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黄河上游秋季对流云降水特征的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

作 者: 马新成
导 师: 王广河;游来光;胡志晋
学 校: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专 业: 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
关键词: 降水特征 数值模拟研究 观测分析 黄河上游 三维对流云模式 自然冰核 人工增雨 河南县 回波顶高 雨滴谱
分类号: P426.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11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由于近年来黄河流域水资源愈发短缺,中下游经常发生断流现象,这给以农业生产为主的青海省和其他沿黄各省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2002年秋季,“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及示范”课题组织了在黄河上游地区的国家级人工增雨基地河南县进行了外场探测试验。本文利用外场试验资料,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综合分析了这一地区地理气候背景特征、对流云降水特征、对流云催化作业要点以及三维对流云模式在该地区的运用等一些与人工增雨条件有关的科学问题。 主要结果如下: (1)试验期间25天每天4次常规资料统计显示黄河上游地区河南县低云出现频率达80%以上,低云中以对流云为主,产生降水的积雨云在20点出现频率最高。 (2)大气冰核观测显示,降水对冰核浓度有较大影响。结合其他高原地区观测资料结果分析表明,青海河南县-20℃下的大气冰核浓度高于北京60年代和河北70年代而低于北京90年代的观测值。 (3)雷达观测分析发现,黄河上游地区对流云回波主要为离散状、带状和丛集状三类,其中离散状回波出现比例最大;云底温度较低,冷云底特征明显;回波顶高频率谱出现双峰结构,常出现的回波顶高为距地6km和11km(地面海拔高度3.5km)。 (4)该地区暖雨过程不易启动,降水过程主要启动机制为冷雨过程。雨滴谱观测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双峰谱型是该地区积雨云降水的主要谱型;第一峰值出现在小滴(直径≤0.2mm)处;小滴浓度所占比列高达98%以上是该地区积雨云雨滴谱的一个重要的特点;第二峰值出现在直径为1—3mm之间的几率较高。 (5)根据三维对流云模式计算结果表明:霰粒胚胎主要依靠冰霰自动转化和云霰自动转化,从而启动霰对云水的收集过程。降雨主要是由于霰落入暖层的融化,雨水蒸发是雨水减少的主要机制。霰的生成又与冰晶密切相关。冰晶的生成主要是由于自然冰核的核化,因此,自然冰核的数浓度对整个降水过程都有影响。由于当地自然冰核较平原地区较少,而在本底情况下,过冷云水相对充足,这就为人工播撒冰晶或成冰核,引导降水云提高降水效率提供了可能性。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6
1 、 引言  6-13
  1.1 问题引出  6-7
  1.2 研究现状  7-11
    1.2.1 国外研究进展  7-9
    1.2.2 国内研究进展  9-11
  1.3 本文研究内容  11-13
2 、 黄河上游地区地理气候背景特征  13-21
  2.1 青藏高原地理气候特征  13-14
  2.2 黄河上游地区地理气候特征  14-16
  2.3 河南县地理气候条件特征  16-21
3 、 黄河上游地区对流云特征分析  21-68
  3.1 黄河上游地区对流云外场观测介绍  21-24
  3.2 黄河上游地区对流云降水的个例研究  24-30
    3.2.1 9月10日积雨云降水过程分析  25-30
  3.3 黄河上游地区大气冰核浓度的观测结果分析  30-40
    3.3.1 引言  30-31
    3.3.2 大气冰核浓度逐日变化特征  31-33
    3.3.3 大气冰核浓度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  33-35
    3.3.4 高原地区大气冰核浓度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  35-39
    3.3.5 小结  39-40
  3.4 黄河上游地区对流云的宏观特征  40-52
    3.4.1 黄河上游地区对流云的雷达观测  40-51
      3.4.1.1 引言  40
      3.4.1.2 对流云降水回波特征  40-51
    3.4.2 小结  51-52
  3.5 黄河上游地区对流云降水的微结构特征观测分析  52-63
    3.5.1 引言  52-53
    3.5.2 9月10日雨滴谱分析  53-60
    3.5.3 9月18日雨滴谱分析  60-62
    3.5.4 小结  62-63
  3.6 黄河上游地区对流云降水的概念模型  63-68
    3.6.1 引言  63-64
    3.6.2 对流云的概念模型  64-65
    3.6.3 对流云形成的概念模型  65-68
4 、黄河上游地区对流云催化作业条件分析  68-73
  4.1 引言  68-69
  4.2 高炮和火箭的作业要点  69-70
  4.3 地面燃烧碘化银的作业特点  70-73
5 、 CAMS三维对流云模式的应用  73-88
  5.1 引言  73
  5.2 模式介绍  73-75
  5.3 青海省黄河上游地区对流云降水的数值模拟实验  75-87
    5.3.1 自然云的数值模拟  76-77
    5.3.2 个例分析  77-83
      5.3.2.1 小结  83
    5.3.3 催化实验  83-87
  5.4 小结  87-88
6 、 主要结论  88-90
致谢  90-91
参考文献  91-93

相似论文

  1. 中石化塔河分公司“东海”90#A沥青路用性能研究,U414
  2. 推力转向喷流与高速主流干扰的数值模拟研究,V211.4
  3. 青藏高原上空重力波的观测和模拟分析,P312
  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义乌市梅雨量的预测研究,P457
  5. 晚清黄河上游区域的手工业发展问题研究,K257
  6. 高速公路滑坡动力稳定性研究,P642.22
  7. 热带季风、海陆热力差异在东亚副热带季风中的作用,P732
  8. 2009-2010年江淮梅雨锋暴雨雨滴谱特征的观测分析,P412.13
  9. 雨滴下落过程谱分布演变数值模拟,P412.13
  10. 山西省两种降水云系微物理特征和数值模拟研究,P426.51
  11. 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河段水生生物多样性研究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Q178
  12. 玛曲至湖口段黄河干流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Q178
  13. Ⅱ类水体悬浮物遥感定量模型尺度效应与精度评估研究,TP79
  14. 人工增雨效果物理检验适用方法研究和个例分析,P481
  15. 三峡水库运行过程中重庆境内水库诱发地震研究,P315.9
  16. 太阳黑子和SOI对黄河上游径流的影响,P333.1
  17. 飞行器俯仰运动及其舵面控制数值模拟研究,V217
  18. Ka频段雨衰特性的测量和模型研究,P426.611
  19. 黄河上游干流生态需水量研究,X171.1
  20. 北京山区森林植被影响下的降雨动力学特性研究,S715
  21. 聊城市人工增雨效果统计分析及催化剂扩散模拟,P48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气象学) > 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 > 水汽、凝结和降水 > 降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