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型板胡协奏曲《易水行》的分析
作 者: 胡瑜
导 师: 李恒;李淑琴
学 校: 中央音乐学院
专 业: 板胡
关键词: 板胡 荆轲刺秦王 李恒 戏剧性 音乐内涵 音乐本体 演奏技法
分类号: J63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9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易水行》是板胡演奏家、教育家、民族器乐作曲家李恒先生于1986年创作的一部大型板胡协奏曲。作品以“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为题材,以专业的作曲技法和板胡音乐语言巧妙结合,用次中音板胡独奏,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协奏的形式,生动的展现了跌宕起伏的戏据性情节和深刻的音乐内涵。这部作品从创作完成到如今,在中央音乐学院的板胡教学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板胡专业学生音乐会的常用曲目,多次在舞台上演出,获得了广泛的好评。本文试图通过对作品多个方面的分析和阐述,以期总结出它在内容和形式上为板胡艺术带来的新的发展和突破,以及作者对板胡艺术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从而为读者了解、学习这部作品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也希望更多的音乐工作者能认识、关注板胡艺术的发展现状。全文分为“绪论”、“作者简介和《易水行》概述”、“音乐本体的分析”、“演奏技法的分析与把握”四个部分。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板胡艺术发展的历史以及笔者分析研究这部作品的初衷;在“作者简介和《易水行》概述”部分中分别对李恒先生生平和他为板胡艺术所作出的贡献,以及《易水行》的创作背景、意图做了介绍和说明;在“音乐本体的分析”部分中从“曲式结构”、“主题音调”、“配器及和声复调”等方面对作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在“演奏技法的分析与把握”中阐述了作品对板胡演奏技术、技法的突破和发展。
|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2-4 绪论 4-6 第一章 作者简介和《易水行》概述 6-8 第二章 音乐本体的分析 8-32 一、结构分析 8-14 ㈠ 引子 9-10 ㈡ 壮别 10-11 ㈢ 刺杀秦王 11-13 ㈣ 缅怀 13-14 二、主题音调分析 14-21 ㈠ 荆轲主题 14-17 ㈡ 秦王主题 17-19 ㈢ 缅怀主题 19-21 三、配器及和声、复调分析 21-32 ㈠ 特殊音色 21-24 ㈡ 效果性织体 24-25 ㈢ 色彩性和声 25-26 ㈣ 复调手法 26-28 ㈤ 音色层次 28-32 第三章 演奏技法分析与把握 32-36 一、左手技法 32-35 二、右手运弓 35-36 结语 36-38 参考文献 38-39 附录 39-42 后记 42
|
相似论文
- 从歌剧《伊戈尔大公》看鲍罗丁的创作风格,J832
- 我国古筝艺术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632.32
- 二胡套曲《袍修罗兰—如来梦》演奏与研究,J632.21
- 大堂鼓与小军鼓演奏法的共性与个性,J632.52
- 对舒曼《幻想曲集》Op.12的研究,J624.1
- 二胡演奏中地域风格性演奏技法之比较研究,J632.21
- 《论舒曼<幻想曲集>(Op.12)的抒情性,戏剧性与幻想性》,J624.1
- 何宝泉筝艺风格诠释,J632.32
- 对舒曼《童年情景》音乐风格及演奏技法的研究,J624.1
- 交融中的新声,J614
- 钢琴《夜曲》从沙龙性向戏剧性的发展探究,J624.1
- 中国钢琴独奏曲的尾声研究,J624.1
- 中国单簧管艺术史研究,J621.4
- 影子剧场,J04
- “舞”光“食”色,TU113.6
- 豫北四股弦戏曲音乐的初步研究,J825
- 对双排键电子琴演奏技法“模拟”、“协调”的探究,J628.1
- 吉纳斯特拉《十二首美洲前奏曲》钢琴演奏技法分析,J624.1
- 扬琴组曲《芳季篇》分析与研究,J632.51
- 现代筝曲创作技法研究,J632.32
- 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J609.2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民族器乐理论和演奏法 > 中国民族器乐 > 弓弦乐理论和演奏法 > 板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