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同构现象研究

作 者: 毛东俊
导 师: 陆立军
学 校: 浙江工商大学
专 业: 产业经济学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制造业 产业同构 区域分工 交易效率(或交易费用)
分类号: F4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0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一国或地区产业结构层次的高低,决定着其经济素质和实力的强弱;而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则决定着这一经济能否实现稳定、高速的增长。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同构化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产业同构,是区域间产业结构在动态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某种相似或共同倾向,它主要是从空间角度反映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产业结构同构化的核心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结构的同构化,因此本文着重探讨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结构的相似性问题。工业结构同构化,从本质上讲,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区域间工业部门的分工程度。通过分析各产业在区域间分布的离散程度和各区域间产业分布的近似程度来体现区域分工的程度。从静态上看,区域工业结构同构化程度反映着区域工业部门的分工程度,从动态上来看,区域间工业结构同构化的变动趋势,即趋同还是趋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间工业部门的分工趋于弱化还是强化。本文从分工角度,借鉴新型古典经济学的“分工——交易效率”的一般均衡模型的主要结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随着交易效率不断地改进,劳动分工演进会发生,区域间的分工、专业化水平不断加深,并成为结构性战略调整的基础。协调分工又需要成本(即交易费用),分工的深化会引起交易费用的增加,交易费用取决于交易机制的效率;分工的好处和交易费用增加之间形成两难冲突,构成分工演进的基本约束。分工和专业化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与其相适应的,是区域产业结构的不断合理化的过程,“区域分工、专业化——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和经济增长的不竭源泉。在借鉴国内学者测度交易效率的间接方法(即用市场化进程指数,作为交易效率演进的简单衡量)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可度量的指标体系,并通过产业结构相似指数、区域分工和交易效率影响因素之间的一个复合函数,建立产业结构相似指数与影响指标之间的实证模型,并通过panel data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得出各指标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大小和方向。据此得出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7
目录  7-9
第一章 导论  9-16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9-10
  第二节 论文的结构设计和框架结构  10-11
  第三节 本文的难点和创新之处  11-12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  12
  第五节 论文中有关定义、概念的解释说明  12-16
    一、产业和产业结构  12-13
    二、制造业及制造业结构  13-14
    三、分工和区域分工  14
    四、长江三角洲的区域范围  14-16
第二章 相关理论评述  16-26
  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静态的分工理论  16-18
  第二节 新古典经济学:动态的分工理论  18-21
  第三节 新兴古典经济学:分工的新视角  21-22
  第四节 其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  22-26
第三章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增长与结构  26-38
  第一节 概述——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增长与结构  26-30
  第二节 产业同构的定义及测度方法  30-32
    一、产业同构的含义  30-31
    二、产业同构的测度方法  31-32
  第三节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产业同构现状  32-35
  第四节 国内学者对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现象的研究评述  35-38
第四章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同构的理论分析  38-58
  第一节 产业同构的利弊分析  38-39
  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相似的客观性  39-40
  第三节 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的演变趋势  40-42
  第四节 区域分工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  42-44
  第五节 区域竞争与区域分工、专业化生产  44-46
  第六节 “分工——交易效率”的一般均衡分析  46-58
    一、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下的区域分工演进  46-48
    二、“分工——交易效率”的一般均衡模型  48-52
    三、交易效率(或交易费用)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的作用  52-58
第五章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同构的实证分析  58-73
  第一节 衡量长三角地区交易效率变动的指标构建  58-62
  第二节 Panel Data模型分析  62-73
    一、Panel Data模型的类型  63-64
    二、Panel Data模型的识别  64-65
    三、指标、数据说明  65-67
    四、实证模型的选择  67-68
    五、Panel Data模型结果的分析  68-73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73-77
  第一节 主要结论  73
  第二节 相关政策建议  73-77
主要参考文献  77-8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83-84
后记  84-86

相似论文

  1. 基于资源消耗会计的制造业成本管理研究,F406.72
  2. 重庆制造业发展研究,F427
  3. 基于制造业集聚视角的吉林省经济增长研究,F427
  4. 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农业园环境艺术设计研究,TU986.5
  5. 贵州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研究,F426.4
  6.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及效率评价研究,F426.4;F273.1
  7. 基于SOA的协同制造异构系统的数据集成研究,TP311.13
  8. 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F273.1;F224
  9. 企业某产品制造执行系统技术应用研究,F273
  10. 常州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F426.4
  11. 研发团队薪酬模式与团队有效性的关系研究,F224
  12. 基于产业集聚的常熟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F224
  13.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F424;F224
  14. 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F224
  15. 装备制造企业技术知识系统构建路径研究,F426.4
  16. 跨国公司技术溢出对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F426.72;F224
  17. 汽车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灰色财务评价研究,F426.471
  18.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贸易效应,F425;F224
  19. 风险管理在家电制造业研发项目中的应用,F426.6
  20.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F224
  21.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实证分析,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工业经济 > 中国工业经济 > 地方工业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