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王莒生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从五脏论治慢性咳嗽临床经验研究

作 者: 周继朴
导 师: 王莒生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西医结合
关键词: 慢性咳嗽 中医药疗法 从五脏论治法
分类号: R24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为了全面总结老师王莒生教授的丰富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在经过三年的跟师学习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了老师在临诊中的治病理念与诊治技巧,结合老师的讲解及自身的感悟,总结出老师的若干临床经验。目的:全面总结王莒生教授学术思想,以及在皮肤科、呼吸科、内科杂病等领域的学术经验,总结疑难症的治疗思路。重点研究五脏治咳法在慢性咳嗽病中的治疗经验。通过五脏治咳法与传统治咳法的比较,为慢性咳嗽的中医辨证分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老师学术渊源,了解老师的学术继承及学术创新,总结平日跟师临床病例,聆听老师日常讲课,并结合自身体会,将老师的学术经验系统全面总结。在专病研究方面介绍五脏治咳的经验,并选取60例慢咳患者,分别采用五脏分治法与止嗽散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临床疗效。内容:详细总结了王莒生教授的学术渊源:继承关幼波气血辨证理论、痰瘀同治的学术经验;学习张志礼病证结合、外病内治的治疗皮肤病思想;发扬许公岩从脾胃治疗咳喘病经验。全面总结了王老师的学术思想:包括调内以治外的整体观;疏风宣肺的治疗观;咳喘病以疏风宣降为先,从五脏论治为要的原则;内科杂病要祛风、疑难杂症应调肝。具体体现了老师在皮肤病及呼吸病方面的治疗经验,重点强调了祛风宣降法应贯穿咳喘病治疗的始终,以及肺病重在从五脏论治的思想,总结内科杂病治疗理念,包括“诸病先解表”的学术思想,以及善于从肝论治杂病的经验。系统总结了老师从五脏论治慢性咳嗽的经验;治疗哮喘、肺纤维化、慢阻肺、白癜风、干燥综合征、湿疹、失眠症等疾病的经验,反映了老师独特的临床思想与治疗方法。还总结了老师在方剂使用及药物应用方面的特色,重点介绍了能体现老师学术价值的代表方药,包括复法组方、大方、合方的学术价值;在药物使用方面介绍风药、对药、虫类药在各科疾病中的使用经验。在专病研究方面总结老师应用五脏治咳法论治慢性咳嗽的理论及实验研究,阐述了近年来中西医治疗慢性咳嗽的研究进展。并全面系统阐述了老师“五脏咳”理论的内容、五脏咳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以及与现代病因学相结合的辨证分型新方法。并通过60例的临床对比研究,证实了五脏治咳法优于慢性咳嗽通治方“止嗽散”加减。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咳嗽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结论:1.王莒生老师系统全面继承了关幼波教授气血辨证理论,与八纲辨证相结合,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补充了传统辨证方法的不足。深受张志礼教授外病内治思想的影响,并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皮肤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习许公岩主任治疗呼吸病的学术思想,强调痰湿是咳喘病久治不愈的重要内因。由于深受多为中医名家的影响,王老师在皮肤病及呼吸病的治疗中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思想。2.王老师在皮肤病的治疗中,提出了外病内治、全身调理的重要思想。强调入是一个整体,人体五脏六腑通过经络联络皮肤,都与皮肤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皮肤病“形势虽出于外,而受病之源实在内也”。从整体出发,外病内治,全身调理是中医治疗皮肤病的优势。在五脏之中,肝气不疏是导致气血失和、肌肤失养的重要原因。调肝法是最应受到重视的治疗方法,治病先调肝,肝气顺则经脉气血畅通,疾病能愈。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对肝郁患者的心理疏导,对治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基于“肺主皮毛”的理论,皮肤病应注意从肺论治,可分别应用宣肺、清肺、润肺、补肺等法。3.在呼吸病治疗中,咳喘病主要是由于肺失宣降所致,而肺失宣降的主要原因是风邪犯肺。故强调祛风宣降法应贯穿咳喘病治疗的始终。并自拟方祛风止咳汤、化痰定喘汤对咳喘病疗效显著。呼吸病一定要坚持从五脏论治,在祛风宣肺的同时,还要根据五行生克乘侮的理论,尽量寻找其他脏器是否对肺脏产生影响,只有一并治之,才能恢复肺之宣降,咳喘自止,否则会犯见肺治肺的错误,使咳喘久久难愈。4.内科杂病的治疗注重风邪为患。百病皆由伤风起,且风邪所致疾病变化多端,不可胜数。大凡久治不效、反复发作的重病、顽症、痼疾,或交节发病类疾病,必有六淫外邪深伏。主张“诸症当先解表”,提倡“善治者治皮毛”。对于内科疑难杂症,常常用风药治之。随着时代的变迁,疾病谱也随之变化,当今时代,情志疾病占有很大比例,与内、外、妇、皮肤、肿瘤等病关系密切。故在临床中应当注重从肝论治,逐渐恢复肝主疏泄的功能,才能使疾病向愈。5.在专病治疗中,重点介绍了应用五脏治咳法治疗慢性咳嗽的研究。