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晚清李鸿章外交策略述论

作 者: 张凌宇
导 师: 赵英兰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李鸿章 外交策略 “以夷制夷” 实力外交 外交思想 利用矛盾 和戎 西方列强 民用企业 维护国权
分类号: K25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106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对李鸿章外交思想及策略的研究十分引人瞩目。从文献来看,对李鸿章外交思想和策略的把握,既存在着完全否定的意见,也有赞誉有加,甚至把李鸿章奉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外交家的观点。历史研究应该为现实服务,但对李鸿章外交思想的评价应该公允,不能非此即彼。同时应该注意梳理其外交思想的形成轨迹。一、晚清外交的国际、国内环境大清帝国从乾隆后期开始,国势日趋衰落。而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正在日益崛起。与西方发达国家上升的势头相反,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华民族包括统治阶级都蒙受了奇耻大辱,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化,综合国力日渐衰微。李鸿章独揽当时中国军、政、外交大权达30年之久,参与并主持了几乎所有的清朝重大外事交涉,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李鸿章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外交思想及策略,归纳起来主要有“外须和戎”、“实力外交”以及“以夷制夷”等几个方面。二、“外须和戎”的策略 “和戎”实际上就是维持和局。李鸿章的“和戎”观的形成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有关:第一,中国当时的国力状况及其与西方列强对比的过分悬殊。第二,致力于为中国发展创造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第三,当时远东国际局势的变化和清政府“借师助剿”政策是促成李鸿章“外须和戎”策略的外部因素。第四,“和戎”外交策略是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从提出、制订到实施都贯彻和体现着儒家的思想。“和戎”列强,实现和平,在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中通过变法以求自强自立,这本无可厚非。然而,问题在于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实现这一目<WP=53>标。由于李鸿章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不是全面的。用他那种“息事宁人”的乡村绅士风采来处理事关国家主权与民族利益得失的外交事务,自然不能奏效。甚至还会白白丧失中国许多不该失去的权利。李鸿章“外须和戎”的外交策略及实践是近代中国衰败贫弱的必然产物,根本无法按照李鸿章的意愿实施。这是李鸿章个人的悲剧,也是近代中国的悲剧。三、“实力外交”的策略面对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形势,李鸿章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本能,大声疾呼“变法”、“自强”。李鸿章的变法,就是学习西方。李鸿章主张的学习西方内容十分广泛,凡有利于自强的“西学”都主张学,主要是:首先,在军事上向西方学习,发展军事工业,巩固海防。其次,在经济方面,模仿西方,创办了民用企业。再次,在体制方面,为了使中国的专制政权开明化,李鸿章一方面向清廷阐明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面临的危局,痛陈变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希望清廷废除或至少变革科举制度,普及西学,开化世风,使一般知识阶层转而赞同近代化运动。最后,李鸿章还把培养人才视为中国自强之本、当务之急,并积极创办新式学堂、推动派遣留学生,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进步。李鸿章希望通过创办军用、民用企业以培植国力,达到富国强兵之目的,从而为外交提供坚实后盾,力保国权不失。其主观愿望是不错的,对中国的自强事业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受传统观念、旧的体制、个人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李鸿章的实力外交策略所取得的成效十分有限,中国的国力增长缓慢,在对外交涉中步步退让,大量主权沦丧。这正是李鸿章实力外交思想的悲剧所在。尽管如此,李鸿章实力外交思想开启了中国富国强兵之路,为后来中国的维新与革命提供了诸多<WP=54>借鉴。四、“以夷制夷”的策略 “以夷制夷”是一种利用矛盾为我所用的外交策略。李鸿章认为,给中国带来灾难并构成极大威胁的西方列强并不是铁板一块,它们内部有利益冲突,存在着矛盾。中国这样的弱国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矛盾,与列强周旋,从而达到力保和局,维护国权的目的。这就是贯穿于李鸿章整个外交生涯的所谓“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以夷制夷”是利用“夷”之间的相互冲突来以夷攻夷。这是在夹缝中维护自己的利益,以求得生存的一种外交策略。实际上,利用矛盾的外交策略在世界各国外交史中也是通用的,一般具有可行性。但这种策略的运用必须具备一个前提,即:使用者必须拥有较为强大的实力为后盾。中国当时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积贫积弱。而李鸿章恰恰忽略了这一现实,一味地迷信“以夷制夷”,缺乏必要的战备,自然是经常被动挨打。在历史上,李鸿章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一生乱世为官,参与处理朝政,应该说有得有失。外交活动是李鸿章整个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李鸿章的外交特点是:第一,外须和戎。他认为,与西方列强相比,中国国势贫弱,一旦发生争端,很难占据上风,更难以决胜疆场,通过“和戎”,以换取喘息、发展的时间。第二,实力外交。外交必须以强大的国力为后盾。为此,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以“自强”和“求富”为旗号,在国内开展了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第三,以夷制夷。利用矛盾,与列强周旋,从而达到力保和局,维护国权的目的。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李鸿章的时候,不妨用公正、公平的眼光,把李鸿章放在当时的大背景、大环境中去评判。作为一个晚清的外交家,李鸿章虽然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全文目录


前言  5-7
一、 晚清外交的国际、国内环境  7-12
  (一) 国际环境  7-8
  (二) 国内环境  8-9
  (三) 大变局中的李鸿章  9-12
二、 “外须和戎”策略  12-28
  (一) “外须和戎”策略的内涵  12-19
  (二) “外须和戎” 策略的成败  19-26
  (三) “外须和戎” 策略评析  26-28
三、 “实力外交”策略  28-36
  (一) “实力外交”策略的提出  28-30
  (二) “实力外交”策略的尝试  30-35
  (三) “实力外交”策略评价  35-36
四、 “以夷制夷”策略  36-42
  (一) “以夷制夷”策略的由来  36-37
  (二) “以夷制夷”策略的得失  37-40
  (三) “以夷制夷”策略评价  40-42
结 束 语  42-44
注 释  44-51
参考文献  51-52
论文摘要(中文)  52-56
论文摘要(英文)  56-59

相似论文

  1. 袁世凯与中朝宗藩关系,K256
  2. “东南互保”研究,K256
  3. 李鸿章“和戎”思想及其在边防建设中的实践,K252
  4. 浅析李鸿章的外交思想,K256
  5. 论李鸿章的外交思想与活动,K252
  6. 福建省公共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面临的矛盾及解决思路,G818
  7. 中国和平发展视野下的邓小平对日外交思想研究,D820
  8. 莱斯特·皮尔逊的外交思想与实践,K711.52
  9. 试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价值取向,D820
  10. 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比较研究,A841;A849.1
  11. 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比较研究,A849;D829
  12. 邓小平国家利益观研究,A849.1
  13. 晚清十部经世文编中的外交思想,K252
  14. 抗战时期毛泽东外交思想探析,A841.6
  15. 邓小平对美外交思想研究,A849.1
  16. 王韬改革思想研究,K256
  17. 恽毓鼎思想研究,K252
  18. 科德尔·赫尔外交思想研究,K712.5
  19. 毛泽东外交思想研究,D820
  20. 梁诚外交思想与实践研究,K25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时期(1860~190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