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拆迁房屋的公权力运作模式考察

作 者: 曹志
导 师: 焦洪昌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关键词: 公权力 运作模式 土地使用权出让 公共权力 亚里士多德 房屋拆迁 规划程序 房屋所有权 公共生活 组合物
分类号: D91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36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从人民公社运动中拆迁农民房屋开始,到1981—1990年第一次住房体制改革拆建危旧住宅,至今天使房屋拆迁达到高峰的城市CBD、开发区或工业园区“圈地”建设,房屋拆迁现象与隐于其背后的公权力运作和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权利状态及两者之间的纠葛,就构成了一种历史。在这种历史的不同阶段中,运作之公权力的表现型态不同,土地使用权的权利制度不同,但拆迁房屋的事实与该事实引发的不公问题却从未改变,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势。 土地乃人生存之本,房屋为人居住之所。生存居住是人之本性。怎样在自己和他人组成的政治共同体内保存成全人的本性,进而使本性成为提升人之品质引导人认识存在于这个政治共同体的意义的基石昵?这就是公共生活方式的问题。公共生活方式因为公共权力和公众参与等客观事实的存在,就成为分配公共权力的政制如何安排的问题。正因为这样,亚里士多德将这种生活方式定义为“宪制”。 上述问题就转换为一个政治共同体需要一种什么样的公正的宪制,以培育和引导人之本性——品质——目的(或意义)的发展过程?这是本文的第一个问题,亦是贯穿始终的核心问题。 之所以能够提出这个问题,是立基于亚里士多德“公民——政制”的政治哲学理论。本文第二部分就是对这种理论的表述。 亚里士多德将人的本性看作一个蕴藏在人本身内的需要和欲望生发的过程,它应受人之善的指引。政治共同体就应当以促进和提升人的善德为其存在的目的。那么,一种什么样的政治共同体才能满足这个目的昵?要素分析法——认为要素的形式或者结构是事物的“形式因”。“若组合的这种配置不同,该组合物就成为一种不同的组合物。”组成事物的要素的形式或者结构,就是“该整体事物是什么”或者“该整体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答案——是亚里士多德运用来分析政治共同体类别的方法。由此他将公民视为政治共同体的组成要素,而政治共同体是公民组成的组合物;公民的本性是参与共同统治,公民的善是指公民根据不同的才能而行使相应的公共权力。公民的本性和公民的善的结构决定了政治共同体的目的:公民怎样参与共同统治,公民怎样根据不同的才能而分享公共权力——即公共权力如何在公民中分担或分享,才能让政治共同体的公共生活方式保护和促进公民作为人的本性——善的过程?简言之,一种怎样的宪制安排能实现公正? 亚里士多德通过要素分析法,以平等的公正观为基础建构了混合政制论。本文从中抽象出混合程序的原理,将要素分析法和“公民位置——混合宪制”程序论作为在房屋拆迁史中考察中国公权力运作模式和公民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权利”性质的方法和理论框架。 第三部分的明线是:在历史的制度变迁中,政治与公权力之间的关系模式历经“政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拆迁房屋的公权力运作模式考察治(意识形态)统率一切”模式—“行政吸纳一切”模式。行政征用制、行政划拨制和行政审批制(土地使用权出让许可制)的目的变迁,是解释不同的历史阶段房屋拆迁背后不同的公权力运作模式的根据;同时,由上述公权力模式决定了土地使用权制度的类别:也就决定了公民土地使用权的品质。公民在公权力运作模式中始终缺乏应有的位置。这是由计划经济下计划权的性质所决定的。 城市规划作为现代计划行政权的型态,是行政征用、行政收回、行政划拨、行政许可土地使用权和强制拆迁房屋的前提。城市规划程序中公民参与的正当性和如何参与是检讨中国城市规划程序漏洞和借鉴他国公正规划程序的指南。本文第四部分就借着对城市规划性质和城市规划程序的分析,论证公民参与程序对城市规划的公正和公民自身权利的保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证明公民分享公共权力的地位和分享公共权力的行为是公民权利力量的源头,而且提供了房屋拆迁中被拆迁户维护自己权利的根本途径,并揭示了它对中国宪政的意义。 结论则陈述了下列基本命题:“权利”应当是一种自立的保护正当利益和自主和平反抗强权侵犯的力量。“权利”不应仅仅是谋取经济利益的工具,还当是引导自我认识正义申张正义的“德性”。这样的“权利”本性中就隐含了“民主”的基因和潜能。只有这种“权利”而不是单纯的私权,才能成为法治和宪政立基之磐石。这种“权利”就是“公民行为”。它是各种具体、个别的权利正当性和防卫力量的源头。十

