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会关系

作 者: 陈奇
导 师: 李颖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power distance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s equal relationships insider-outsider relationships address forms
分类号: G11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14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类的跨文化交际历史悠久。早在唐朝,中国的鉴真和尚就曾东渡日本,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很大贡献。中国著名的“丝绸之路”可以说是“文化之路”。意大利的马可波罗也曾来到中国,搭建了中国和意大利跨文化交际的桥梁。而现在随着传播通讯技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全球化,跨文化交际更成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如Marshall McLuhan 1964年在他的Understanding Media一书中所预测的,地球只不过是一个村子。全世界人们的交流如同一个村子的人一样频繁和便利。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各行各业人们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民间机构之间的交际以及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日益频繁。尤其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成为迫切需要的一种能力;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许多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中有一部分是出于语言的障碍,但是更多的是文化的障碍。许多学生英语说得很流利,但是却不能很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主要是因为缺乏对文化知识的了解。因此,本文旨在介绍一些文化的差异以及文化的差异如何影响跨文化交际。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美主流文化的差异。本文的主要观点是文化决定了社会关系,进而会影响跨文化交际。文章的第一和第二部分试图从文化的根源来解释社会关系的形成,以及人们对社会关系的根深蒂固的认可。第三和第四部分探讨了社会关系是如何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全文采用直线式阐述法。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何为跨文化交际;第二部分解释了社会关系形成的社会文化根源;第三部分集中讨论了中美两种文化的社会关系;第四部分把文化、社会关系和跨文化交际结合起来,主要通过称谓语的使用来证明由文化决定的社会关系必然会对跨文化交际产生作用。要了解跨文化交际必须先了解交际。交际一词源于拉丁词,意思是共享,共享所经历的、所想、所感和所知。人类的交际有别于其他生物的交际。人类可以创造并使用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符号来交流。符号是交际时的主要手段,任何符号只要它能表达某种含义都可以用来进行交际,如:语言,图表,手势,表情等。根据使用符号的不同,我们可以把交际分成两大类:言语交际和非言<WP=86>语交际。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跨文化言语交际。确切说是跨文化人际言语交际。正如前文所说,跨文化交际可以是国与国之间的,也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本文的中心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因为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机构与机构之间,任何交流都必须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只不过其代表的是不同的对象。跨文化交际与文化内以及亚文化交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学者们发现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与同一主流文化内人们之间的交流所涉及的变量基本一致(贾玉新,1997,p9)。无论是跨文化交际还是同一文化内的交际,都包含了以下的要素:信息源和信息接收者,编码和解码,信息和渠道,反应和反馈,干扰和语境。正是这些共同的要素使跨文化交际成为可能。而跨文化交际又不同于文化内交际。Samovar 和Porter(1999)认为来自不同文化的信息源和信息的接收者之间的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由此可见文化差异是导致跨文化交际与文化内交际差异的主要因素。交际是一种社会和文化行为。(贾玉新,1997,p11)它必然会处于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中。社会文化是交际的大语境,而每一个交际行为又有直接的情景环境。文化环境决定了情景环境。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交际环境的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的差异,交际双方分别处于自己的文化环境中,这必然会使交际更加复杂。因此,对交际另一方的文化的了解会使交际更有效,更成功。在众多的文化定义中,本文从交际的角度出发选择其中一个定义: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交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根据众多学者们对文化的界定,本文认为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物质文化包括人们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如文学作品等;制度文化主要指政治经济制度、法律;行为文化包括人们的行为模式、人际关系;观念文化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信念、态度等。而其中观念文化是核心成分。当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以及行为文化都随社会的改变而改变,只有观念文化保持相对的稳定。在观念文化中主要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是价值观。胡文仲(1999,p36)指出: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区分不同的文化。观念是对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理解。它是通过对外界的信息进行选择、评价、组织和解释而形成的,因此不同的文化会形成不同的观念,包括价值观。文化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对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什么是正义的,什么是错误的等各种观点和看法。信念和态度是价值观的表现。中美文化<WP=87>的差异一个主要表现是价值观的不同。本文采用了Hofstede的五个衡量价值观的尺度:个体主义—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对权力距离的态度(power distance),对不确定因素的回避程度(uncertainty avoidance),男性—女性(masculinity-femininity),时间观念(time orientation)。通过比较四个尺度中的指数,可

