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形象识别系统的现状调查及重构问题之探讨

作 者: 杨阳
导 师: 秦启文
学 校: 西南师范大学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关键词: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组织形象塑造 组织形象识别系统
分类号: G32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8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类社会,从原始蛮荒到现代文明,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这一过程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阶段。在每一阶段中,社会主体制胜于社会环境的因素是不同的。从总体上说,在农业文明时期道德是第一制胜的因素;在工业文明时代法制是第一制胜的因素。随着历史的推移,这些力量逐渐在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知识经济时代)融汇成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万流归宗,形象制胜,即形象将成为各种社会主体第一制胜的因素。 进入新世纪,重庆市科协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必须积极应对机遇与挑战,探索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对策与途径,更加有效地发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在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等一系列问题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些问题势必对重庆市科协的工作对象、工作方式与工作内容等同样有着深刻的影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象制胜的趋势下,重庆市科协这样的群团组织的整理与重构形象识别系统已经刻不容缓。 通过分析得知,重庆市科协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完善,各个方面的形象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公众的总体评价“一般”的仍然占有相当的比例,有些方面公众的评价甚至还相当差。这就说明重庆市科协还需要在形象塑造上做不少的工作。如何从组织形象识别系统的三个子系统——MI、BI和VI出发,总结、整理、提炼、重构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的组织形象识别系统,显然是摆在重庆市科协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又是塑造优秀的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形象,增强组织凝聚力与影响力,圆满完成时代赋予之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6
文献综述  6-7
1 绪论  7-10
  1.1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形象识别系统研究的背景和方法设计  7-10
    1.1.1 问题背景  7-8
    1.1.2 研究的问题及研究目的  8
    1.1.3 研究的意义  8-9
    1.1.4 研究方法与设计  9-10
2 对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的组织形象识别系统的现状调查与建议  10-28
  2.1 方法  10-11
    2.1.1 取样  10
    2.1.2 程序  10-11
  2.2 对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服务形象的整理  11-28
    2.2.1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服务形象的分析  11-16
    2.2.2 对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环境形象的整理  16
    2.2.3 对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职工形象的整理  16-18
    2.2.4 对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领导形象的整理  18-21
    2.2.5 对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管理形象的整理  21-22
    2.2.6 对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文化形象的整理  22-25
    2.2.7 对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标识形象的整理  25
    2.2.8 对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综合形象的整理  25-27
    2.2.9 对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形象总体现状的整理  27-28
3 对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的组织形象识别系统重构之若干问题的探讨  28-49
  3.1 对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形象识别系统(CIS)中MI的重构  28-35
    3.1.1 核心理念  28
    3.1.2 分支理念  28-32
    3.1.3 重庆市科协理念识别系统的实施  32-35
  3.2 对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形象识别系统(CIS)的BI的重构  35-46
  3.3 对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形象识别系统( )的VI的重构  46-49
    3.3.1 重庆市科协视觉识别系统导入的目标  46
    3.3.2 重庆市科协的VI设计及其在整个形象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46-47
    3.3.3 VI系统中的标志是组织的象征  47
    3.3.4 VI设计的原则  47-49
主要参考文献  49-51
附录  51-61
后记  61

相似论文

  1. 高速铁路客站建筑设计研究,TU248.1
  2. 云南省保山市幼儿园组织形象现状调查与重构,G619.28
  3. 山西社区科技文化发展的对策研究,G322.7
  4. 科技产业转移中的公众社会行为研究,G322
  5. 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科技中介机构整合研究,G322.7
  6. 1981-2010年中国学者科学史论文统计分析,G322.9
  7. 学术资本主义与科技政策的相互影响,G322.0
  8. 科技社团与政府关系研究,G322.25
  9. 提高沈阳市科普场馆利用效率对策研究,G322
  10. 中国科协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对策研究,G322
  11.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及绩效评价研究,G322;G644
  12. 广西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创新文化建设研究,G322.7
  13.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创新,G322.7
  14. 辽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现状及对策研究,G322.7
  15. 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发展综合试验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G322.7
  16. 区域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G322
  17. 我国科技人才流动动因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G322
  18. 中科院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探析,G322.21
  19. 辽宁省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研究,G322.7
  20. 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研究,G322.7
  21. 广州市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对策研究,G322.7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科学、科学研究 > 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 > 中国 > 地方科学研究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