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试论贿赂犯罪中的几个问题

作 者: 薛松
导 师: 何泽宏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贪污贿赂犯罪 不正当利益 行贿罪 行贿人 贿赂范围 囚徒困境 贿赂罪 行贿者 全国人大常委会 大学出版社
分类号: D924.3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77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3年10月31日联合国大会审议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公约》通过后发言指出,腐败是对社会产生广泛腐蚀作用的隐性恶疾,它破坏民主与法治,扭曲市场,助长有组织犯罪和恐怖主义,危害正常的生活;所有国家,不论大小与贫富,都存在腐败这种丑恶现象,但腐败对发展中国家的破坏性尤其严重,是阻碍脱贫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从现行《刑法》关于贿赂犯罪的一些规定着手,分析当前贿赂犯罪“越来越多”的原因,认为这和我国现行《刑法》对贿赂罪规定不完善有很大的关系,提出了修改完善惩治贿赂犯罪的立法建议。全文约25000字,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贿赂范围问题研究。“贿赂”,是贿赂罪的犯罪对象。笔者认为,我国现行《刑法》将贿赂仅限定为财物,该规定对贿赂的范围界定太窄,不利于对贿赂犯罪的严厉打击。本部分从我国古代、近现代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刑法中有关贿赂范围的规定着手,分析了贿赂的范围在刑事立法中的演进和学者对此问题的一些学术观点。笔者认为贿赂的本质就是关于职务上能够用来交换的、能够满足人的需求的一种利益。传统上认为贿赂犯罪的本质是“权钱交易”并不准确,准确的表述应为“权利交易”。因此,“财物、财产性利益和非财产性利益说”应该是我国完善当前立法的明智之举。第二部分:置贿赂者于囚徒困境。行贿和受贿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设立并处罚受贿罪与行贿罪,没有任何值得非难之处。然而,打击腐败的效果不好,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本部分试图从经济学里的“囚徒困境”来模拟贿赂犯罪中行贿者和受贿者的关系:他们由于相互不信任并且不敢相互信任,而都不愿意冒险选择抵赖罪行;如果一方坦白,另一方抵赖,则坦白方被释放,而抵赖方会被判处重刑,结果几乎都是两个罪犯选择坦白而被从轻处罚。笔者认为,与其试图加大对行贿者的惩罚来打击贿赂犯罪,惩治腐败现象,不如在刑法中规定: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不以犯罪论处。如此,就置行贿者和受贿者于囚徒困境,其结果必然是双方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行而互相揭发,而使得打击腐败取得预期的效果。第三部分:关于行贿罪中的“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问题研究。“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作为行贿罪的构成要件始于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贿赂罪的补充规定》,1997年修订刑法时对此予以继承和保留。法律上的这种限定明显存在不足。首先,从行贿罪侵犯的客体来讲,其侵犯的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因而无论行贿人谋取的是正当利益还是不正当利益,都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其次,从行贿罪的社会危害性来看,行贿的目的性,即谋取利益正当与否,并不影响其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构成侵犯,因而,刑法没有必要对行贿的目的性加以限制。再次,如果限定谋取不正当利益才能构成行贿罪的话,那就等于默认了为谋取“正当利益”而行贿的行为合法,这不仅不符合行贿罪的犯罪本质,也没有法理依据。最后,该要件难于在司法实践中认定,不利于有效打击腐败。综上,笔者建议废除行贿罪构成要件之一的“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第四部分:关于介绍贿赂罪的问题研究。在本部分,笔者认为介绍贿赂罪这一罪名的存在与我国严厉打击贿赂犯罪的刑事政策相违背,也与罪责刑相适应这一刑法基本原则相违背。同时,在司法实践中很难明确划清本罪与贿赂犯罪共犯的界限。从国外刑事立法看,绝大多数国家刑法中均无此罪名。因此,笔者建议取消介绍贿赂罪的罪名,对其以贿赂犯罪的共犯论处。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一部分 贿赂范围问题研究  9-16
  一、古今中外关于贿赂范围的立法比较  9-13
    (一) 我国古代对贿赂范围的规定  9-10
    (二) 外国有关贿赂范围的规定  10-11
    (三) 香港和台湾地区有关贿赂范围的规定  11-12
    (四) 我国《刑法》关于贿赂范围的规定  12-13
  二、关于贿赂范围的几种学说  13
  三、笔者的观点  13-16
    (一) 贿赂犯罪的客体决定了贿赂的范围不限于财物  13-14
    (二) 国外及港台地区关于贿赂范围的立法值得借鉴  14
    (三) 打击贿赂犯罪的现实需要  14-16
第二部分 置贿赂者于“囚徒困境”  16-24
  一、我国打击贿赂犯罪的司法现状  16-17
  二、完善行贿罪有关规定的几种观点  17-20
    (一) 加大对行贿者的惩罚力度  17-18
    (二) 将目光投向行贿的潜在群体  18
    (三) 建立“行贿黑名单”  18-19
    (四) 对行贿人加处罚金  19-20
  三、上述观点的利弊分析  20-21
  四、笔者的观点  21-24
    (一) 一个经济学上的著名模型——“囚徒困境”  21
    (二) 完善行贿罪的立法规定,置贿赂者于“囚徒困境”  21-24
第三部分 关于行贿罪中的“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的研究  24-29
  一、“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在我国的立法沿革及不同理解  24-25
    (一) 不正当利益的提出  24-25
    (二) 司法解释中对“不正当利益”含义的阐释  25
    (三) 学术界关于“不正当利益”的不同理解  25
  二、行贿罪中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不适当性  25-28
    (一) 该要件不符合国际反腐败公约的精神  25-26
    (二) 该要件不符合行贿罪的本质特征  26-27
    (三) 该要件难于在司法实践中认定  27-28
  三、在行贿罪中取消“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限制  28-29
第四部分 关于介绍贿赂罪的问题研究  29-36
  一、我国关于介绍贿赂罪规定的立法沿革  29-30
  二、取消介绍贿赂罪的理由  30-35
    (一) 本罪的设立有违严厉打击贿赂犯罪的刑事政策  30-31
    (二) 介绍贿赂罪与贿赂罪共犯的界限无法划清  31-35
  三、取消介绍贿赂罪乃必然趋势  35-36
结束语  36-37
参考文献  37-38

相似论文

  1. 大学出版社发展数字出版的问题及对策研究,G237.6
  2. GY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方案研究,G239.22
  3. 我国贪污贿赂犯罪侦查策略运用研究,D926.3
  4. 当前行贿犯罪手段的新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D917
  5. 刑法原则视野下的污点证人豁免制度,D924
  6. 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D924.392
  7. 反不正当竞争视角下的商业贿赂行为研究,D922.294
  8. 国内数字出版所处困境及发展途径研究,G237.6
  9. 中国大学出版社发展战略选择的案例研究,G239.22-F
  10. 技术侦查在反贪污贿赂犯罪中的立法思考,D925.2
  11. 单位行贿罪相关问题研究,D924.392
  1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客观方面的问题研究,D924.3
  13.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及其解决,D64
  14. 论司法审判权的新闻监督,D926
  15. 论行贿罪,D924.392
  16.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问题研究,D924.392
  17. 香港基本法解释体制研究,D921.9
  18. 立法规划制度实施效果探究,D920.0
  19. 大学出版社绩效管理探析,G231-F
  20. 论我国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建构,G239.2-F
  21.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D924.39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刑法 > 分则 > 贪污贿赂罪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