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连续搅拌反应釜温度控制方法的研究

作 者: 王雪峰
导 师: 常玉清
学 校: 东北大学
专 业: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关键词: 连续搅拌反应釜 温度控制 神经网络广义预测控制 LM算法 QuasiNewton算法
分类号: TP2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5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石油化工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连续搅拌反应釜作为化工生产中实现化学反应的主要设备,其自动控制方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化工生产过程中,反应釜的温度决定了产品的产量、质量,有时甚至影响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因此如何对反应釜内化学反应温度进行精确、有效的控制,显得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温度对象具有非线性、时变不确定、大滞后、受环境温度影响大等特点,目前反应釜内的全过程温度自动控制仍是个较难解决的问题。预测控制具有对模型精度要求不高,建模方便;采用非最小化描述的模型,系统鲁棒性、稳定性较好;采用滚动优化策略,而非全局一次优化,能及时弥补由于模型失配、畸变、干扰等因素引起的不确定性;动态性能较好等优点。因此将预测控制应用于连续搅拌反应釜温度控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首先在查阅大量连续搅拌反应釜温度控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简述了反应釜中生产过程的相关概念;深入分析了反应釜工艺流程及重要参数的监测与控制情况;完成了控制系统下位机程序设计并实现了上位的机监控功能;同时建立了上位机监控软件WinCC与MATLAB之间的通讯,使得复杂控制算法的实现成为了可能。另外,针对反应釜温度控制对象的复杂性,本文在分析了反应釜内温度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神经网络广义预测控制在连续搅拌反应釜温度控制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LevenbergMarquar-QuasiNewton的改进优化算法,使原有的梯度下降优化算法收敛速度慢的缺点得以改进,并克服了改进的LM (LevenbergMarquar)优化算法由于算法近似所带来的大残量、算法收敛速度慢、稳定性差等问题。而后对反应釜温度模型进行了仿真研究,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20
  1.1 连续搅拌反应釜工艺简介  10-13
    1.1.1 连续搅拌反应釜的基本结构  10-11
    1.1.2 连续搅拌反应釜工作原理  11
    1.1.3 连续搅拌反应釜温度控制方案  11-13
  1.2 反应釜的动态特征  13-16
    1.2.1 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13
    1.2.2 反应釜温度动态方程  13-15
    1.2.3 冷却剂流量对釜内温度的传递函数  15-16
  1.3 连续搅拌反应釜温度控制难点  16-17
  1.4 国内外连续搅拌反应釜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7-19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9-20
第二章 广义预测控制算法与BP网络辨识  20-32
  2.1 广义预测控制算法  20-25
    2.1.1 预测控制的基本原理  20-23
    2.1.2 广义预测控制算法实现  23-25
  2.2 神经网络辨识  25-30
    2.2.1 神经网络辨识的理论依据  25-26
    2.2.2 神经网络辨识的内容和步骤  26-27
    2.2.3 BP神经网络算法  27-30
    2.2.4 引入动量项的误差反向传播算法  30
  2.3 本章小结  30-32
第三章 反应釜温度的神经网络广义预测控制  32-48
  3.1 连续搅拌反应釜温度特性  32-33
  3.2 神经网络预测控制  33-36
  3.3 基于LM-QuasiNewton的滚动优化改进算法  36-43
    3.3.1 梯度下降法  37-38
    3.3.2 LM-QuasiNewton综合算法  38-42
    3.3.3 基于LM-QuasiNewton的滚动优化改进算法  42-43
  3.4 仿真比较  43-46
  3.5 本章小结  46-48
第四章 反应釜内化学反应过程监控系统设计  48-64
  4.1 下位机程序设计  48-54
    4.1.1 S7-300简介  48-50
    4.1.2 下位机程序设计  50-54
  4.2 监控画面设计  54-57
    4.2.1 WinCC组态软件介绍  54
    4.2.2 WinCC与S7-300之间通讯的实现  54-55
    4.2.3 监控画面的设计  55-57
  4.3 WinCC与MATLAB的OPC通信  57-63
    4.3.1 OPC技术简介  58-59
    4.3.2 OPC和DDE的比较  59
    4.3.3 WinCC与MATLAB的OPC通信的建立  59-60
    4.3.4 WinCC与MATLAB的OPC网络通讯的应用举例  60-63
  4.4 本章小结  63-64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64-66
参考文献  66-70
致谢  70-72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72

相似论文

  1. 交联电缆生产线电控系统的研制,TP273.5
  2. 中密度板纤维干燥系统与PLC控制系统设计,TP273
  3. 生物发酵温度控制策略的研究,TP273
  4. 过滤器性能测试系统研制,TH137
  5. 环保节能型上光机干燥固化系统的研究,TS803.6
  6. 罩式炉退火过程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TP273
  7. 模糊神经网络在胶粘剂生产过程中的研究与应用,TP183
  8. 连续搅拌反应釜(CSTR)反应物浓度软测量方法研究,TP274
  9. 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TP273
  10. 连续搅拌反应釜的鲁棒预测控制研究,TP273
  11. 岭澳核电厂实施先进燃料管理策略对其运行的影响研究,F426.61
  12.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光纤陀螺温度控制研究,TP183
  13. 半导体激光器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TP273
  14. 陶瓷窑炉温度测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TP273
  15. 基于模糊PID的通信机房温度调节节能系统的研究,TP273.4
  16. 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TP273.4
  17. 严寒地区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模拟及控制措施研究,TU755
  18. 改进BP神经网络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TP183
  19. 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TM924.3
  20. 电窑炉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TP27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自动化技术及设备 > 自动化系统 > 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