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作 者: 刘艳红
导 师: 张显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关键词: 滨水区 绿地景观设计 景观视觉要素 生态要素 文化要素 细胞结构模型
分类号: TU98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003次
引 用: 1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滨水景观已成为城市滨水设计是否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城市滨水景观环境的好坏与城市的魅力息息相关。本文以河流景观设计的原则为指导,从滨河绿地设计入手,在对所研究的对象——济南市小清河进行系统的考察并就小清河现存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对滨河景观特色如何体现,生态如何发挥以及文化如何挖掘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影响小清河滨河景观的视觉因素、生态因素以及文化因素,提出在滨水绿地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尊重“地域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足迹”。以生态设计为原则,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湿地公园生态净水、植物浮床水面净化水体等技术和手段使环境生态得以持续发展;以文化为指导,把当地的文化内涵、风土人情和传统的滨水活动结合起来,继承和发扬地域文化特色,创造出独特的城市开放空间,打造出景色怡人的景观河流、生态河流和文化河流。根据以上的分析和原则,提出了应用一个完整细胞结构的模式把这些要素贯穿应用于滨水绿化设计之中,就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设计中划分为五个景观功能区、两条绿色通道、三个景观滞洪湖(湿地公园)以及九个景观节点,创造出“一河、两带、三湖、九点”的景观结构;在整个滨水景观设计中,形象地运用了细胞结构以及细胞模型学说理论加以对应分析研究,使整个滨河景观成为一个类似细胞的生命体。本文的创新点是运用细胞模型学说的原理将滨河绿地景观设计中的景观视觉、环境生态以及文化要素相结合:把“细胞”思想和“设计”理念相结合。作为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其本身就蕴含了生命信息的全部;把它与设计相结合,使人类的环境亦成为一个“生命体”;生态、文化和景观相互交融,协调共生,融合于一个“细胞”中。对于一个现代的滨河景观空间,一个完整的“细胞”就是一个有生命力设计。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综合概述  10-25
  1.1 研究背景  10-11
  1.2 研究对象、研究的内容、方法  11-14
    1.2.1 研究对象  11-12
    1.2.2 研究内容  12-13
    1.2.3 研究方法  13-14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1.4 国内外滨水开发和研究的现状  14-18
    1.4.1 西方现代滨水区绿地景观规划的研究进展及成功经验  15-17
    1.4.2 国内城市滨水区规划研究现状及案例分析  17-18
  1.5 滨水景观相关设计理论及设计途径研究  18-25
    1.5.1 相关设计理论的研究  18-20
    1.5.2 设计途径研究  20-25
第二章 滨水景观建设多元性研究  25-40
  2.1 河流景观设计原则研究  25-26
    2.1.1 景观布局清晰  25
    2.1.2 景观空间序列展开  25
    2.1.3 形体、色彩和质感的处理  25
    2.1.4 营造不同类型的人工植物群落,形成多样的植物造景氛围  25-26
  2.2 滨河景观特色研究  26-28
    2.2.1 河流风景景观  26-27
    2.2.2 “对岸景”和“纵岸景”  27
    2.2.3 滨水景观一些特有景观要素  27
    2.2.4 植物景观造景  27-28
  2.3 滨水景观中环境生态研究  28-31
    2.3.1 滨水区的生态环境价值  28-29
    2.3.2 滨水绿色通道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态渗透作用  29-30
    2.3.3 城市水景生态化整治  30
    2.3.4 滨水区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30-31
  2.4 滨水绿地景观中地域历史文化感知的蕴涵  31-40
    2.4.1 水文化的蕴含  32-33
    2.4.2 园林建筑及小品的文化品格  33
    2.4.3 传统的文化标志  33-34
    2.4.4 浓厚的生活文化  34
    2.4.5 植物文化  34
    2.4.6 充分体现人本文化,体现人性化设计的理念  34-40
第三章 小清河与济南城市社会发展  40-44
  3.1 济南小清河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40-41
  3.2 小清河历史文化沿革  41-42
    3.2.1 小清河历史变迁  41
    3.2.2 小清河的文化沿承  41-42
  3.3 小清河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42-44
    3.3.1 河流污染,导致环境的严重破坏  42
    3.3.2 基流量少、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42
    3.3.3 河堤渠化、滨水景观单调  42-43
    3.3.4 文化传承断带、旅游资源浪费  43
    3.3.5 滨水绿地景观建设无系统性  43
    3.3.6 景观观赏性、生态性、历史文化蕴涵结合的问题  43-44
第四章 小清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分析研究  44-55
  4.1 滨河景观与细胞  44-46
    4.1.1 细胞结构与“细胞学说”理论  44-45
    4.1.2 “细胞学说”与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相通之处  45-46
  4.2 小清河滨水绿地景观布局  46-50
    4.2.1 滨水绿地景观现状及功能区具体规划  47-48
    4.2.2 滨水绿地的文化、生态景观节点  48-50
    4.2.3 小清河旅游景观打造——“水上观光走廊”  50
  4.3 滨水绿化与环境生态的有机结合  50-52
    4.3.1 滨水绿色网络与城市腹地绿色网络的生态渗透  50-51
    4.3.2 滨水绿化在水系生态治理中的应用  51-52
  4.4 塑造小清河滨水绿地景观的场所精神  52-53
  4.5 景观视觉要素、文化以及生态的融合——组成协调的生命体  53-55
    4.5.1 滨河景观水系——一个可持续的流动水系统(液泡)  53
    4.5.2 景观历史人文——滨河景观的遗传核(细胞核)  53-54
    4.5.3 流通网络——滨河景观的内部网状运输通道(内质网)  54
    4.5.4 环境生态——维持滨河绿地与城市腹地绿地平衡的膜(细胞膜)  54-55
第五章 小结  55-57
  5.1 本文的创新点  55
    5.1.1 提出既具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滨水绿地设计构想  55
    5.1.2 运用细胞模型理论进行滨水绿地景观与生命的结合研究  55
  5.2 结论与讨论  55-57
    5.2.1 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系统规划  55
    5.2.2 充分尊重“地域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足迹”  55
    5.2.3 景观视觉、生态和文化的有机结合——细胞模型理论  55-57
参考文献  57-60
致谢  60-61
作者简介  61

相似论文

  1. 从海河沿岸景观设计看滨水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TU986.2
  2. 株洲旧城滨水区改造更新研究,TU984.18
  3.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TU984.18
  4. 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优化研究,TU984.18
  5. 基于水文化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TU984.18
  6. 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研究,TU986
  7. 传承与再生—京杭运河(杭州城区段)滨水区更新设计研究,TU984.18
  8. 长春市伊通河滨水景观环境设计研究,TU986
  9. 武汉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初探,TU986
  10. 当涂县护城河滨水区的更新改造研究,TU984.18
  11. 传统小城镇滨水景观设计研究,TU986.2
  12. 城市滨水绿化景观可持续性与生态建设的研究,TU985
  13. 城市滨水区线形景观规划设计研究,TU986
  14. 基于旅游文化学的城市滨水游憩环境规划研究,TU984.18
  15. 健康导向下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研究,TU984.18
  16. 济宁古运河历史地段城市设计研究,TU984.18
  17. 高等学校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S731.9
  18. 金融生态视角下的美国金融危机研究,F831.59
  19. 长沙市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与改造研究,TU986
  20. 面向复合生态系统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途径研究,TU984.18
  21. 滨水建筑小品的设计策略及方法研究,TU986.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园林规划与建设 > 园林设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