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董仲舒文艺美学思想探析

作 者: 高婧
导 师: 罗坚
学 校: 广西师范学院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文艺美学 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 董仲舒 经学阐释
分类号: I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8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以董仲舒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为切入点,揭示其美学的理论建构和丰富内涵,阐述董仲舒文艺美学思想的理论内涵和理论建构出发,进而分析其思想丰富的美学意蕴及其对后世审美观念的影响。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是由“天人不分”、“天人相分”发展而来的,他发挥了“天”的意义,主要是从“天人感应”角度展开对天人关系的论述。天与人的同质同构,人对天的主观性把握,与天对人的绝对权威是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独特性所在。就审美而言,“仁”是美的本质,“和”是美的维度,“阴阳五行”是美的动因,“礼乐法天”是美的表现,“人参天道”是美的生成。如果说先秦儒家尊天是为了提升自我人格境界,那么董仲舒论天是为了求证君主统治的合法性。董仲舒所说的“仁”,是人的性情在禀受了天的意志之后形成的,是沟通天人之际的中介。天道运行表现“仁”,“人”只有与“天”相“和”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天”在董仲舒思想里具有绝对的权威,甚至附着了神秘的色彩。然而儒学神学化却是借助于经学阐释来实现的。董仲舒所开启的经学权威化和经学的话语霸权对当时文艺美学思想影响深远,他强化了文艺创作中征圣、宗经、载道的观念,凸显着审美的教化职能,使审美完全变成了政治的附庸。我们认为,董仲舒思想中的审美是合理性、合法性、合情性的统一。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7
引言  7-10
第一章 董仲舒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10-17
  第一节 董仲舒思想的基础  10-12
  第二节 “天人感应”的特点  12-14
  第三节 董仲舒“天人合一”的特色  14-17
第二章 董仲舒的文艺美学思想  17-26
  第一节 “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蕴  17-19
  第二节 “仁之美”与“美于和”  19-23
  第三节 “《诗》无达诂”的美学意义  23-26
第三章 董仲舒文艺美学思想的价值及影响  26-38
  第一节 经学阐释与审美批评  26-29
  第二节 宗经、征圣与审美教化  29-32
  第三节 礼乐“法天”与审美规范  32-34
  第四节 “通经致用”对汉代诗学的影响  34-38
结语  38-39
参考文献  39-41
附录  41-42
后记  42

相似论文

  1. 荀子生态伦理思想研究,B222.6
  2. 试论《周易》美学的思想体系,B221
  3. 《淮南子》美学思想初探,B83-09
  4. 孟子思想的内在超越性,B222.5
  5. 《白虎通义》天道观探析,B234
  6. 适应性及“五脏应时”理论与室内环境构建的相关性研究,TU831
  7. 董仲舒天人合一中“天”的内涵,B234.5
  8.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B21
  9. “天人合一”思想在现代商业会展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525.2
  10. 论天人合一与现代中式家具设计,J525.3
  11. “中和”之道在居住区坐憩环境设计中的应用,TU984.12
  12. 从南阳地区画像石看谶纬中的神话结构,K879.4
  13. 谢良佐哲学思想研究,B244
  14. 天人视野下的兴观群怨,I207.22
  15. 董仲舒法律思想研究,D909.2
  16. 董仲舒行政思想研究,D691
  17. 新时期红学新方法论,I207.411
  18. 从“归隐”到任用自在的“顿悟”,J905
  19. 董仲舒春秋公羊学的内涵及解经方法研究,I206.2
  20. 郭象《庄子注》中“命”的思想,B235.6

中图分类: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文艺美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