全文目录


Ⅰ 前言  8-11
Ⅱ 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  11-18
  A. 人之本性为什么要有目的?  11
  B. 人、公民和城邦(或政治共同体)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11-13
    (1) 什么是(人的)本性?什么是(人的)善(或目的)?  11-12
    (2) 如何培育人的本性?如何提升人的善德?  12-13
  C. 平等的公正观  13-15
  D. 如何实现公民的“轮番共治”?  15-18
    (1) 混合宪制程序论的产生  15
    (2) 混合程序规则的扩展  15-18
公权力运作与土地使用权制度变迁的历史  18-41
  A. 土地改革前后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的改变  19-20
  B. 社会主义改造下中国土地权利制度的变迁  20-23
    (1) 社会主义改造作用下城市土地权利制度的改变  20-21
    (2) 社会主义改造下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的改变  21-23
  C. 什么是私人土地所有权转归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制度性力量??  23-30
  D. 农民土地使用权的诞生  30-32
    (1) 农民土地使用权是如何出现的?  30
    (2) 为什么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没有自治的防卫力量?  30-32
  E.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诞生  32-41
    (1) 使用土地怎样从一种计划“供应”品转变为土地权利?--兼论行政征用权与行政划拨权的运作史  32-35
    (2) 划拨土地使用权与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性质  35-41
Ⅳ 城市规划与房屋拆迁  41-58
  A. 城市规划在拆迁房屋过程中居于何等的地位?  41
  B. 现代的计划型态--城市规划  41-42
  C. 城市规划的计划行政性质分析  42-44
  D. 城市规划与“依法行政”  44-46
  E. 城市规划程序  46-58
    (1) 城市规划调查个案研究  46-47
    (2) 城市规划是否符合明确授权立法原则  47-49
    (3) 城市规划拟定、提出、通过和实施程序怎样保证相关私益流动固结为“权利”而具备正当防卫的力量  49-58
Ⅴ 结论  58-61
参考文献  61-64
后记  64

相似论文

  1. 基于多壁碳纳米管/二茂铁接枝壳聚糖组合物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TB383.1
  2. 大豆异黄酮组合物的制备及其生物合成的初步研究,R914
  3. 纳米CeO_2、TiO_2粒子组合物用作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和机理研究,TB383.1
  4. 古典时期的雅典儿童,K125
  5. 乡间小店:作为村落公共空间的兴起与变迁,TU982.29
  6. 从农民闲暇看农村公共生活变迁,D422.6
  7. 扬·盖尔“以人为本”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TU984.113
  8. 公共生活中的公民责任研究,B82-051
  9. 当代邻里关系背景下的北京居住社区公共空间研究,TU984.12
  10. 麻将·休闲,C912.82
  11. 电视与村庄公共生活,C912.82
  12. 公共生活道德建设新论,B82-05
  13. 聚众斗殴罪研究,D924.3
  14. 城市住区公共空间研究,TU984.12
  15. 美国公共新闻运动研究,G219.712
  16. 乡村社会公共生活的变迁,C912.82
  17. 论公共生活中合作何以可能——以博弈思想分析政治现象,D0
  18. 浙东农村社区公共生活现状的考察,C912.82
  19. 基于公共生活视角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TU984.113
  20. 自我、主体性与村庄,C912.8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行政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