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问题研究

作 者: 李峰
导 师: 刘娟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犯罪未成年人 人格 健康人格 人格教育
分类号: D91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我国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与此同时,我国未成年人的人格危机日益凸显,心理健康水平正在下降。调查数据显示,从1992年到2005年,未成年人的焦虑得分增加了约8%,抑郁得分增加了约7%,敌对心理得分增加了近8%,而积极的心理特征如自尊水平,从1997年到2007年却下降了11%。人格问题是未成年人犯罪诸因素中的重要因素。研究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问题,既揭示了人格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密切联系,也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特征。了解人格和犯罪未成年人的概念、人格与未成年人犯罪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河北省少管所部分未成年犯的调查及与石家庄市部分高中生的对照发现,犯罪未成年人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存在着人格缺陷,具体表现在:追名逐利,人生观扭曲;精神空虚,缺乏远大的理想信念;精神质特征比较明显,人际关系敏感;神经质特征比较明显,情绪不稳定;是非感较差,价值评判标准模糊等五个方面。第二部分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深刻剖析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从主观上讲,未成年时期既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又是犯罪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年龄”时期,往往存在着生理发育早熟与心理发育滞后的矛盾,认识能力、控制能力与生理、心理发展水平不协调的矛盾,个人需要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得到妥善疏导和解决,未成年人身上固有的人格弱点就会逐步放大。从客观上看,某些家庭教育思想不正确、家庭结构缺失、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父母行为不良、家庭气氛不和睦等,不能正常发挥其在塑造未成年人健康人格方面的功能;部分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教育观念错位、教育方法失当、学校管理不善等消极因素,不利于培养未成年人健康人格;社会上的不良社会风气和渲染色情暴力的文化垃圾,严重污染着未成年人的心灵,造成未成年人的人格扭曲。这些主客观原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结合并发挥作用,就会导致未成年人形成不良人格,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第三部分主要探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格教育模式。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进行人格教育,塑造未成年人的健康人格。而搞好人格教育,最有实际意义的莫过于对人格教育对策进行优化组合,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人格教育模式。文章提出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格教育模式,主张强化家庭教育在人格教育中的基础性功能,发挥学校教育在人格教育中的主阵地功能,强化社会教育在人格教育中的保障性功能,形成完整系统的人格教育网络;提出了德育、智育、法育、心育“四育渗透”的人格教育模式,在德、智、法、心等诸教育活动中塑造未成年人健康人格;提出了知、情、意、信、行相一致的人格教育模式,通过培养未成年人正确积极的认知方式,乐观、稳定、反应适度的积极情绪,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培养勇敢、坚韧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行为习惯,发挥未成年人在人格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9
引言  9-11
一、犯罪未成年人人格特征分析  11-16
  (一) 人格、犯罪未成年人概念界定  11
  (二) 人格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系  11
  (三) 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特征的具体表现  11-16
二、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解读  16-32
  (一) 未成年人特有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未成年人的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6-18
  (二) 家庭因素对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8-24
  (三) 学校因素对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4-28
  (四) 社会环境因素对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8-30
  (五) 同辈群体因素对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30-32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格教育模式探究  32-46
  (一) 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格教育模式  32-38
  (二) 德育、智育、法育、心育“四育渗透”的人格教育模式  38-42
  (三) 知、情、意、信、行相一致的人格教育模式  42-46
结论  46-47
参考文献  47-49
附录  49-52
后记  52

相似论文

  1. 论我国公司人格否认法律制度的完善,D922.291.91
  2.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3.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4. 预测任务下过度自信的影响因素研究,B841
  5. 高中古典文学教学与当代高中生人格培养,G633.3
  6. 男性内外向人格与性态度对性图片加工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B844.2
  7. 全职母亲人格类型(MBTI)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B844.2
  8. 基层公务员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630.3
  9. 父亲意象人格面具结构的实证研究与心理分析,B844.6
  10. 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研究,D922.291.91
  11. 冠心病患者D型人格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R473.5
  12.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D922.291.91
  13. 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D922.291.91
  14. 走向利益分享的知识产权,D923.4
  15. 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D913
  16. 基于代际传承的道德延续与转变,B82
  17. 行政人员道德人格研究,D035
  18. 不同个性甲亢患者心理卫生状况调查研究,R395
  19. 恶性肿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应激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R395.1
  20.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心理善及心理干预研究,R395.5
  21. 李叔同的音乐教育思想研究,J60-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犯罪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