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劳动合同法干预下劳资利益衡量的探讨

作 者: 施莹
导 师: 段匡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劳动合同 国家干预 利益衡量 劳资协调机制
分类号: D92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八届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初步确立了劳动合同制度,这对破除当时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分配用工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用工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届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进一步完善了劳动合同制度,明确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明确了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标志着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纳入了依法规范、依法调整的法制轨道。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情况与劳动关系的变化密切相关,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劳动关系呈现出的多样化、层次化、市场化都将加剧劳动合同法实施的难度。在社会法领域,国家通过“谨慎”干预市场,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劳动合同法无疑也具有这一功能,而对具体干预方式和限度的把握将直接影响到劳资利益平衡,也将对人力、资本市场造成相应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国家干预角度看《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对劳资利益衡量的影响。通过中外劳动合同制度的发展看其带有的国家干预特点,说明国家对劳动合同制度进行干预的价值基础和正当性基础。在对相关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新《劳动合同法》与原劳动法律相关规定进行比较分析,主要包括对原有规定的强化、细化和新增加的权利义务。结合上海实施《劳动合同法》的实际情况分析,认为国家对劳动合同制度进行干预主要是出于利益衡量,内容是促进用人单位规范制度,加强管理,承担违法责任,来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包括促进用人单位依法用工,提高违法成本;落实劳动者各项保障待遇,提高劳动条件;促进用人单位严格管理,优化各项制度三个方面。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首先,从用工成本来看,用人单位提出的-些成本的增加,有些并不是《劳动合同法》所直接产生的,而是加强原有规定的落实;其次,《劳动合同法》出于对劳资利益衡量的考虑,对用人单位新增了义务,由于不同用人单位人工成本所占比重的不同,对其作用程度的感受不尽相同;最后,对于不同层次的劳动者,这些措施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在推进产业改革,企业转型,衡量劳资利益的同时,要看到中小企业在保护就业、维护稳定中发挥的作用。也要看到对底层劳动者利益的保护还需在执法方面加强力度。本文也对美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劳动合同调整机制立法情况进行了比较,提出我国完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建议,即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不能仅依靠《劳动合同法》来实现公法上调整劳动关系的作用,需从完善劳动立法、实现依法透明干预、完善三方协调机制、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实现国家干预,平衡劳资利益关系。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0
引言  10-11
第一章 序言及文献综述  11-16
  第一节 写作目的和研究路径  11-12
    一、论文的写作目的  11
    二、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  11-12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2-16
    一、关于劳动合同法对劳资利益平衡的影响  12-13
    二、关于国家对劳动合同进行干预的目的  13-14
    三、关于劳动合同立法发挥的作用  14-16
第二章 劳动合同制度与国家干预理论  16-25
  第一节 劳动合同制度的发展  16-20
    一、劳动合同是雇佣契约不断社会化的产物  16-17
    二、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发展  17-19
    三、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之国家干预特点  19-20
  第二节 劳动合同制度国家干预研究  20-25
    一、价值基础—契约正义  20-22
    二、正当性基础—社会本位  22-25
第三章 《劳动合同法》新规定对劳资利益衡量的影响  25-34
  第一节 《劳动合同法》和原有劳动法律规定的比较分析  25-29
    一、《劳动合同法》对原有立法精神的强化  25-26
    二、《劳动合同法》对原有规定的细化  26-27
    三、《劳动合同法》对劳资双方权利义务作出的新规定  27-29
  第二节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情况及对用人单位的规制(以上海为例)  29-34
    一、上海市实施《劳动合同法》的基本情况  29-31
    二、《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规制的影响  31-34
第四章 部分国家劳动合同制度调整机制比较  34-38
  第一节 美国——通过判例法调整劳动合同关系  34
  第二节 法国——制定劳动法典调整劳动合同关系  34-35
  第三节 德国——民法与劳动法共同发挥调整劳动合同关系的作用  35-36
  第四节 日本——劳动基准法为主调整劳动契约制度  36-38
第五章 完善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建议  38-43
  第一节 完善劳动立法  38-39
  第二节 实现依法透明干预  39-40
  第三节 完善三方协调机制  40-41
  第四节 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41-43
结语  43-44
注释  44-48
参考文献  48-51
后记  51-52

相似论文

  1.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省网通公司用工制度的改革,D922.5
  2. 新疆劳务派遣问题法律因应研究,D922.5
  3. 论发起国家干预的价值判断主体,D912.29
  4. 论质权人在商标质押中的优越地位,D923
  5. 劳动契约性质的分析,D912.5
  6. 新劳动合同法与企业用人决策、员工人力资本投资,D922.52
  7. 离职竞业禁止的研究,D922.5
  8. 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研究,D922.181
  9. 对劳务派遣中雇主责任分配问题的思考,D922.5
  10. 利益衡量方法的司法适用研究,D926.2
  11. 我国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925.13
  12.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研究,D922.5
  13. 英文劳动合同的批评性话语分析,H315
  14. 我国农村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探析,D923.1
  15. 论劳动合同的解除,D922.5
  16. 行政法视野中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研究,D912.1
  17. 社会转型期多元利益的立法协调机制研究,D911
  18. 利益衡量方法在我国环境侵权案件中的适用研究,D923
  19. 司法中的利益衡量研究,D916
  20. 刑事司法过程中的利益衡量,D925.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劳动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