的  11
  1.3 研究内容和流程  11-13
第2章 文献综述  13-26
  2.1 隔代抚养  13-16
    2.1.1 隔代抚养的内涵及比率  13-14
    2.1.2 隔代抚养的成因  14
    2.1.3 隔代抚养的影响  14-16
  2.2 家庭沟通  16-23
    2.2.1 消费者社会化  16-17
    2.2.2 家庭沟通方式  17-19
    2.2.3 家庭沟通方式与消费者社会化相关研究  19-23
    2.2.4 隔代抚养对家庭沟通方式的影响  23
  2.3 儿童消费  23-26
    2.3.1 儿童消费能力与行为  23-25
    2.3.2 儿童消费的影响因素  25
    2.3.3 儿童消费能力的衡量  25-26
第3章 研究模型  26-32
  3.1 模型架构  26-28
    3.1.1 社会导向与观念导向家庭沟通方式  26-27
    3.1.2 隔代抚养  27
    3.1.3 儿童  27
    3.1.4 儿童消费影响力  27
    3.1.5 儿童消费独立性  27
    3.1.6 儿童收入  27-28
  3.2 实证研究假设  28-30
    3.2.1 家庭沟通方式与儿童消费能力的关系  28
    3.2.2 儿童年龄与儿童消费能力的关系  28-29
    3.2.3 家庭沟通方式与共同观看、共同购买的关系  29
    3.2.4 家庭沟通方式与对电视观看的控制间的关系  29-30
    3.2.5 隔代与非隔代家庭沟通、儿童消费能力的差异  30
  3.3 探索性研究  30-32
    3.3.1 隔代与非隔代共同观看、共同购买、对电视的控制的差异  31
    3.3.2 不同群体间的差异研究  31
    3.3.4 变量细分维度的差异  31-32
第4章 研究方法  32-39
  4.1 研究对象与抽样设计  32
  4.2 研究工具  32-38
    4.2.1 研究变量的测量条款  32-36
    4.2.2 问卷预测、再测与修改  36-38
  4.3 数据分析方法  38-39
第5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39-59
  5.1 问卷回收与样本特征  39-40
  5.2 研究变量的结构分析  40-44
    5.2.1 家庭沟通方式的结构分析  40-41
    5.2.2 儿童消费影响力的结构分析  41-42
    5.2.3 儿童消费独立性的结构分析  42-43
    5.2.4 共同观看的结构分析  43
    5.2.5 对电视观看的控制的结构分析  43-44
  5.3 实证研究假设检验  44-50
    5.3.1 儿童消费能力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44-45
    5.3.2 家庭沟通方式、儿童年龄与儿童消费影响力的回归分析  45-46
    5.3.3 家庭沟通方式、儿童年龄与儿童消费独立性的回归分析  46
    5.3.4 儿童年龄对儿童收入的影响分析  46
    5.3.5 家庭沟通方式对共同观看、购买、对电视的控制的影响  46-47
    5.3.6 隔代与非隔代抚养家庭沟通、儿童消费能力的差异  47-48
    5.3.7 假设检验结论  48-50
  5.4 探索性分析  50-53
    5.4.1 隔代非隔代家庭共同观看、共同购买、对电视控制的差异  50
    5.4.2 不同群体间的差异分析  50-52
    5.4.3 变量细分维度的差异  52-53
  5.5 研究结论  53-56
    5.5.1 家庭沟通方式包括观念导向和社会导向两个维度  53
    5.5.2 儿童消费能力的影响因素  53-54
    5.5.3 家庭沟通对共同观看、共同购买、对电视的控制的影响  54-55
    5.5.4 隔代与非隔代家庭的差异  55
    5.5.5 不同群体的差异  55
    5.5.6 儿童消费影响力细分维度的差异  55-56
  5.6 研究意义  56-59
    5.6.1 理论意义  56-57
    5.6.2 实践意义  57-59
结论  59-61
  1. 主要结论  59
  2. 研究局限性  59-60
  3. 未来的研究方向  60-61
致谢  61-62
参考文献  62-66
附录1: 调查问卷一  66-69
附录2: 调查问卷二  69-7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2

相似论文

  1. 隔代抚养幼儿的心理理论、祖孙依恋、同伴接纳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B844.1
  2. 发达地区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研究,G78
  3. 贫困地区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研究,G78
  4. 幼儿气质与家长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G78
  5. 父子关系、父性意识与儿童社会化的关系研究,G78
  6. 家庭教养方式与医学生网络成瘾相关研究,G78
  7. 自尊、攻击、家庭教养方式及其关系的实验研究,G78
  8.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G78
  9. 美国家长教育权利研究,G78
  10. 农村不同语言发展水平儿童家庭文化资本的研究,G78
  11. 单亲与完整家庭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G78
  12. 不同利益群体影响下的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研究,G78
  13. 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研究,G78
  14. 经济发展背景下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G78
  15. 汉、回、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G78
  16.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危机”的研究,G78
  17.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社会学思考,G78
  18. 初中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调查与管理对策思考,G78
  19. 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研究,G78
  20. 过云的家,现在的家,未来的家,G78
  21. 乌海市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与对策,G78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家庭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