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跨话轮话题推进研究

作 者: 彭德倩
导 师: 刘大为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话题推进 语篇系统 言说主体 言语行为理论 说话人 语篇层次 独立操作 句子水平 言语主体 句子层次
分类号: H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194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话题的跨话轮推进问题。本文从话语的信息结构出发界定“话题”和“述题”的概念。与目前大多数研究只关注“话题”的句法功能不同,本文强调“话题”概念的语义属性,并且力求突破单个句子的束缚,在语篇、对话的层次上对话题进行考察。 首先讨论了话题在单个句子中的推进模式,为后文探讨话题在语篇、对话中的表现建立基础。这里辨析了话题推进和话题转移,把话题推进分为话题延伸和话题延续两种类型,从表现形式、语义关联等方面讨论了每种类型内部的次类。对句子层次的语言事实的考察,虽可以发现话题推进的某些一般形式,但不足以解释话题在语篇、对话层次上的所有表现。而后者正是本文的重点。 接着针对现有的语篇话题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理解。目前,语篇层次的话题研究通常只讨论话题如何控制语篇的内聚和结构衍生等问题,局限于对语篇内部的构型要素的形式、功能的分析归纳,采用的仍然是单个句子水平上的话题研究模式。本文完全突破了这种在语篇内研究语篇的思路,把个别语篇置于更大的语篇系统中进行考察,着眼于语篇系统的运作及语篇之间的关系,从而在跨语篇的高度上对话题推进提出了全新的理解。这是本文研究在方法论上的一个创新。 本文认为,语篇系统具有对话的本质。我们以奥斯丁、塞尔等的言语行为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从话轮交替和话对组配两个方面研究了对话活动。对话的正常开展有赖于两方面因素的密切配合:一方面是言语行为的相继性,即当前说话人的言说行为派定了下一个说话人的言说行为,而当前说话人本身又接受前一个说话人言说行为的指派——言说行为之间的配对关系根植于一般人类行为的意图结构;另一方面,在对话中相继说话的两个人所说的话必须有语义上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话题推进的结果。与单个句子、单个语篇内的话题推进不同,在对话中话题推进是由多个言说主体合作完成的。由于不同言语主体对话题的认识及言说行为不具有天然的统一性,主体间相互理解也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差,跨话轮的话题推进较之句子、语篇内部由单一言说主体独立操作的话题推进更为复杂。本文的最后部分即试图具体剖析跨话轮的话题推进。 鉴于日常生活中对话形式纷乱复杂,本文只能选取最简单的对话作为研究对象,有时还不得不采用例举的方式,管中窥豹。 跨话轮话题推进问题的实质是对话过程中参与者行为与意义的互动关系,由于一般言语行为理论尚未涉及针对多个言说主体合作行为的研究,本文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尝试性,而较之现有的大多数话题研究则具备了深刻的哲学视野。

全文目录


摘要  5-8
1 话题、主题与表述  8-13
  1.1 话题与述题的概念及其句法表现  8-11
    1.1.1 句子的信息结构与话题、述题概念  8-9
    1.1.2 话题与述题关系及表现  9
    1.1.3 话题、述题及相近概念的使用  9-11
  1.2 表述:对话题的述谓  11
  1.3 句子话题与话语话题:语篇视角  11-13
2 从单句到语篇:  13-18
  表述的扩张与话题推进  13
  2.1 话题推进的概念  13
  2.2 话题推进的两种方式  13-17
    2.2.1 话题延伸  13-15
    2.2.2 话题延续  15-17
  2.3 话题的非相关性推进和话题转移  17-18
3 从话轮到话对:  18-22
  单话轮的话题推进与跨话轮的话题推进  18
  3.1 对话结构分析  18-19
    3.1.1 话轮与话对  18
    3.1.2 始动话轮和继动话轮  18-19
  3.2 对成篇话语的重新认识  19-20
  3.3 “跨话轮话题推进”的提出  20-22
4 跨话轮话题推进与言语行为的配对关系  22-33
  4.1 话轮关系对话题推进的影响  22
  4.2 话轮、话对与言语行为  22-23
  4.3 话轮、话对与言语行为  23-26
    4.3.1 话轮与言语行为  23-25
    4.3.2 话对与言语行为的配对关系  25-26
    4.3.3 表述与言语行为  26
  4.4 话对类型分析  26-32
    4.4.1 理想的或典型的话对类型  27-30
    4.4.2 日常生活中的话对类型  30-32
  4.5 话题转移  32-33
    4.5.1 话题转移的概念  32
    4.5.2 相关性转移与非相关性转移  32-33
5 跨话轮话题推进的分析方法  33-40
  5.1 跨话轮话题推进分析的原则  33-35
  5.2 跨话轮话题推进分析的方法  35-40
结语  40-41
参考文献  41-44
术语表  44

相似论文

  1. 说话人识别中不同语音编码影响的补偿方法,TN912.34
  2. “好汉两个半”中语音歧义的语用效果研究:言语行为理论视角,H313
  3. 荒诞中的现实—《房间》的文体分析,I562.073
  4. 《威尼斯商人》对话的语用分析,I561
  5. 中国法庭话语的言语行为分析,H13
  6. 复杂信道下的说话人识别技术,TN912.34
  7. 基于VC++6.0的说话人识别系统的研究,TN912.34
  8. 语言中的文化认同—对《我父亲的梦想》语篇语用分析,H315
  9. 言语行为理论下会话幽默的性别差异研究,H030
  10. 基于混合特征和高斯混合模型的说话人识别研究,TN912.34
  11. 基于Windows CE的说话人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N912.34
  12. 说话人识别中特征参数的提取及优化研究,TN912.34
  13. 基于文本无关的说话人识别研究,TN912.34
  14. 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研究,B712
  15.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积极言语反馈的语用研究,H319
  16. 《小镇畸人》中言说主体的符号学解读,I712
  17. 转喻视角下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中的语篇连贯研究,I561
  18. 农村高中学生说话能力调查与思考,G633.3
  19. 小学低年级说话写话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其改进对策的研究,G623.2
  20. 基于视频与文本信息的说话者人脸标注,TP391.41
  21. 多路并行实时说话人识别算法研究与实现,TN912.34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