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叶紫金牛活性成分的研究

作 者: 杨竹
导 师: 王乃利;姚新生
学 校: 沈阳药科大学
专 业: 药物化学
关键词: 大叶紫金牛 酚酸类化合物 酚苷类化合物 三萜皂苷 抑制NO释放活性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分类号: R28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2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利用多种现代色谱手段从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大叶紫金牛(Ardisia gigantifoliaStapf)干燥根茎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7个化合物。通过化学和光谱学(IR、MS、NMR)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没食子酸(1),(2R,3S,4S,4aR,10bS)-(—)-岩白菜素(2),(2R,3S,4S,4aR,10bS)-(+)-8-O-(3′,5′)-二甲基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3),(—)-10b-羟基岩白菜素(4),(+)-5-(1′,2′-二羟基戊基)-苯-1,3-二醇(5),(—)-5-(1′,2′-二羟基戊基)-苯-1,3-二醇(6),(—)-表儿茶素(7),(—)-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β-D-[6-O-(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酰基)]-葡萄糖苷(8),(—)-4′-羟基-3′-甲氧基苯基-β-D-[6-O-(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酰基)]-葡萄糖苷(9),(—)-4′-羟基-2′,6′-二甲氧基苯基-β-D-[6-O-(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酰基)]-葡萄糖苷(10),(—)-3′-羟基-4′-甲氧基苯基-β-D-[6-O-(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酰基)]-葡萄糖苷(11),β-谷甾醇(12),3β-O-{α-L-吡喃鼠李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α-羟基-13,28-环氧齐墩果烷(13),3β-O-{α-L-吡喃鼠李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α-羟基-13,28-环氧齐墩果烷(14),3β-O-{α-L-吡喃鼠李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西克拉敏A(15),3β-O-{α-L-吡喃鼠李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西克拉敏A(16),3β-O-{α-L-吡喃鼠李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α-羟基-13,28-环氧-30-乙酰氧基齐墩果烷(17)。17个化合物中,有1个小分子酚酸类化合物(化合物1),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化合物2—4),2个酚类化合物(化合物5,6),1个黄烷类化合物(化合物7),4个酚苷类化合物(化合物8—11),1个甾醇类化合物(化合物12)以及5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化合物13—17)。新化合物共6个,分别为化合物3—6,10,11,化合物8和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抑制大鼠巨噬细胞NO释放的活性测试方法,对非皂苷类化合物进行了活性评价,发现酚苷类化合物8,10显示出了很强的NO释放抑制作用,并具有初步的构效关系。采用清除1,1-二苯基-2-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活性测试方法,考察了非皂苷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化合物1,5,7,8,11具有很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并具有初步的构效关系。本课题组张晓明硕士曾经从大叶紫金牛中分离得到过11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初步体外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显示,部分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对NCI-H460(人非小细胞肺癌)、SF-268(人神经胶质瘤)、MCF-7(人乳腺癌)以及HepG2(人肝癌)细胞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活性。本论文对大叶紫金牛中含量较大、活性显示较好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进行累计,得到化合物13—17。本论文发现,该植物中大量含有的没食子酸、岩白菜素以及含有其片段的衍生物具有抑制大鼠巨噬细胞NO释放、清除DPPH自由基的生物活性,部分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活性,结合其民间药用我们推测大叶紫金牛的疗效是由于该植物中所含有的酚酸类和酚苷类成分具有潜在的iNOS选择性抑制、抗氧化以及三萜皂苷类成分抗癌作用的综合体现。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活性部位群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指纹图谱。本文为今后对该种中草药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9-11
英文摘要  11-13
缩略语说明  13-14
第一章 前言  14-20
第二章 大叶紫金牛化学成分的研究  20-83
  第一节 化学成分的分离  20-23
  第二节 从大叶紫金牛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名称、编号和结构  23-28
  第三节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8-83
    3.1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28-55
    3.2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55-83
第三章 单体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评价  83-98
  第一节 大鼠巨噬细胞 NO释放抑制活性  83-90
    1.1 抑制大鼠巨噬细胞 NO释放体外活性筛选模型的生物学基础  83-86
    1.2 实验方法的确立  86-88
    1.3 NO释放抑制活性测试  88-89
    1.4 小结  89-90
  第二节 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活性  90-94
    2.1 基本原理  90
    2.2 实验方法及结果  90-92
    2.3 小结  92-94
  第三节 活性部位群指纹图谱的建立  94-98
    3.1 实验条件  94
    3.2 指纹图谱的测定  94-97
    3.3 小结  97-98
第四章 小结与讨论  98-101
第五章 实验部分  101-105
  第一节 实验仪器与材料  101-102
  第二节 大叶紫金牛中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数据  102-105
参考文献  105-108
致谢  108-109
附图  109-129

相似论文

  1. 红凉伞抗肿瘤转移化学成分研究,R284
  2. 基于cDNA-AFLP的茉莉酸甲酯刺激的三七不定根转录轮廓研究,S567.236
  3. 青钱柳总皂苷及三萜皂苷元动态变化规律研究,R284
  4. 天然酚酸类对DNA损伤的抑制效应研究,R285
  5. 几种氨基寡糖及其三萜皂苷的制备,TQ28
  6. 牛膝结构和发育与主要药用成分积累关系及其道地性形成机制的研究,S567.239
  7. 植物延胡索化学成分的研究,R284
  8. 大豆蛋白水解物的两种修饰及其活性变化,TS214.2
  9. 青钱柳三萜皂苷的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定位,S792.12
  10. 骆驼蹄瓣茎及蜀葵花的化学成分研究,R284
  11. 假马齿苋活性成分研究,TQ461
  12. 土贝母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R284
  13. 铁线莲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R284
  14. 1.三七有效部位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2.红花中抗脑缺血活性成分质谱裂解行为及分布研究,R284
  15. 商陆总皂苷及其总苷元的化学成分研究,R284
  16. 氧化银催化的鼠李糖羟基选择性保护方法学研究及应用,R914
  17. 合欢皮三萜皂苷化学成分的研究,R284.1
  18. 中药牛膝中三萜皂苷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R284
  19. 糙海参生物活性成分研究,R284
  20. 藏药“苏巴”中化学成分及其应用的研究,R291.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