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日两国大学生主题类虚拟社区参与动机的比较研究

作 者: 姜鹏云
导 师: 黄松爱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虚拟社区 参与动机 文化价值观
分类号: G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伴随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虚拟社会。在虚拟社会中,对其成员进行区分的基本单位就是虚拟社区。本研究以中日两国大学生参与主题类虚拟社区的动机为内容,通过设置针对虚拟社区层面和现实社会层面的研究假设,采用样本构成分析、信度分析、相关性分析、比较分析等分析方法,考察了中日两国大学生对虚拟社区的参与动机与参与水平、参与动机与参与频率之间的相关性;虚拟社区参与动机与现实社会动机之间的相关性;虚拟社区参与动机与文化价值观之间的相关性。希望得到中日两国大学生参与主题类虚拟社区动机的科学研究成果。本研究在经过了问卷发放,收据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之后,取得了以下研究结论:一、中日两国大学生参与虚拟社区最主要动机是娱乐性动机和认同感,反映虚拟社区对用户粘性的变量主要集中在用户的参与频率上。二、中日两国大学生参与虚拟社区的逃避现实性动机与现实社会的逃避现实性动机之间显著正相关,同时中日两国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组织的认同感越高,对虚拟社区的认同感也相应较高。特别是在情感维度和评价维度方面。三、中日两国大学生都承认社会存在权利差距,相对于中国大学生,日本大学生更能接受模棱两可和不确定的表达方式,中国大学生显示出更强的集体主义倾向,中日两国大学生都表现出较强的女性化倾向。虚拟社区是现实社会的“镜像”,同时对现实社会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本研究通过对中日两国大学生参与主题类虚拟社区动机的比较分析,一是得到了针对于此的科学定量数据,对未来中日两国虚拟社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的建议;二是探求中日两国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为在跨文化语境下,中日两国更有效地网络传播提供一点建议;三是可以通过扩展研究范围,窥见中日两国现实世界在社会结构,道德建设和社会伦理的共通与差别,分析国际化语境下,不同文化心理之间的微妙关系,发掘文化对话的巨大潜能。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引言  8-9
第一章 中日虚拟社区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成果  9-16
  第一节 虚拟社区的发展  9-12
    一、互联网的发展  9-11
    二、中日虚拟社区的发展现状调查  11-12
  第二节 国内外对虚拟社区的相关研究  12-16
    一、本体研究  13-14
    二、成员研究  14-15
    三、影响效果研究  15-16
第二章 动机与行为  16-19
  第一节 源于心理学的动机理论  16-17
    一、动机理论的发展  16
    二、动机的种类  16-17
    三、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17
  第二节 虚拟社区成员参与动机的相关研究  17-19
    一、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的网络用户动机研究  17
    二、Bagozzi 和 Dholakia(2002)的基于MGB模型的研究  17-18
    三、Dholakia 等学者(2004) 的研究  18
    四、虚拟社区成员类型与参与层次  18
    五、孙宇科(2009)的研究  18-19
第三章 中日两国人格类型分析和跨文化传播  19-23
  第一节 中日两国的人格类型  19-20
    一、博厄斯对人类心理学的研究  19
    二、林顿与卡迪纳对基本人格类型的研究  19
    三、Robert Redfield 的国民性或曰民族性的研究  19-20
    四、日本国民的人格和民族性的研究  20
    五、中国国民的人格和民族性的研究  20
  第二节 国际跨文化研究方法  20-22
    一、跨文化研究中因果关系验证和汇聚方法  20-21
    二、跨文化研究中概念和测量对等性问题  21-22
  第三节 新媒体跨文化传播的相关研究  22-23
    一、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价值维度  22
    二、异文化语境下的网络传播  22-23
第四章 研究模型、问题及问卷调查  23-47
  第一节 动机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的研究模型  23-24
    一、动机研究模型  23-24
    二、跨文化研究的研究模型  24
  第二节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24-26
    一、虚拟社区层面  24-25
    二、现实社会层面(动机)  25
    三、现实社会层面( 文化价值观)  25-26
  第三节 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  26-33
  第四节 中国大学生调查结果的复查及对日本大学生的预调查  33-47
    一、问卷的来源  33-34
    二、中国大学生调查结果的复查及对日本大学生的预调查  34-45
    三、问题修改  45-46
    四、正式问卷调查  46-47
第五章 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意义阐释  47-65
  第一节 数据处理方法  47-48
  第二节 数据分析和意义阐释  48-65
    一、样本分析  48-50
    二、相关性分析  50-58
    三、比较分析  58-65
第六章 研究结论  65-67
结语  67-68
参考文献  68-70
附录 Ⅰ  70-76
附录 Ⅱ  76-77
后记  77-78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78

相似论文

  1. 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系统研究,F274
  2. “解放牛网”研究,G206
  3.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尊:虚拟社区使用偏好的调节作用,B841
  4. 新世纪好莱坞影片对我国电影的启示,J905
  5. 通识教育的文化透视,G642
  6. 从虚拟到现实—试析虚拟社区之传播明星地位对现实生活中人脉的影响,G206
  7. 虚拟社区暴露隐私现象研究,C912.3
  8. 基于SNS虚拟社区的互动对消费者品牌认知的影响研究,F49;F224
  9. 在汉语口语课上泰国学生倾向听说法的原因分析,H195
  10. 著名运动品牌服装虚拟社区对网络购买影响研究,F49
  11. 中美汽车广告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G04
  12. 中美文化价值观在电影《卧虎藏龙》中的融合,J905
  13. 甘肃省藏族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足球参与动机的比较研究,G843
  14. “双面人”:论虚拟社区中的自我呈现,C912.8
  15. 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互动研究,G206
  16. 虚拟社区中兴趣传播模型的研究,TP393.094
  17. 酒店企业文化价值观体系的构建,F719
  18. 虚拟社区用户购买行为研究,F224
  19. 大学生礼品购买消费行为实证研究,F274
  20.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G0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