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飘香的番石榴——论魔幻现实主义的形成

作 者: 吴丽丽
导 师: 傅景川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魔幻现实主义 番石榴 拉丁美洲 印第安人 超现实主义 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神话传说 文学流派 世界文坛
分类号: I109.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4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崛起了一种新的文学流派——魔幻现实主义。它植根本土、蔓枝开阔,在世界文坛上以其独特的风貌和鲜明的地区色彩格外引人注目,成为当代欧美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在我国也受到普遍的关注,研究魔幻现实主义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文学爱好者大有人在。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直到如今,在世界其他地区,比如中国,也没能产生影响如此深远的文学流派、没能产生引发如此多的世界性赞誉的文学作品呢?以此为出发点,本文通过对拉美文学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形成的诸因素的比照和分析,论证了这一流派是在欧洲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下,由于悠久的文化历史原因以及拉美社会的畸形发展,传统的形态和方法在这里根深蒂固,长存不衰,本土的神话传说和现实社会生活奇妙的融合在一起,给拉美小说造成了一种人鬼难分,现实与虚幻莫辨的神奇效果。拉美作家正是通过魔幻现实主义小说表现了拉丁美洲印第安人对周围世界的看法以及他们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可以说,魔幻现实主义犹如一株飘香的番石榴,扎根于适宜它生长的土地,并有合适的温度,平衡的生态诸条件的保证,才结出如此累累的硕果。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章通过对印第安古老神话传说的考证,并结合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复现出的这些神话母题,挖掘了魔幻现实主义形成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陆最古老的居民,他们创造了别具风格的美洲古代三大印第安文化,这不仅是古代美洲印第安人的难以再造的艺术典范,而且表现了古代印第安人认识世界、征服世界和思考自身生存的方式。在今天,这些神话传说被看作是一种难以取代的文化遗产,其天真未凿和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给拉美作家提供了永<WP=40>不干涸的创作源泉,也给其作品涂上了一层独具特色的魔幻色彩。“魔幻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最早产生在欧洲,具体说是德国,以后传入西班牙。但是这个名词在欧洲并没有发展成为文学或艺术流派。而相反,在这个术语于一九四八年传入拉丁美洲时,这块大陆上已经有了具有魔幻因素的文学作品。当名词一传入,便一拍即合,发展成当今世界文坛上具有一定影响又别具一格的文学流派。这种现象的产生,不能不令我们去研究这一流派与拉丁美洲地域文化之间的必然联系。于是,第二章详尽地阐述了拉丁美洲独特的地域文化的现实观与艺术观是魔幻现实主义形成的基石。首先,从博尔赫斯的“不可知论”入手,到印第安人认识事物的方式“万物皆有灵”,以及印第安人的传统观念“人鬼共世”,一直到近现代的寡头政治,展示给读者的是一幅拉丁美洲令人难以置信的神奇画面,接着,分析了拉丁美洲民族文学的传统,自从殖民主义者侵入之后,印第安文学作品被破坏殆尽,文学的民族风格已经不是继承的问题,而是如何重新建立的问题,在本民族语言缺失的前提下,“大地小说”和“土著主义印第安文学”都曾为拉丁美洲文学的民族化做出过贡献,从《旋涡》和《堂娜巴巴拉》中,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们学会了将自然和生活中的神秘色彩运用到其作品中,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反映印第安人的真实生活以及真实的思想感情的题材则继承于土著主义印第安文学的传统。最后,从拉美人民的民族意识出发,分析了魔幻现实主义形成的必然性。魔幻现实主义归根结底是以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面目为己任的,因此反映拉美各民族人民在历史的嬗变、民族的发展与延续中构筑的独具个性的民族特质成了以《百年孤独》为代表的诸多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创作的主要目的,造成拉丁美洲人民孤独落后的真正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拉美作家以笔为武器,要求拉丁美洲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投入到寻找民族特质,抵抗帝国主义的经济、文化侵略的战斗中来。 <WP=41>第三章介绍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形成也大胆借鉴了西方文学的艺术技巧,尤其得益于欧洲超现实主义的启发和影响,可以说是世界文学思潮在拉美的投影。超现实主义于20世纪初产生于欧洲,但由于大批拉丁美洲作家于这一时期来到巴黎,包括一些后来名噪一时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他们吸收了超现实主义的创作理论和写作技巧,同时加以改造和发展,所谓拿来主义,最后的结果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最喜爱的作家之一加西亚·马尔克斯说过:“总而言之,我们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的作家们必须虔诚地承认,现实是比我们更好的作家。我们的天职,也许是我们的光荣,在于设法谦卑地模仿它,尽我们的可能模仿好。” 这段话可以指引我们找到魔幻现实主义形成的最终根源。

全文目录


前 言  5-7
第一章 神话母题的复现和转换生成  7-12
第二章 地域文化的现实观与艺术观  12-29
  一、 拉美社会的神奇现实  12-21
  二、 拉美文学的特殊传统  21-25
  三、 拉美人民的民族特质  25-29
第三章 超现实主义的启迪和影响  29-34
结 语  34-35
注 释  35-37
参考文献  37-39
论文摘要(中文)  39-42
论文摘要(英文)  42-44

相似论文

  1. 面朝黄土,背负青天,I206.6
  2. 超现实主义绘画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J525
  3. 从魔幻现实主义到女性主义,I561.074
  4. 加拿大印第安人历史及其与主流社会的撞击融合,K711
  5. 论《马戏团之夜》中的魔幻现实主义,I561
  6. 视觉图像与潜意识分析,B84
  7. 论《爱药》中意象的象征意义,H315.9
  8. 真实的黑人经历:解读《宠儿》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叙事,I712
  9. 展开萨丰名著《风之影》的全景图,I551
  10. 国内外学术界美国印第安人宗教问题研究综述,K712.8
  11. 手绘的梦境,J205
  12. 中国寻根文学与拉美土著文学的联系,I73
  13. 行走在半梦半醒之间—伊丽莎白·毕晓普诗歌中的超现实主义特征,I712
  14. 哈尼族原始历史意识,K28
  15. 《百年孤独》的空间叙事研究,I775
  16. An Analysis on Jacksonian Democracy,I712
  17. 美国印第安政策与印第安人有限政治权利探讨,K712
  18. 超现实主义插画中现实与虚幻的结合方法研究,J218.5
  19. 敕使河原宏与日本新浪潮,J905
  20. 论《哈里·波特》系列中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I561
  21. 印第安人的土地情与生存哲理,I712.074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世界文学 > 文学史、文学思想史 > 文学流派及其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