提出慢咳从五脏论治的方法,并对各型咳嗽有明确的证候诊断标准及方药治疗规范。对《内经·咳论》内容有较大的补充,将六腑咳的主要内容分别放在互为表里的五脏名下论述,使分类简单。其最为进步之关键是将辨证分型与现代病因学有机结合,即将临床经验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引进现代科技及西医研究成果,使其临床应用更据客观性而易于学习推广,发挥中医治咳的千年经验,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现代疾病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6.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注重以祛风为先、痰瘀共治及补肾纳气的综合疗法,体现了祛邪与扶正的辨证思想;肺纤维化是呼吸科疑难症,中药治疗有一定优势,王老师从虚、痰、瘀三方面入手,采取综合疗法,仔细辨别虚实关系,用药注重虚实配比,兼以活血化痰,取得较好疗效;在白癜风的治疗中,提倡从肝、从肺论治,以祛风宣肺、疏肝平肝为治疗原则,重点在于恢复肺之宣肃、肝之疏泄功能;干燥综合征在治疗中要牢牢把握阴虚为本,燥毒瘀为标的总体原则,在滋阴扶正的基础上,分别予以润燥、活血、解毒的综合治疗;对于失眠症,因其病因复杂,涉及五脏,故提出五脏皆有不寐,治疗应从五脏论治的原则。7.在方剂的使用中,通过合方、复法组方、大方等制方理论,应用于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因很多疾病常常错综复杂,非一种病证一个病机所能概括,常以复合模式存在。与之相应,方剂的选择也要随之变化。此时,方剂相合应用(合方)以照合病证病机势在必行。经方与时方相合,其功效不是简单地叠加,或有协同作用,或有扩大作用,或产生新的功效。如此应用,为经方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复法组方也两种或以上治法的联合应用,是治疗证候兼夹、病机错杂等疾病的主要手段。复法的使用,不仅增强了对主证的疗效,更进一步兼顾了次证,从而全面提高了疗效。故临床中实践中常常是将寒温并用、敛散同用、补泻兼施、升降结合、表里共治、润燥互用、动静结合等看似矛盾的治法于一方。8.在药物使用上,风药的应用广泛,这类药物多具辛散走窜、祛风解表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内外诸风、外感表证等,除此之外,风药还具有熄风、发汗与止汗、升阳、引药上行、引经、胜湿、润燥、散火、行散诸药、开窍、止血、疏肝等多种功效,并在治疗内科杂病方面广泛应用。疑难杂症可用对药,虽然药味简单,但疗效不逊于经典方剂。9.在五脏治咳法的临床研究中,选取门诊60例慢咳患者,随机分为五脏治咳组为,对照组应用咳嗽通治方“止嗽散”治疗,观察2周,比较两组在疗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上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并得出五脏治咳法在慢咳的治疗中疗效优于传统方法治疗,为中医药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近年来慢性咳嗽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呼吸科门诊最多见的疾病之一。本病是指病程超过8周以上,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的临床症状,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者。慢性咳嗽病因复杂,不仅涉及呼吸系统,还与五官科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服用某些药物等因素相关,若要明确病因需行多种检查,但检测程序复杂而昂贵,常使患者难以接受,因此要明确病因诊断较为困难。因此影响西医治疗本病的效果。中医对于咳嗽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临床经验,在治疗慢性咳嗽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在诊断要点、证候学研究等方面缺乏规范及标准。慢性咳嗽属中医“久咳”“内伤咳嗽”范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论述了因五脏六腑功能失常而致咳嗽的规律。所以临床上慢性咳嗽从五脏论治就显得尤为重要,故研究五脏致咳的证候学特点及证候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回顾了中医对咳嗽的病名分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药及与现代病因学相结合治疗的研究现状,以及西医学在慢性咳嗽病因诊断、治疗、病因实验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本研究以探讨慢性咳嗽从五脏论治的辨证治疗规律及治疗效果为目的。通过对60例慢性咳嗽患者分别应用五脏治咳法与传统的慢性咳嗽通治方药(止嗽散)的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两种治咳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经过2周的治疗,以五脏治咳法为治疗组在显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以“止嗽散”加减为主的对照组(P<0.05);以五脏治咳法为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咳嗽症状平均积分方面明显优于以“止嗽散”加减为主的对照组(P<0.05)。