全文目录


Introduction  11-14
Part On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4-29
  1.1 Human Communication  14-20
    1.1.1 Defining Communication  14-15
    1.1.2 Components of Communication  15-20
      1.1.2.1 Source/receiver  15
      1.1.2.2 Encoding and Decoding  15-16
      1.1.2.3 Message and Channels  16-17
      1.1.2.4 Response and Feedback  17-18
      1.1.2.5 Noise/Interference  18-19
      1.1.2.6 Context  19-20
  1.2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20-29
    1.2.1 Culture  21-24
      1.2.1.1 Defining Culture  21-22
      1.2.1.2 Dominant Culture  22-23
      1.2.1.3 Ideological Culture  23-24
    1.2.2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24-27
      1.2.2.1 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 & 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  25
      1.2.2.2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25-27
    1.2.3 Culture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27-29
Part Two Cultures as a Context  29-43
  2.1 Ideological Cultural Components  29-37
    2.1.1 Perception  30-33
      2.1.1.1 Selection  30-31
      2.1.1.2 Evaluation and Organization  31
      2.1.1.3 Interpretation  31
      2.1.1.4 Perception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31-33
    2.1.2 Beliefs and Attitudes  33-35
      2.1.2.1 Belief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34-35
      2.1.2.2 Attitude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35
    2.1.3 Value System: Core of Culture  35-37
      2.1.3.1 Defining Value  35-36
      2.1.3.2 Cultural Valu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36-37
  2.2 Social Structure  37-38
  2.3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38-43
    2.3.1 Chinese Values and American Values  38-41
      2.3.1.1 Chinese Confucianism  39-40
      2.3.1.2 Philology in American Culture  40-41
    2.3.2 Chinese and American Social Structure  41-43
Part Three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43-58
  3.1 Hofstede’s Cultural Patterns  43-47
    3.1.1 Power Distance  44-45
    3.1.2 Uncertainty Avoidance  45
    3.1.3 Individualism vs. Collectivism  45-46
    3.1.4 Masculinity vs. Femininity  46
    3.1.5 Time Orientation  46-47
  3.2 Social Relationships  47-58
    3.2.1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 (Non-reciprocal) vs. Equal Relationship (Reciprocal)  47-50
      3.2.1.1 Chinese Power Distance vs. American Power Distance  47-48
      3.2.1.2 Chinese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s  48-49
      3.2.1.3 American Equal Relationships  49-50
    3.2.2 Outsiders and Insiders Distinction  50-58
      3.2.2.1 Chinese Collectivism and American Individualism  50-53
        3.2.2.1.1 Chinese Collectivism  51-52
        3.2.2.1.2 American Individualism  52-53
      3.2.2.2 Levels of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53-55
        3.2.2.2.1 Personal Level of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53
        3.2.2.2.2 Interpersonal Level of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53-54
        3.2.2.2.3 Societal Level of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54
        3.2.2.2.4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Dimension and SocialRelationship  54-55
      3.2.2.3 Outsiders vs. Insiders Distinction  55-58
Part Four Relationship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58-70
  4.1 Politeness Principles and Culture  58-62
    4.1.1 Politeness Principle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59-60
    4.1.2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Address System  60-62
  4.2 Chinese & American Address System  62-70
    4.2.1 Pronominal Forms of Address  62-63
    4.2.2 Nominal Address Forms  63-70
      4.2.2.1 Title of Address  64-66
      4.2.2.2 Address Forms of Names  66-67
      4.2.2.3 Kinship Terms  67-70
Conclusion  70-72
Bibliography  72-76
Appendix  76-80
Abstract  80-85
摘 要  85-88

相似论文

  1. 汉英称谓系统之比较研究,H030
  2. Power/Solidarity Concepts as Reflected by the Address Forms in Outlaws of the Marsh,H315
  3. 迪士尼球土化文化传播策略探讨,G115
  4. 新世纪日本文化外交及其对中国的影响,G115
  5. 中国人眼中的“浪漫法国”是真的“浪漫”吗?,G115
  6. 国际文化贸易中的传播壁垒研究,G115
  7. 逆向文化冲击中的文化适应,G115
  8. 全球化与跨文化交际:一项探索性研究,G115
  9. 针灸与想象的中国,G115
  10. 跨文化视野中的国际传播,G115
  11. 跨文化传播与渗透的新范例,G115
  12. 文明的传播与接纳,G115
  13. 论文化民族性与外交,G115
  14. 跨文化交往中的文化差异分析及跨文化培训模式比较研究,G11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 世界 > 互助合作与文化交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