说明慢性咳嗽从五脏论治可以更好的改善咳嗽症状,治疗成功率优于单用“止嗽散”治疗。本研究以中医经典理论为基础,以王莒生老师从五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经验为依托,分别对五脏咳的临床表现、症候特点、辨治规律、治法方药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规范,并结合西医学的病因诊断,对五脏治咳法的辨证规律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研究。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得出五脏治咳法治疗效果优于咳嗽通治方“止嗽散”的结论。可为今后制定中医治疗慢性咳嗽规范方案提供临床及理论依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8王莒生教授学术渊源  8-18  内科杂病效法关幼波  8-11  皮肤病治疗遵从张志礼  11-13  呼吸病治疗继承许公岩  13-16  融会贯通其他医家的临床经验  16  参考文献  16-18王莒生教授学术思想  18-27  1“调内以治外”的整体观  18  2.皮肤病中“疏肝宣肺”的治疗观  18-20  3.以“祛风宣降”法贯穿咳喘病治疗的始终  20  4.慢性咳喘应从五脏论治  20-22  5.“善治者治皮毛”一内科杂病要注重风邪为患  22-23  6.疑难症当以调肝为要  23-25  7.结论  25-27王莒生教授诊疗经验总结  27-54  1. 慢性咳嗽病诊疗经验总结  27-33  2. 支气管哮喘诊疗经验总结  33-35  3.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疗经验总结  35-37  4. 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经验总结  37-39  5. 白癜风诊疗经验总结  39-42  6. 干燥综合征诊疗经验总结  42-44  7. 湿疹治疗经验  44-45  8. 失眠症诊疗经验总结  45-47  9. 复发组方治疗疑难病诊疗经验总结  47-48  10. 方剂使用经验诊疗经验总结  48-50  11. 药味使用经验总结  50-54王莒生教授"五脏治咳"法辨治慢性咳嗽病的研究  54-75  中文摘要  54-55  英文摘要  55-57  文献综述  57-66    参考文献  63-66  临床研究  66-75小结  75-78致谢  78-79个人简历  79

相似论文

  1. 许彭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其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研究,R249.2
  2. 止嗽散治疗慢性咳嗽的配伍规律研究,R256.11
  3. 小儿慢性咳嗽394例临床分析,R725.6
  4. 防哮冲剂治疗小儿慢性咳嗽(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研究,R272
  5. 加味香砂六君子颗粒治疗小儿肺脾气虚型慢性咳嗽的临床研究,R272
  6. 基于META分析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文献评价及临床研究试验方案建立,R711.5
  7. 中药三联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总结,R271.9
  8. 健脾化湿祛瘀解毒法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理论与临床研究,R273
  9. 苍屏散加减治疗小儿UACS所致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R272
  10. 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及临床特点研究,R725.6
  11. 加味当归补血汤对高脂血症大鼠肾组织CTGF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R285.5
  12. 徐艳玲教授治疗慢性咳嗽学术经验浅探,R256.11
  13. 支气管激发试验在慢性咳嗽病因诊断价值中的探讨,R562.25
  14. 研制咳嗽记录分析仪的前期研究,R725.6
  15.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及冷、乙醇刺激人体食道对气道功能的影响,R571
  16. 针药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R259
  17.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中医证治规律研究,R259
  18. 通心Ⅰ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R259
  19. 脾经伏火论治疗慢性咳嗽(脾经伏火)的临床研究,R256.11
  20. 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治疗慢性咳嗽(寒饮伏肺)临床研究,R256.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脏腑病证 > 肺系病证 > 咳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